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務分工,價值重建

by 廖偉程

過去光鮮帥氣的好友小蔡,最近看來有點憔悴與狼狽。自從寶貝女兒出生後,常看到小蔡穿著皺皺的襯衫上 班,與大家聊天時也有氣無力的。問起來,他抱怨道:「因為老婆現在都在照顧小孩沒空幫他燙襯衫,也沒力氣幫他煮豐盛的早餐,才讓他每天都軟趴趴的!」再問 他為什麼不自己做?小蔡有點動氣:「喂!幫幫忙好嗎!我每天都工作到那麼晚,拼命賺錢養家,哪有時間做這些芝麻綠豆的家務事呀……」

<法律是骨幹,價值才是血肉

我們知道,當代台灣社會在許多婦女團體與進步力量的推動下,已經漸漸將兩性平權的觀念在法律面向上定 位。其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在2002年中旬在立院通過的夫妻財產採「所得分配制」,強調夫妻各自獨立的人格、有難同當、有福共享,徹底顛覆以男性家父長 觀念為基礎的聯合財產制。然而,法律基礎雖然建構好了,但落實在實際生活的面向上,真的兩性平權了?!

我們日常許多芝麻綠豆的與生活相關的事務的總和就是所謂「家務事」。若從性別對台灣當代社會中家務分工的態度看,東吳大學莫藜藜教授的研究(東吳社工學報3)顯示,大多數已婚男士每週花在料理家務、照顧子女及管帳理財方面的時間平均不會超過五小時,而且,已婚男士最常做的家務皆不是每日經常性的事情。

另外,從對家務分工的態度看,研究也顯示,多數的男人同意養家不完全是男人的責任,但當做丈夫的為家中主要經濟來源時,「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變成為主流態度。由此看來,無論就家務分工的態度與事實,當代台灣社會中家務分工的性別差距是十分明顯的。

法律只能消極的在最低限度上規範人們的行為,真正要改變的關鍵還在於「價值」!

優質生活,從小處做起

家務事都是些芝麻綠豆、沒價值的瑣事嗎?也許我們無需費心的爭辯與定義什麼事情才是「有價值」的?!因為追求美好的優質生活,毫無疑問是每個人的目標。

一個經營科技公司的朋友非常喜歡養花種草,有陣子因為太忙無暇看顧花園,因此交由家中的一位菲傭及一位 印傭兩人共同看管。結果雖然兩位外籍佣人十分盡職的每日澆花與拔雜草,但不久後美麗的花園還是長成茂密凌亂的亂草堆。那天我們坐在已經恢復美麗景觀的花園 喝茶,朋友愉快的說,現在即便再忙,他每天一定抽出時間整理花園,而且在每天這樣例行性的勞動當中,他發現了許多微妙的生命的變化。他說:「好奇怪喔!花 會變、草會長,昆蟲會隨著季節不同,連土壤每天都不太一樣耶……」

一個小小的家務勞動,讓科技公司的小老闆重新體會生活的豐富與趣味!

家務合作,感情茲長

有錢當然可以買到許多東西,但許多生活周遭的事務,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不一定是有錢就可以辦到的。

文章最前面提到小蔡的例子。原本小蔡的老婆在小孩出生前,都可以將家務打理得十分圓滿的情形,因為小孩 出生後而有了改變。家務的項目在此刻不但增多,而且有些內容不一樣了。小蔡依然要求有過去的家務服務的水準,卻不肯加入家務分工的行列。我們可以預見這樣 的家庭分工,若不及時調整,應當不久便會出問題。

尤其丈夫與妻子在家務分工中差距過大,家務都是妻子在做,做丈夫的不但無法體會家務勞動的辛苦,也無法在家務分工的過程中透過參與、合作而與妻子有共同的討論話題以增進彼此的默契與情感!久而久之會讓兩性因無法在家務工作上合作,最終導致關係冷淡及疏離。

家務分工與合作,建立豐富的學習型家庭

在當代建立學習型組織響徹雲霄的口號下,人們往往忘記了生活中最小、但也最重要的組織:「家庭」。何不 讓我們從家庭成為學習型組織做起呢?就由家務分工開始。分工其實是為了合作!在家務合作過程中透過不斷的學習與體驗,從而創造兩性在家庭生活中的豐富性與 趣味性,這難道不是我們追求圓滿家庭生活的一種捷徑嗎!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主任秘書、台北市上班族協會理事)

(本文經作者同意,轉載自台北市社會局女人紀事雙月刊第21期)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