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與合作經濟

by 網氏

台灣發展合作社組織多年,部分卻淪為地方政治勢力的禁臠。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自2001年成立,開啟非營利自主經濟組織模式,這種以社區共同體為基礎,推動社區事業的合作組織,近年來陸續在台灣各角落推動,特別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照顧型、勞動型合作經濟有如雨後春筍般設立。從思考什麼是合作社出發,本期網氏,主婦聯盟合作社要帶領我們一起認識更多合作社形態,指出社會經濟另一條可能的道路,來自合作的意識、弱勢者的團結,方能壯大合作的力量。

以女性為主體的合作社型態,強調相互合作與社區化精神。photo credit:flickr@Vinoth Chandar CC BY 2.0
以女性為主體的合作社型態,強調相互合作與社區化精神。photo credit:flickr@Vinoth Chandar CC BY 2.0

社員的共同需求為合作社成立的要素,再由社員共同形成決策。1980年代成立的南崗勞工消費合作社,即是全台灣第一個以照顧勞工為主的勞工消費合作社,提供社員生活消費品,具有平抑物價政策功能,在1985年,為使勞工安心投入生產線,陸續開辦了托兒所、托嬰中心和安親班,在地化的勞工消費合作社扮演著安定家國的社會功能。

由南崗勞工消費合作社來看,合作社根植社區的組織型態,近幾年也成為照顧產業鍾情的營運模式。為了提供精障病友生活與工作重建,蜂巢公益合作社發展出彈性多元化的工作型態,例如賣烤地瓜、二手商店,以及結合耕作、無毒蔬食、經絡療法的民宿,與社區形成緊密的人際網絡,幫助離開醫院的病友一步步適應社會。

以女性為主要勞動者的家事服務,近幾年組織合作社,避免勞資方權力不對等關係,結合家庭與弱勢婦女需求,台灣區居家服務勞動合作社透過由下而上的勞動力量,協助婦女以「經濟獨立」作為脫貧第一步即為一例。面臨部分社員日益高齡化及長期照顧的需求,居家服務勞動合作社規畫著一個願景:讓家中小孩沒人照顧的年輕社員,可以將孩子帶到合作社,由無法工作卻仍有照顧能力的年長社員照顧,再將照顧時數兌換成年輕社員到年長社員家服務的時數,落實相互合作的精神。

文章如下

延伸閱讀

20157月合作社運動系列報導:

20147月合作社運動系列報導: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