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下降後,我們該做些什麼?

by 蘇芊玲

日前,因到漢城參加一個國際會議,有機會認識一位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的研究員。該 機構主要的任務之一,是預測日本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人口的變化,探討其原因,再做出政策建議。根據他們的預測,日本人口出生率在未來只會繼續降 低,七年後會到達最低點,接近歐洲一些國家。這個現象固然有許多原因可以解釋,但日本新一代年輕女性對人生和家庭看法的改變,毋寧是其中最值得重視的。

如同台灣政府,許多國家在面對這個狀況時,可能會很快做出「鼓勵生育」的決策,對此作法,日本倒很謹慎保留。這個研究員說,主要原因是「鼓勵生育」有 可能牽動一般日本人民的歷史傷口。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和德國都曾鼓勵大量生育,其目的卻是因為戰爭需要軍隊,國家在有計畫地增加可以「為國捐軀」的 國力。她說日本人民不會再輕易上這個當。

健全托育制度如何呢?這倒不失為好辦法。事實上,日本政府近年來也在這方面做了許多努力。但成效仍然有限,主要是年輕婦女「變聰明」了。因為即使有良 善的托兒設施,也不可能把孩子二十四小時放在托兒所或幼稚園,如果男性的父親角色沒有改變,育兒責任還是得由母親一人一肩挑起,身心勞累是一回事,但婦女 的職業生涯會因此受到嚴重的影響,則是新一代年輕女性更在意的一點。如果邊育兒邊就業,工作表現一定會打折扣,但如果親自在家帶小孩,幾年之後再復出,婦 女二度就業困難重重,這使得許多女性一旦就業就不敢輕易離職。女性意識的覺醒已讓許多女性了解到,自己的人生必須靠自己打拚,丈夫或子女都不再可依賴。

剩下的,還有什麼辦法可想呢?這個研究中心作出的積極政策建議,是加強老年年金和養老制度,即使在日本政府經濟低迷的現在,都必須從長計議,有計畫地調整整個國家的預算,一步步為勢必逐漸老化的人口趨勢作出符合實際的因應措施。

台灣容或與日本有著不同的歷史或社會背景,但這樣具有歷史觀點、前瞻性思考,以及性別意識的決策過程與用心,是否仍有值得我們參考學習之處?

(本文作者為台大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監事、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召集人)

(本文經作者同意,轉載自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