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國際丹寧日:無論穿什麼,都不該是性暴力的藉口
by 現代婦女基金會
丹寧大使故事一:Viva【看見不同,尊重包容】
帶著陰柔氣質、從小就想當女生的Viva,常遭班上男同學欺負,有時會故意抓他的下體、脫褲子來驗明正身,或是趁著戶外教學外宿時湊到他旁邊睡覺,並趁機觸摸他的身體,上廁所被捉弄和欺負更是他成長過程的夢靨。小時候的他沒有朋友,誤以為同學身體的接觸是對自己展現好感,當時孤獨的他感覺好像有了朋友,只能把自己的不舒服感受壓抑起來,卻經常回家抱頭痛哭。「難道要一輩子被人欺負?」國三時的一位閨蜜好友,改變了Viva的生命,不但完全接納他原來的模樣,更將他完全當做女生對待。Viva萌生了改變的想法,開始打扮、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也慢慢了解到不需降低自己的價值、附屬他人或逆來順受,來尋求人際關係的慰藉。
跨性別的朋友受到社會歧視,時常遭到霸凌,成長過程充滿不友善的對待,更容易遭受性暴力且不敢對外求助。熱衷幫跨性別發聲的Viva說,穿什麼、如何打扮是每個人自己的決定,正如同跨性別外貌及生活型態是他們最自在的樣子,身體及人身自主權更是不能侵犯,希望社會可以更尊重包容。
丹寧大使故事二:汪綺【審查受害資格 就是縱容性暴力】
身為一個女性主義者,汪綺從不掩飾自己的獨特。談到性暴力,她身邊有太多倖存者,有一個朋友到友人家聚會,後來睏了便到樓上房間休息,沒想到卻遭到尾隨的學長趁機性侵,這段遭遇被po上了網,卻引來網友議論當時被害者為什麼不鎖門,後來加害者更寡廉鮮恥地問要不要做男女朋友,以為這樣可以淡化性侵的事實。汪綺說,大家都喜歡尋找完美受害者,許多言論都是審查受害者資格、責備被害者的聲音,如此只會讓被害者不敢說出來,反而縱容性暴力。在她的經驗中,被傷害的不一定是大美女,反而是加害者認為最好下手,或是最不敢求助的對象。她認為男女在性方面非常不平等,而這樣的不平等來自於整個社會都恥於談性,以致於女性不了解自己的身體,更不明白身體的界線,加上女性從小被灌輸要有禮貌、要友善,也常發生令自己不舒服的情境,卻不能/不敢/不願說。因此翻轉的方法在於正視性教育,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了解自己的意願,也不要教導孩子太乖太聽話。
「你長這樣應該不會有人想對你怎麼樣吧!」經常遭遇騷擾的汪綺,也曾考慮到大聲呼救反而可能遭到旁人懷疑的眼光而打消念頭,在透過不斷重複練習,訓練自己因應的方法,必須要做足準備才能反擊。她說「受害資格論」才是最可怕的事,請停止討論受害資格,才能停止受害者的擔憂與自責,因為強暴是權力問題而不是性慾問題,性暴力是暴力,是控制、強迫和傷害,與性、資格無關。
…。…。…。…。…。…。…。 …。…。…。…。…。
1992年義大利羅馬,發生駕訓教練性侵18歲少女的事件。最高法院法官認為被害少女的穿著緊身丹寧牛仔褲,她一定有所配合,否則加害者不可能強行將褲子脫下,因此代表性行為是雙方合意,被告最終無罪定讞。
這項判決引起公憤,許多民眾紛紛穿起丹寧牛仔褲,抗議司法體系中的強暴文化。隨後,美國「和平超越暴力Peace Over Violence」於每年4月下旬發起「丹寧日」活動,呼籲民眾穿起丹寧服飾,表示支持性侵倖存者、打擊強暴文化及終止性侵害的決心。
2017年美國演藝圈爆發長期性侵害/性騷擾事件,引發全球超過85個國家 #MeToo聲援浪潮,除了支持受害人勇敢站出來,也希望社會關注性暴力議題,讓加害者面對責罰。為了破除責備被害者的文化,營造友善的社會氛圍,現代婦女基金會特別響應「國際丹寧日」,呼籲民眾在4月25日這天穿上丹寧,響應反性侵行動。
