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媽媽去旅行

by 張瓊齡

瓊齡將於2009年5月20日(三)在主婦聯盟基金會2009地球月系列活動中分享「帶媽媽旅行」,在網氏邀請下,請她分享部分內容及心情,也歡迎妳/你前往聆聽更多的故事。

直到2003年,幾乎已經可以確定,自己這輩子沒可能成為媽媽心目中的理想女兒了,然而透過刻意保持距離規避了二十來年的母女緊張關係,看來是會繼續如影隨形地纏繞著我,倘若沒能找出一個紓解之道,恐怕我這一生的末了,終究不會衷心感到順遂如意。

既然「完美女兒」不可期,那麼,找一件,媽媽自個兒做不來,而我也願意為她做的事情,應該還做得到吧?

瓊齡與媽媽出遊峇里島泛舟(右二及右三)。圖由瓊齡提供。
瓊齡與媽媽出遊峇里島泛舟(右二及右三)。圖由瓊齡提供。

不完美女兒陪遊四部曲

思來想去,發覺年逾六十的媽媽至今仍未出過國,而如果沒有家人的陪同,想必她也沒有動力與能力獨自去旅行。腦子轉到這裡,幾乎已經可以拍板定案了,唯一需要克服的,就只有我的火氣。

我的媽媽,是有那種本事讓人在三分鐘內產生想要掛她電話之功力的人,與她和平共處三、五天不發飆,對我來說,已經是列入「修行」的範疇。為了減低失敗率,剛開始,我採取的策略是,帶著媽媽最寵愛的小弟同行,到了日本之後,直接進駐大阪的姑姑家,一路上我除了完全不必與之獨處,又一直有人可以陪她說話談天,自我成年以來,頭一回與母親朝夕相處五天相安無事,算是勉強過關。

第二個階段,我採取跟團旅行。豪華的精緻小團與便宜的通俗大團都試過,最主要的考量是,萬一整個行程有任何不順或不好玩之處,我大可雙手一攤,全推給旅行社的規劃太差,完全不必承擔任何責任。

第三個階段,我開始嘗試「機加酒」的半自助旅行,主要是當地有朋友或親戚,以便在旅行的中段,分攤一下我獨力照應母親的心理負擔,國外線方面適用於香港,國內的部分則選擇澎湖、金門等離島。鮮少旅行的媽媽,連離島都沒去過,第一回出門,還問我要不要帶護照?

第四個階段,搭配我到中國參加公益旅行回程過境香港,請大弟將她送到國際機場,由我直接在赤?角機場接應。這趟行程並無太大風險,但對母親來說,「獨自搭機出國」,本身就是值得拿來對她那些姊妹淘說嘴的事,接下來只要再克服「香港沒什麼好玩」的刻板印象,媽媽的這趟香港之旅,就是破天荒的壯遊了。

而這個看似簡單其實艱鉅的任務,自然是由我承擔。

香港自由行變化多

媽媽節儉成性,對名牌與美食敬謝不敏,正是另類遊香港的契機。其實,到哪兒旅行都是其次,我知道媽媽enjoy的是被我照顧的感覺。也只有離開台灣,凡事習慣一把抓的老媽,才會顯得失能,讓我有發揮的空間。

為了找到迥異於一般旅遊路線的點,我參考作家褚士瑩寫過的一篇有關美好香港的文章,預先把文章中的建議傳給香港朋友鑑定看看。雖帶了兩本旅遊書,但實務上發現,只要拿著香港旅遊局的小冊子,再搭配免費地圖,就已經受用不盡了。

媽媽到港前一天,承蒙區紀復先生(註)告知,凡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搭乘交通工具可享半價優惠的大好消息,我趁著接機的空檔,在機場櫃臺買了一張綠色的八達通卡,往後三天老媽就靠著它穿梭在香港各處,暢行無阻。

第一天遊香港,就趕早搭乘電車到上環的蓮香樓喝早茶。一進了人聲鼎沸的蓮香樓,我倆立刻顯得突出,因為這兒是當地人(尤其是老人)天天來喝茶、看報、聊天的地方,不是觀光客的場所。想著旁人大多不懂普通話,更不會理解閩南語,我跟媽媽就不時放肆地對周邊的人品頭論足,心滿意足了,才步行到中環的六號碼頭搭乘天星小輪到尖沙嘴。

早晨的尖沙嘴是川流不息的上班人潮,陰冷的天氣,迫得我隨手買了一條披肩保暖,隨後搭乘地鐵荃灣線到三棟屋博物館參訪。這種懷舊風的博物館,正對媽媽的胃口,也可以趁機再跟我訴說她們那個年代的人,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接著回到地鐵轉搭九廣西鐵在天水圍接輕鐵到元朗的濕地公園。濕地公園去年才正式開放,雖是平常日,但仍有相當的參觀人口,尤其是戶外教學的學生群,也有帶著行動不便的老人共遊的家庭。適逢正午時分,豔陽高照,我們決定充分參觀館內各項以濕地為主題的展覽,在這兒,就見識到各式聲光設施,媽媽目不暇給。我最高興的是在館內的禮品店內,意外發現多本介紹香港各地郊野公園、戶外踏青等書籍。而在濕地公園外圍的馬路沿線,也規劃了腳踏車道,以及可供腳踏車上下的天橋,破除了我們對香港向來車水馬龍的印象。

午後回到位於砲台山地鐵站附近的旅店午休。這家位於住宅大樓內的旅店,是透過網友得知的,我住的樓層新近整理好,乾淨清新,價格公道,連續入住幾天,警衛見了我們也會主動打招呼,幫忙開門,彷彿自己是這兒的居民而不是過客。

傍晚到旅店附近巷子的店家吃丸子麵,之後就搭乘雙層新巴到中環的巴士總站,轉搭往太平山的A15公車。碰到下班時間,耗了一個多小時才上了太平山,總算沒錯過晚上八點的燈光秀,我們母女還爭取得到一席之地。這晚霧多,氣溫驟降,我們決定去喝杯法式咖啡。回程不能免俗,自是搭山頂纜車倒退著下山。卻發現只要五分鐘就回到中環!

