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毀與傷人–楊士萱事件之我見

by 楊淑貞

近日來偶像明星楊士萱猥褻女學生的新聞在媒體上炒得沸沸揚揚,眾人好奇的是這樣有著英挺外表,又喝過洋墨水的偶像明星,身邊也不缺美麗的女明星相伴,為什麼會做出這樣震驚社會的事件?雖然楊士萱的委任律師的說法是:楊士萱因為要求完美,性格又過於壓抑,造成情緒不穩定,在精神恍惚的狀況下才做出犯法的事,但筆者見到的卻是隱藏在事件底層的更深刻的議題……

單親家庭出身的楊士萱,從小父母離異,他是獨生子,母親是商場女強人,對於唯一的孩子楊士萱期望非常高,對兒子執意走演藝圈,始終採取激烈反對,母子倆經常為此吵架,案發當天,他與母親在電話中又為老問題大吵……(引自97年1月28日自由電子報)

從報導中可以看得出來楊士萱的母親對待唯一的兒子有著極高的期待,也可以看到母子間因著期待的落差所引發經常性的衝突,內在、外在的衝突、過高的自我期待與工作的壓力下產生情緒上的失控,原本是極自然的事情,但楊士萱宣稱自己因為工作壓力造成憂鬱症病發,精神恍惚犯下錯事,卻不無藉口之嫌。事實上攻擊行為與憂鬱症發作並無直接關連,筆者反認為那是因為衝突下情緒失去控制所造成,誠如楊士萱的律師所說:「我想,他怎麼可能會跑到有管理員的大樓做這種事,擺明是要自毀前程……」,又說「他這樣的行動好像想要毀滅自己……」

楊士萱自我毀滅的行為,或許是發洩對母親壓抑的憤怒,潛意識裡報復母親對自己的控制,但又因著對母親依賴與憤怒造成雙綁的困境,形成內在無處宣洩的衝突,轉而成為向外攻擊的力量,其情可憫,但這樣的舉動卻不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作為一個成年人,如果堅持要走自己選擇的路,應該想辦法在自己的工作上更求表現,或者選擇與母親做更多的溝通,尋求母親精神上或物質上的支持。

面對無所不在的壓力與內在、外在的情緒上衝突,如何在衝突之後冷靜思考,並轉化負向的壓力為自我激勵與成長的力量,則需要更多的正向思維的學習,且面對衝突產生的情緒,如何選擇一個不自傷與傷人的宣洩管道,像是找信得過的好朋友懇談,或者是找個安全的地方,或是運動、或是高歌,用以宣洩內在衝突的能量,都是健康又安全的選擇,如果還是無法自行處理時,則有必要尋求專業的協助,像是心理醫生……等。

楊士萱選擇自毀又傷人的方式宣洩壓力與情緒,毀了自己苦心建立偶像明星的形象,也造成無辜女子的身心的創傷,讓人感覺惋惜,做為公眾人物在行為上有相當程度的示範作用,且必然有著被大眾用放大鏡檢視的壓力,如果無法妥善處理來自家庭與社會的壓力,楊士萱的演藝之路恐怕是無法繼續了!

(作者為育達商業技術學院學生輔導中心實習諮商師)

編按:楊士萱事件於2008年由檢察官以強制猥褻罪起訴,最終由士林地院法官以強制罪判刑 6 個月,可易科罰金 18 萬。本文作者以個人專業分別從家庭環境、社會心理角度解析此案,呼籲當事人尋求專業協助。(新聞:藝人楊士萱 涉猥褻女學生判刑6月)2023.12.08更新。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