「油洗洗」祝福送上門 大年初一女兒回娘家破禁忌
by 蘇芊玲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多元的發展,很多傳統的年節習俗或婚葬儀式已經簡化或改變不少,時常還聽聞一些頗富創意的做法,但有時才稍感樂觀,就會碰到極為刻板和充滿歧視的觀念與做法,讓人感慨改變還是沒那麼容易。
不久前參加一場告別式,隨著司儀的引導,親友們依序上前悼念。司儀通常先說:「輩分大的請往前一步擔任主祭」,但若看到出列者是女性時,就立即改口:「由男性來做代表。」男主女從、男尊女卑十分明顯,但在那樣的場合,絕大多數人只能遵從、行禮如儀。
也是因為這些充斥在日常生活中、影響深遠的年節習俗大小事,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一群夥伴,在2005年一起書寫出版了《大年初一回娘家(見 顛覆女人過年禁忌)》一書,分享個人經歷過或觀察到的各種習俗儀式,其中有感慨、有批判,當然也有爭取成功、做出改變的例子。
在那本書中,我書寫的正是自己大年初一回娘家的經驗。身為資深已婚者,多年來我都在大年初一回娘家,之所以在婆家娘家都沒受到甚麼阻礙,婆家方面是體貼我們路途遙遠、早早放行,娘家則主要是因為家庭型態和地理因素。生長在南部小城的我,15歲離家讀高中,後來上大學、結婚、出國、回台就業,一路都在外地生活。這是許多南部、東部或偏鄉家庭的寫照,父母必須更早忍受子女離家求學或就業,提早進入空巢期。當長久分離、住在外地的子女有機會返家團聚,父母高興都來不及,哪還會在乎傳統習俗的約束力?!
但這樣想顯然還是太樂觀了!後來才發現,不是每個女兒都像我那麼幸運,還是有很多父母嚴格要求大年初二才能回娘家的習俗。最近在臉書上,許多已婚的年輕女性朋友提到娘家要求她們初二才能回娘家時,都還忿忿不平、抱怨連連,真令人感慨。
革命顯然尚未成功,還得繼續努力。可以怎麼做呢?做學術研究或政策建議,儘可以大聲疾呼、嚴厲批判,但在日常生活中,因為一起互動的都是家人親人,年節期間大家更希望能夠開開心心的,因此,有沒有甚麼能達成目的、又不傷和氣的好方法呢?
有的,今年春節有個好點子!聽說,不准已婚女兒大年初一回娘家,是唯恐娘家人整年「賺沒吃」。針對這個禁忌,長久推動性平教育工作的賴友梅,特別設計、推出了一組芝麻油禮盒,提供給過年期間不管哪一天想回娘家的女兒們當伴手禮,送給娘家一個「油洗洗」的祝福,用見招拆招的方式破除禁忌。
這個禮盒產品不但有翻轉習俗的企圖,也連結了許多女性和組織,包括文創和行銷專業者、親手種植製作芝麻產品的女農,還有一起合作的社會企業與倡議團體,她們為了打造一個更善待女性的社會文化,一起聯手共同努力。
翻轉習俗要繼續,男女家人樂團聚!祝大家新春佳節愉快!
(作者為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