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身上獲得更多的Juby老師
by 江妙瑩專訪
球鞋、T恤、黑框眼鏡、留著一頭及肩的長髮,工作室掛滿自己和學生的作品,學生眼中大孩子般的「Juby老師」周芷淇,一言一行,一顰一笑,渾身散發出獨特的藝術工作者氣質,相談三、四個小時中,感受到她對藝術教育的敬業與熱誠,令我十分佩服。
鐵道少女成員之一、亦為板橋社區大學生活藝能科講師,從小在台灣藝術大學區長大、目前就讀於台藝大研究所的周芷淇,爸爸是長子,上有二個姊姊,下有一弟一妹。她自嘲生來就是「招弟命」,媽媽生下她相隔6年後,終於為夫家添丁,「我一直很獨立,從小兩個姊姊一國,弟弟和妹妹一國,弟弟一直是全家人的焦點,所以沒人注意我,也讓我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下了課就騎單車、在工地玩耍,未受到任何社會家庭加諸女孩的框架」,因為自己的成長經驗,使周芷淇特別關心現代孩子的發展,讓她與學生們格外親近。
三貂嶺行動計畫開展後,周芷淇記得有一場活動的休息時間,她看到三個女孩圍在一起撿石頭、玩石頭,令她心生無限憐愛,「現在的小孩接觸大自然機會太少了」她一直相信「只要手握自然的東西,就可以發現自然的祕密」!也因為抱著自己「愛玩」的心情,使周芷淇在復興美工畢業後一頭栽進兒童藝術教育領域,17年來不改初衷,她始終堅信孩子從遊戲中學習,未來有無限的可能與探索。
當結合社區居民、學童、藝術元素和空間改造的三貂嶺行動計畫啟動時,她興奮的認為這不是工作,而是玩樂的開始。記得有一場請小朋友蒐集「聲音」的教案,結果小朋友的作品令她驚豔不已,有人蒐集到雨的聲音、雷的聲音,還有人蒐集到雷火,「孩子的想像力實在太奇妙了,用自己的語言創造出令大人意想不到的世界,沒有對錯與好壞」周芷淇說,在孩子的世界裡,大人往往獲得更多。謎底揭曉,原來雷火就是閃電。
對周芷淇而言,參與三貂嶺行動計畫是對她的一大考驗與肯定,「讓我17年功力全部揮灑出來,我不能說我做得很好,但我試圖打開一條路」,迴異於孩子在學校課堂上的美術課,讓藝術教育可以納入更多的學科,而不單單僅是繪畫而已。在三貂嶺計畫之前,周芷淇即參與板橋社大與大觀國小合作的一項校園空間改造計畫,為時一年。當時校園有一塊空地,校方希望由孩子主體出發討論空間的利用,周芷淇說,規劃階段完全是由孩子帶著走,討論過程,孩子們不僅有藝術能力的培養,也蘊含了社區、空間、生態等等概念的啟蒙,這次經驗也讓周芷淇再次肯定長久以來所抱持「藝術是社會參與的工具」的理念。
看著《綠光寶盒‧三貂嶺》一書的出版,意謂為三貂嶺行動計畫開啟了新頁,周芷淇說,無論是社區居民、學童、工作人員,大家的收穫都滿滿,經由當地文史工作者廖愛珠老師引導,從對三貂嶺一知半解到融入社區環境,為社區創造嶄新的藝術文化,周芷淇一路探索走來,她說:「我帶走的多更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