遊港第一天的主題,簡而言之,是由各式交通工具串連起來的旅行。

自助行拉近母女心

第二天上午,主要是到中環的聖約翰座堂參加由十個NGO合辦的「公平貿易博覽會」,這原本是我個人訪港的重點之一,擔心媽媽待不住,中午之後就順應媽媽的心意,把在香港安居落戶的表哥找出來敘舊。

每次帶媽媽出國,要是當地碰巧有親戚,她就會心心念念地非要跟人家聯繫不可。見面後,就開始把祖宗八代以來,所有的張家長、李家短的事情一一數落一遍,跟她出國前沒兩樣。要是去的國家實在是沒親戚,她就跟同團的人搞親近,三兩下就開始交淺言深地指導人家經營家庭之道、如何教養子女、怎樣滋補養生。我戴著墨鏡,在一旁緊繃著神經,擔心著媽媽隨時可能會闖禍,而媽媽回過頭來則是數落我不合群,出來玩,卻不積極跟團友互動。

從前帶媽媽跟團旅行,原本是為了省麻煩,覺得反正空著腦袋跟人家走完全程,也就完成了使命。幾趟下來,發現如果不想加深我們母女間的嫌隙,也不願花錢旅行找罪受的話,終究還是要回歸到自助行。

不過,這次到香港探表哥,似乎還真是來對了。表哥的母親(我大姑姑)前一年過世,這是他第一個沒有媽媽的母親節,儘管表哥平日跟我們不親近,但畢竟他鄉遇故人,經由在香港住了十五年的他,讓我們知道了香港的其他面相。表哥聽說所有的交通工具只剩計程車沒搭過,馬上就大手一揮,直接叫車從中環搭回到他所居住的九龍東部,結果一趟車資,就超過了前一天我跟媽媽的各項車資總和,還真嚇人哪!

第三天,搭乘晚上十點多的班機返台,早餐過後,我們好整以暇地在旅店待到中午,帶著行李搭乘旅店附近的A11機場巴士,先到機場把所有行李暫時寄放了,就在機場的美心閣吃點心喝午茶。這天旅遊的重點就在大嶼山島,昂坪360纜車是重點之一,雖然這是少數媽媽無法享有優惠的交通工具,費用也相對較高(每人來回88元港幣),但沿途的景致與視野,實在萬分值得。也就是從纜車向下張望的時候,我見識到了多條山林步道,心裡想著,回去後一定要跟自然步道協會的人說,下回專門來走香港的步道!

上了昂坪之後,天壇大佛與心經簡林自是必訪之地。尤其是前往心經簡林的林蔭小徑,令人心曠神怡,沿途總是碰到一些印度人或是老外,讓人恍神以為是身在台灣的某處山林裡。

陪遊之外還可以做更多

下山後,還有兩個多小時的空檔,我提議坐公車到大澳漁村晃晃,卻為我們臨別之際劃上一記驚險的註腳。行程的本身並無問題,問題在於路程比想像中遠,而沿途山路蜿蜒少有人跡,天色漸晚,容易緊張的老媽開始坐立難安,不住地碎碎唸了起來,眼看著一路充滿著幸福感的香港之旅,就要毀於一旦。這也再次提醒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旅行畢竟不是生活中的常態,對於不常旅行的老媽來說,無目的地坐公車晃蕩,實在算不上是一項行程。

基於每年出國到不同地方旅行的原則,這恐怕是媽媽一生唯一的香港之旅,我在可能範圍內,帶她去見識了一個no shopping的Hong Kong,至此,我也歷經了幾個階段,真正做到帶媽媽去自助旅行。

今年(2009)二月,我安排一趟花蓮之旅。自我搬離之後,媽媽已經九年不曾造訪花蓮,本次的重點,完全就是要運用大量的溫情攻勢,讓媽媽見識到花蓮的朋友有多麼熱情,還借重了同窗好友兩歲女兒的甜言蜜語,每天奶奶長、奶奶短地,讓她過過乾癮。

北返隔週,母親因做痔瘡治療意外發現罹患直腸原位癌,接獲消息的那天傍晚,我原本就該搭機出國考察一個月,與一位資深安寧志工朋友聊過之後,我為媽媽放棄了這趟行程。這也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為媽媽,心甘情願放棄了自己喜歡做的事。

而我也在陪伴媽媽檢查、就醫、治療的過程中,發現媽媽那種擔心老來無人依靠的心,緩和了下來。

也才發現,原來,我能夠為媽媽做的事,早已不只是旅行。

註:區紀復先生,澳門出生的香港人,到台灣受教育,之後留學歐洲,再回到台灣工作。從職場離職後,在花蓮鹽寮淨土生活,力行儉樸生活二十年,於五年多前,開始在香港尋覓適當場所,希望讓香港也有一個鹽寮淨土。原本在大嶼山島的望東灣有據點,已因故撤出,目前又回到台灣。

(作者為新竹市青草湖社區大學發展協會專案部顧問、臺灣國際志工協會副理事長)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