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主重視原住民族智慧與文化─專訪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幹事張盟宜

by 江妙瑩

族人互助救災效果加乘

「喂,對面的,我們要架流籠過去囉。」八八水災災變第二天,基督長老教會牧師對著道路、橋梁已遭沖毀的鄰村村民喊話。

「不要不要!你們架流籠過來,政府就不會來幫我們修路了,不要不要……」鄰村族人態度堅決地說。

「喂!我們要架流籠過去,這樣才能送物資給你們。」第三天牧師再度喊話。

「不要!架了流籠,以後靠流籠,就沒有道路了!」族人們憂心的說。

「我們要送肉過去,你們要不要?你們有多久沒吃到肉了?」牧師試著以溫情打動族人。

「有肉?好耶,趕快架、趕快架……」於是順利架起了流籠。

以上是救災送物資過程中,發生的一段小插曲,莫拉克颱風襲台造成南部地區大淹水後,擔任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幹事的張盟宜說,許多長老教會牧師本身也是受災戶,但是看到族人更需要他們的協助,哪怕是拒絕架流籠這件事,牧師得絞盡腦汁,知道肉食是族人的最愛,也要想盡辦法取得、予以說服。

30416
在嘉蘭村救災現場的張盟宜。圖片由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提供

基督教早年來台傳教,深入原鄉部落,基督長老教會約有1200多個教堂遍布在台灣各角落,其中偏鄉部落更為密集,由於牧師多數是當地同族群的人,了解族人的想法,基於了解與信任,使部分社區的救災工作順利完成。

民間組織扮演溝通協調角色

擁有國際援助合作經驗的張盟宜,在災變發生的第一時間,即開始連絡各災區教會,一發現有失聯的牧者立即通報,或者協調其他非災區牧師進入災區協助,她說,這次受災的原住民有排灣、布農、魯凱、鄒族,死傷無數,在醫院、在靈堂,若有牧師以母語帶領著驚魂未定的族人讀聖經、禱告,這種心靈關懷是宗教在此時能夠發揮的力量。

不僅張盟宜所屬的教會與社會委員會為第一線救災、安置、重建執行者,因應部落社區受災需求,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幾乎全體總動員,將災區與非災區人力重新調配。張盟宜說,許多部落在八八水災中雖損害較小,但道路、橋梁皆被洪水沖垮,僅能依靠空投食糧、發電等設備,若遇上天候不良,必得靠人力背物資徒步上山。這次阿里山鄒族部落就發生類似情形,基督長老教會協調曾在921震災受助的200名泰雅爾族山青。張盟宜感激的說,通常急難救助隊一人可背40公斤, 但泰雅爾山青多抱著回饋的心情,1人都背50公斤,每天來回8、9小時,連續上山下山背了兩個禮拜才結束。

除了心靈關懷、心靈重建外,家庭關係重建也是基督長老教會關心的重點。目前住在軍營的家庭結構多樣,有的太太想住軍營,覺得比較安全;先生卻想領租屋津貼,雙方爭吵不休,她只好請社工員出來協調,最後安排各取所需。萬一先生錢花完了又想回軍營呢?張盟宜笑笑說,到時再說吧!週六、日神學院實習生也會到營區為學童服務,開辦主日學等活動,儘早恢復山上的生活作息。

牧者擔負訊息傳遞、徵詢族人意見

由於在軍營行動十分不便,出入要檢查、登記,借用禮堂唱卡啦OK要申請、排時間,族人像是出了國一樣,生活習慣差異很大。有些族人則選擇在外租屋,張盟宜說,租屋的族人可能無法快速獲知政府政策或補助資訊,各地方政府的政策也有差異,族人要凝聚共識增加不少困難度,這時候需要有公信力的公益團體出面集會共同協商解決之道。

部落文化的重建也是重建工作的重要一環,張盟宜說,有的族人留在山上,有的在營區,有的住在親戚家,還有的在鎮上租屋,於是總會設立以各族群為單位的重建關懷站,鎮上的教會即擔負訊息傳遞與徵詢意見的角色。張盟宜蒐集了族人的意見後,召集官方、部落、重建組織代表協調開會,她舉例,有的族人無法拿出流失土地的照片證明,沒辦法獲得補助,經協商後政府從善如流,只要有證明即可補助一半。

泰雅爾山青背負物資徒步入阿里山鄒族部落。圖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提供
泰雅爾山青背負物資徒步入阿里山鄒族部落。圖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提供

重建只求效率,落得全盤皆輸

日前行政院長吳敦義明白宣示,土地有限,政府不蓋中繼屋,優先興建永久屋,部落族人因土地、文化傳承等諸多考量,期盼中繼、永久屋或返回原居地都各有主張。張盟宜指出,重建不僅僅是蓋房子而已,即使有了房子,也未必符合鄉民的需要。她再舉例,南亞海嘯發生後,基督長老教會因國際合作方案在斯里蘭卡某村落協助五十戶重建家屋,由於斯里蘭卡也是多族群多文化的國家,各方協商了很久,「若以台灣政府的眼光,會覺得很沒有效率」,最後拍板定案已是一年後方才動土,建築規劃工作,一切尊重居民的意見。

張盟宜說,有時政府基於政治考量或以保護子民為名,其政策或法令未必合理,非營利組織或非政府組織需要有協調溝通的能力。她以某慈善團體在斯里蘭卡村落興建永久屋為例,當地政府規定建屋需退到海岸線五公里外,可是,多數男人在海嘯中喪生,剩下老弱婦孺為了守住漁船、馬達等僅餘財產,晚上住在海邊不敢搬到五公里外的房子居住,她認為:「若在重建過程中,政府、居民與慈善團體有充分溝通的機會,即能蓋出符出居民需求的住屋,這都需要時間討論、等待,講求效率的結果是三方皆輸。」

請重視原住民族傳統知識

部落土地究竟安全否,如何界定?行政院於9月21日(2009)公布學者專家初勘全台64處部落的安全鑑定報告,安全部落有21處,33處不安全,10處列為「有條件」安全部落。新好茶村這次受到重創,但舊好茶村卻完好無恙,舊好茶也是因安全理由而遷村到新好茶(編按見新好茶被淹、舊好茶無礙 昔遷村惹議)。張盟宜說,原住民族一向相信祖先的智慧,幾次災區經驗使原住民族對政府的環評產生不信任感,她反問:「安全鑑定結果為何不能相信原住民族傳統知識,有族人代表共同參與、商討?」

重建工作經緯萬端,問題複雜,處處顯現政治力運作。張盟宜指出,有的部落遷村,勢必進入另一部落的傳統領域或在同一領域共處,如此一來,形成新的政治角力,引發原住民族內部的緊張關係,觸及了政治權力重新洗牌等問題,參與重建的組織工作者不得不審慎以對。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