國內外重大性侵害事件頻傳,然而仍有許多被害者不敢說出自己的遭遇,原因與整個社會對於性侵害的迷思有關。現代婦女基金會(簡稱現代)於3月29日至4月5日(2018)針對15歲以上網路行動族群進行「性侵害迷思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於性侵害充滿迷思。
首先,65%受訪者認為女生行為表現太開放、穿著很辣、或者喜歡進出夜店等場所,可能應該要承擔被性侵的風險,其中男性更有7成如此認為。其次有61%的受訪者認為沒有做好自我保護才會淪為受害者,男性認同的比率更高達67%,顯示整體社會仍將受害責任歸咎於被害者。在整體調查中都可見男性的迷思更為嚴重,如66%男性認為女生與男性密室獨處,就是想與對方發生性行為;64%男性認為女生打扮性感就是想與男性發生性行為;63%男性認為被害者在意識不清的狀況下受害,也需對此負責。在性侵害事發後,近6成男性認為被害者若與加害者有連繫或表現出一切正常,就代表性侵不是真的;另一方面,58%受訪男性認為酒後性侵的加害者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半數則認同宅男和魯蛇才會性侵他人,都與實際狀況不符。
調查數據呈現出半數以上民眾對於性侵害有不正確的想像,女性穿著、喝酒、去夜店或與男性獨處,都屬正常社交行為,並不表示她想和對方發生性行為,若發生性侵害,應該被苛責是加害者的動機與行為,而非被害者的穿著言行。但從數據及相關新聞下方的留言版,卻可以看到許多網民不堪入目地批評受害者,因此現代提倡「only YES means YES ‧ 穿著由我 騷擾止步」,強調穿什麼都不是性暴力合理的藉口,也不是同意性行為的暗示,基金會也提醒,責備被害者就是助長性侵文化,將影響被害者對外求助意願,讓加害者逍遙法外,非社會樂見。
(2018國際丹寧日行動短片)
為了破除責備被害者的文化,營造友善的社會氛圍,幫助更多受害者願意站出來,現代響應「4/25國際丹寧日」,邀請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師生攜手打造only YES means YES公益品牌,放手讓新世代打破框架子盡情發揮,同學為此設計了形象海報及影片,在視覺設計、品牌logo、商品製作方面,都出現令人驚喜的成果,更推出具設計感的潮T、別針等多款周邊商品,期待以品牌概念吸引民眾眼球,進而支持響應,相關商品也將於文青選品店及網路義賣。
本次丹寧日行動邀請到微辣藝術家曲家瑞擔任代言人,婦幼保護律師賴芳玉、知名網紅汪綺及性騷擾當事人等8位丹寧大使,以時尚服裝秀的形式呈現丹寧日行動。同時也邀請民眾穿起丹寧服飾一同響應,宣示「穿著由我 騷擾止步」,因為穿什麼都不是性暴力合理的藉口,也不是同意性行為的暗示,呼籲打破對性侵害的迷思,不該將被害責任歸咎於被害人的穿著言行,因為責備被害者就是助長性侵文化,因為唯一該為性侵害事件負起責任的只有「加害者」。民眾可透過上傳丹寧照、捐款或購買商品,支持性侵害被害者及相關服務。
【如何響應丹寧日行動】
1 上傳丹寧照致個人社群平台
2 將照片上傳至社群平台,並將權限設為公開
3 寫下響應宣言,hashtag #onlyYESmeansYES #穿著由我騷擾止步 #425穿丹寧反性侵
4 活動說明頁面 https://goo.gl/ySeNLy ,邀請更多朋友一起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