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南方婦運史的非官方觀點

by 高雄市婦女館史料室

前言:高雄市婦女館史料室於7月21、22、28、29日兩個週末共四天舉辦「南方婦運史」研習營。這是首次針對南部婦運發展做深入的紀錄與探討,史料室整理出研習營的發言與活動內容,邀請妳/你持續參與這項台灣婦運史建構大業。

引言

南部地區的婦女運動推展至今已近20年,然而民間組織發展蓬勃,卻欠缺史料的紀錄與保存,因此高雄市社會局與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提出南方婦運史的撰寫計畫。其中南方婦運史研習營正是該計畫的一環,除了讓民眾貼近南方婦運史的發展脈絡,同時也招募、培育記錄史料之人才。為期四天的營隊,規劃了「南方婦運專題演講」、「婦運口述史知能培育」、「南方婦女運動者的參與故事」、「南方婦運史六大議題的發展」四大單元,其中南方婦運史六大議題的報告,更是營隊的重點。

研習營邀請到的講師與貴賓除了有長期從事草根婦運的組織工作者之外,高雄市各局處的官員,包括副市長劉世芳、民政局長曾姿雯、社會局長張乃千等人也蒞臨致詞、報告;四天營隊參與的學員將近兩百人,各來自不同背景,顯示南方婦運的議題早已散播至各個領域生根發芽。以下為營隊活動紀要:

人才培育

研習營目的之一,在於激發民眾對於南方婦運史的興趣與熱情,同時教導民眾撰寫歷史的基本技巧與寫作立場。因此在第一單元「南方婦運專題演講」就邀請到高醫性別所成令方副教授報告台灣婦運的興起與發展;並由彩色頁總監王介言與助理蔡伊婷,簡介南部婦運三十年來各大議題的年表與重要事件整理。第二單元「婦運口述史知能培育」則請來成大台文所博士李淑君、高醫性別所專案助理教授廖珮如、高師性別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楊佳羚,傳授寫作經驗與技巧,立下史料蒐集跟書寫的基礎。

精采故事

南方婦運史計畫的第一步,以「南方婦女運動者的參與故事」作為起始,本單元邀請到三位在南部活躍十年以上的組織領導者,分別為高雄市天晴女性願景協會執行秘書梁淑英、彭婉如文教基金會高雄辦公室主任簡瑞連、以及國際家庭互助協會執行長張育華。講者透過生命故事的敘說,讓成員體會到婦運參與者的個人生活不斷與公領域的婦運經驗交錯、相互影響,也看到她們為婦女議題付出的努力。

六大議題

本單元將婦運發展分為六大議題,邀請長年致力於推動婦女權益、政策的工作者,除了分享各自參與婦運的經驗,也提供各議題推進的歷史脈絡。

首先,邀請到張乃千、吳慈恩、黃志中談「婦女保護政策的拓展」,張乃千曾任勵馨基金會南區辦事處處長,投入婦女保護政策已近二十年,如今在公部門服務。張乃千表示,在經歷了彭婉如事件、鄧如雯殺夫案等重大案件,並與官、民持續合作下,婦女保護的議題從「法不入家門」的狀態,蛻變成政府的服務項目。另外,吳慈恩以個人經歷為主軸,依時間序闡述婦女保護政策的起承轉合。而黃志中則簡報過去致力於家暴案件醫療實務工作的改革,特別是規定醫生不得拒絕驗傷、診斷書內容的要求、醫師有必要出來作證等等,都是黃醫師的重要貢獻。綜合三人所述,婦女保護政策的發展脈絡趨於完整,從民間服務,轉向公部門的政策執行,再到官方與民間共同合作的模式。如今高雄婦保政策居全國之冠,也是這群工作者奮鬥二十年的成果。

其次,談到「高雄市婦女友善醫療的推展」,是一個透過婦女團體倡議,進而影響官方決策的最佳案例。與談人之一為前高雄婦女新知理事長李佳燕,其表示市府的「跨世紀高雄婦女新願景」是婦女友善醫療的濫觴,而後由衛生局與民間機構的成員在民國89年成立婦女醫療倫理委員會,進行相關調查與研究,並陸續擴展工作項目,包括訪查公私立醫院的軟硬體設施,審核婦女友善醫療的實踐情況;同時,高雄婦女新知設置婦女健康諮詢專線,由醫師群親臨諮詢,從婦女的實際經驗累積改革力量。之後,由黃志中醫師針對訪查醫院的工作經驗,更細緻的說明評鑑醫院的結果與建議,特別是94年委員會被廢止之後,婦女友善醫療不再是產官學的合作,轉由官方主導,而今日婦女友善醫療的推動,也不如當時具有批判性。

