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暴者拉白布條點名抗議我……」 ─宜縣社工員施金杏談婦女保護路上點滴

by 江妙瑩採訪/撰稿

shi

在一次例行的職務調動中,宜蘭縣政府社工員施金杏由社會科調至新開辦的婦女服務中心,沒想到從此與婚姻暴力案件「糾纏不清」,一路伴隨施暴者及受虐者成長的過程中,施金杏深刻體認父權社會結構下,婦女淪為附庸地位的弱勢處境,以及傳統「勸合不勸離」的觀念作祟下,將婦女推向黑暗無助的深淵。五年來協助施、受暴者自我重建的經驗,也讓施金杏對家庭、婚姻的本質,有著更清明、透澈的了解;對個體的內在生命,也有自我的一番詮釋,「此時此刻,活在當下」是她送給所有活在家庭暴力陰影下生命的心情告白。

今年34歲的施金杏,從83年6月接下宜蘭縣婦女保護業務,也像許多協助家庭暴力的社工員一樣,多次遭受施暴者的恐嚇威脅,援助過程驚濤駭浪;甚至來自縣議員或鄉鎮民代的壓力,背負「拆散別人家庭」的污名,她認為這根本是推御責任的說法。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施金杏說,一名受虐婦女在她協助下,進入緊急庇護中心安置,她的丈夫知道後,立即到婦女服務中心「要人」,基於人身安全,對受虐婦女的行蹤,施金杏當然守口如瓶,案夫在氣急之下破口大罵,並且在婦女中心大門前拉布條指名道姓抗議她,在地方上曾引起軒然大波。

從事婚姻暴力工作的社工員經常得面臨來自施虐者的暴力脅迫及危險處境中,擔任社工員多年的施金杏也不例外,對這些施暴者的暴力言行,施金杏斥為「無理取鬧」,她說:「這是施虐者自己拆散自己的家庭,保護受暴婦女的人身安全及維護婦女權益,我必須將人帶離家庭!」也因為這股堅持的信念,讓施金杏在家庭暴力的保護路上,一走就是五年了,在社工界累積了豐厚的救援經驗。

施金杏觀察發現,近幾年婚姻暴力案例的發生,不再完全是父權結構下不對等的關係,有的婦女在家庭中運用口語暴力,也是間接造成男人拳頭暴力的因素。她說,曾有一名向婦女中心申訴,告訴她丈夫打她,當施金杏請案夫前來協談時,才發現申訴者經常抱怨失業的丈夫沒錢養家,「可是申訴的婦女明明自己就在上班賺錢,自己賺的錢不拿出來家用,卻要求先生必須完全承擔養家費用,這種觀念真是要不得!」

家庭暴力的發生有其社會環境背景因素,許多社工員面對多次的協談、法律訴訟程序等眾多挑戰,往往感到無力,終致打退堂鼓。施金杏卻在保護路上找到得以安身立命的天空,「大概是我對人抱存的高度興趣使然吧,讓我看到施虐者與受虐者經過協談後,都有新的改變,也因此她相信人都有解決問題的潛力」施金杏有感而發的說。

在人力不足、婦女中心僅剩她一人負責婦女保護工作下,施金杏說,夫妻之間孰是孰非,有時真的很難定論,社工員調解往往需要龐大的人力支持,目前施金杏一個月只能處理三十多個求助案,提供受害者緊急庇護及經濟等協助,「針對夫妻個性不合型的家庭暴力,我通常會鼓勵夫妻先分居,同時也幫助受害者重建自我價值,勇敢的面對生活。」施金杏說:「每當看到離婚後的婦女,走出婚姻暴力陰影,自信又亮麗的站在我面前,當時的喜悅實在難以言喻,也加深對這分工作的喜愛!」

近年來接觸靈修書籍後的施金杏,也經常為文發表她對婚姻生活及保護工作的經驗分享,她說:「在面對婚姻暴力當事人時,聽到的經常是相互指責對方過去的不是,覺得自己都沒有問題,都是別人造成的!」因此,她認為與其活在怨懟過去或期待未來,還不如「此時此刻,活在當下」,這是她近年服膺的生活理念,也分享給所有生活在紛擾與不安中的生命。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