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回應:回應45期罔氏女性電子報─ 恢復「復興助產士、降低剖腹產」的錯誤觀念

by 李佳燕

在45期「怎麼生,有關係!」專題中,我們討論了生育方式對產婦自主性有什麼影響。台大社會系 吳嘉苓教授認為不友善的生產環境與醫療資源的濫用,是造成台灣高剖腹產率的主因,因而提出「復興助產士、降低剖腹產」的概念。家庭醫學科李佳燕醫師則站在 醫生的立場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在此刊載提供讀者參考。呈現女性議題多元的聲音跟觀點一向是網氏堅持的主張,網氏更希望,這樣的呈現方式並非二元對錯的爭 論,而是讓讀者獲得更充分的資訊、能夠更全面的思考,而做出最適於自己情況的生育選擇。

在台灣剖腹產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1. 剖腹生產居高不下的因素為健保給付問題,自然產給付近二萬,剖腹產給付近四萬元,中間差額就差了近二萬元。自然生產,從陣痛到生出來,醫護人員要嚴密觀察十餘個小時,而剖腹產,兩個小時就可解決了,給付與所費時間、人力、太不成比例。
  2. 因為一般病患沒有被告知剖腹生產的危險性,其危險性有三,一為剖腹需要麻醉,而麻醉會造成生命危險及休克問題。其二是有感染的危險;三是腸沾黏,剖腹易造成腹膜沾黏,造成一輩子、長期性腹痛、便秘、下痢、甚至腸阻塞需開刀。
  3. 自然生產也有醫師無法防犯的風險,例如:第一胎剖腹生產後,第二胎是可以自然生產的(醫學教科書上有載),可是醫生們會認為沒必要冒風險,再如:胎兒吸入胎便或嬰兒姿勢不正確而造成嬰兒神經受損,即便醫師沒犯錯,亦要負無過失賠償。
  4. 產婦怕痛及家屬不忍心其慘叫的情況,而要求剖腹生產。

故要降低剖腹生產率,不是恢復助產士制度,而是應

  1. 要提高健保對自然產的給付額
  2. 大力宣導剖腹生產的危險性與併發症
  3. 讓民眾暸解無痛分娩的好處,其好處為──減緩生產的疼痛,以人性化的方式對待產婦分娩的過程與所處的環境。

任何生產過程都具危險性,過去以助產士助產的時代,產婦及嬰兒的死亡率偏高,即使在現代進步的婦產科診所生產,都不是完全安全無慮的。因為生產過程 中,隨時會有突發狀況,如大出血,就必需醫療團隊一齊來急救,所以每一次的生產,對婦產科、麻醉科醫師而言,都是一大挑戰,對每一個產婦與嬰兒都是一大冒 險,切勿輕忽。

(本文作者為家庭醫學科醫師)

回顧45期專題「復興助產士、降低剖腹產」一文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