第三,提及「高雄市單親婦女權益的發展」,由於單親婦女權益與婦女友善醫療是從婦女保護政策延伸而來,吳慈恩表示,當時許多婦女無法走出受暴的環境,正是因為恐懼單親後又陷入另一困境。於是民國90年開始,包括晚晴、家協等社團針對單親婦女議題展開合作,包括單親創業貸款、單親家庭扶助辦法、單親母子家園與單親家庭服務中心都是先由民間倡議,再由官、民共同執行。另外,「天晴」的執行秘書梁淑英也從個人參與的角度,分享自己在晚晴、彩色頁、天晴等組織累積的基層服務與倡議經驗。顯示出高雄政策與法案的推動,是先從服務性的團體共同集結出議題、希冀資源法制化,展開倡議行動,最後由公部門統籌執行,這種「由下而上」的執行,正是南部婦運的特色之一。

婦運工作者參與南方婦運史研習營活動。照片由高雄市婦女館史料室提供

第四個議題由婦女組織的成員分享婦團結盟合作經驗-「滿天星聯盟」之運作與發展。婦團跨組織合作的最早經驗是民國86年的婦女聯合會報,當時聯盟對官方施壓,效果顯著。因此有了第二次合作的機會,「滿天星聯盟」因應而生,「滿天星」一詞象徵婦女團體蓬勃發展,各有特色,並回應社會的不同需求。聯盟成員包括彩色頁總監王介言、前新知總幹事林秀怡、前家協主任馮思和,三位與談人分享工作經驗。當時聯盟依據各組織的方針來規劃合作的議題,例如民國92年女性性自主的活動、94年拆除新移民污名化廣告招牌行動,皆為聯盟的成功案例。不過與談人也提出反思,後續因聯盟成員共識凝聚困難、缺乏資源經費、權力關係與資源間的競爭關係等,使得聯盟逐漸式微。

第五個議題「托育人員工作權益的爭取」,高雄市保育人員職業工會理事長簡瑞連主持開場提及:高雄市教保人員職業工會是勞工組織,也是倡議團體,近年更從高雄縣市擴展至全國。輔育人員工會秘書長楊秀彥進一步解釋,由於幼保人員以女性佔大多數,工會也等同於婦女團體。除簡、楊兩人外,輔育人員工會理事黃士玲、高雄市教保人員職業工會理事何佳霓,四人分享工會運作與倡議活動等經驗,親身體認到托育工作的過勞與弱勢。工會過去不僅著力於培力教保人員,更傾力催生托育政策,積極與立法委員、勞委會交涉,試圖修正公立托兒園教保人員契約進用辦法、勞基法等不利於托育人員的法條內容。民國95年,在社區、社團、政府的合作下,成立非營利的五甲社區自治幼兒園,以實踐公共化、平價化的托育服務。

不同於前幾場皆由NGO與或個別參與者為出發點的議題分享,第六個議題「草根社區婦女培力-高雄婦幼青少年館之發展模式」著眼於公部門推動婦女工作的歷程。時任縣長的余陳月瑛,與機要秘書王淑英等人,最早定調服務女性的工作,直至民國82年婦幼館成立,十多年來推出社區課程與創業平台,培養女性人才。社工督導王君儀強調,婦女工作的精神,就是婦女增能與公共參與。早在縣市合併之前,婦幼館就以婦女教育為主軸,將資源帶入偏遠社區,提昇草根婦女的力量。孔昭懿主任接續分享婦幼館的歷史脈絡與工作經驗。最後由燕巢安招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林美春進行社區工作的分享,而她正是由草根婦女轉型為社區工作者的最佳例子。

南方婦運歷史紀錄的急迫性

本次研習營建立了一個交流平台,讓民眾、草根運動者、民間組織、公部門、學界有機會鑑往知來,除了關注在地婦運史的建構方法與發展脈絡,也深化各個領域的議題與未來發展。透過長期在婦女團體深耕的工作者分享,更勾勒出南方婦運的重要特色:不論是由民間倡議到官民合作的婦運形式、或從婦女私領域的經驗促成公領域的實踐、再到跨組織的聯盟合作等等。歷史需要被記錄、被書寫,否則轉眼即逝,因此,非官方觀點的婦運史紀錄與人才培育,實在刻不容緩。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