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三倒四的關係

by 施又煕

八年級的芃芃某天放學回來,一放下沈重的書包就告訴我,她的同學上課時收到來自母親的簡訊,告知她自己無法再忍受丈夫,所以決定要離婚了,整個下午同學都傷心地哭泣。我從電腦前抬起頭看她,印象中記得這位同學跟父母的關係並不十分親近,所以問了女兒:「因為他們要離婚,所以妳的同學很難過嗎?」女兒告訴我:「不是,是因為他們沒有先問過同學就決定要離婚了,怎麼可以沒有問過小孩的意見呢?所以同學很生氣!」

我聽見女兒有點打抱不平的語氣:「為什麼要問小孩的意見呢?」芃芃愣住地看著我,訥訥地問道:「因為是一家人啊,應該要問啊。」

「是嗎?」我轉過椅子正對著她,氣定神閒地回應,「但是我覺得不必問小孩的意見耶,難道妳想要背負父母要不要離婚的責任嗎?」芃芃目瞪口呆地說不出話來。

芃芃跟同學想的都是很自然的問題,甚至我相信絕大多數心裡出現想要離婚念頭的父母也都會想著要問一下孩子的意見,但問題是,這是孩子應該要回答的問題嗎?或者應該這麼說,這是孩子應該要決定的事情嗎?夠成熟的孩子可以自由表達監護權上的意願,但是再怎麼成熟的孩子,也不應涉入「父母是否應該離婚」的議題之中。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有我們自己獨特的序位,小從家庭、公司,大到社會甚而宇宙皆然,所謂序位就如同我們在家裡、在職場的座位,我們只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才會感到最為輕鬆愉悅,要我們越級坐在祖父的老爺椅或董事長的龍椅上,肯定我們都會如坐針氈,忐忑異常。

這就是序位。

那麼,孩子的序位是什麼呢?孩子在一個家庭裡面,最輕鬆愉悅的位置或稱為身份又是什麼呢?孩子的天份就是會不斷地挑戰成人與孩子之間的界線,孩童會隨著他們的挑戰與我們的反應來調整他們的內心與行為,孩子有其要守的本分,必然有一定的階段需要接受長輩的引領,長輩的引領可以幫助他們理解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可越雷池一步。我們有時候會在百貨公司看見小孩滿地打滾地哭鬧,只為了父母不買玩具或零食給他,除了孩子天生的氣質之外,父母在一路引領的過程中可能也曾經讓孩子走出了自己的序位,孩子變成父母的長輩,事事都要父母聽從他的意見。

詢問兒女支持離婚與否,加重了孩子不該承受的壓力。Photo by pc chang

如果只是曾經在父母引領的過程中出了點小岔子,就讓大家傷腦筋,我們又何嘗忍心讓孩子來肩負父母該不該離婚的重責大任呢?當我們宣稱為了孩子著想所以暫時不能離婚,等孩子長大成人之後再分道揚鑣,我們是說給孩子聽,還是說給自己聽?是把責任推給孩子還是我們自己無能面對分手的後果?在這漫長的「等待孩子長大成人」的過程中,我們又是以何種態度來面對孩子、伴侶以及整個家庭或自己?

我跟一些離婚的朋友一樣,我們也都希望可以有所依靠,沒有人天生就想要自己帶著孩子成為單親家庭,那種辛苦與孤單經常巨大到讓人午夜驚醒,也因著這樣的恐懼與憂慮,在許多瀕臨破碎的關係中,孩子往往成為大人世界裡最美好的藉口,不管是接受離婚或是拒絕離婚,但,大家恐怕也沒有想到,我們是不是無形中強迫了自己的孩子背負了巨大的壓力?只為了我們自以為是的念頭或是不能面對的結局?

人生是永無止境的循環,若然我們無法釐清問題的真相,只恐怕婚姻或感情的悲劇極有可能一再於我們身上重演,也將延續到我們最寶貝的下一代的靈魂深處。

當我們行為不像父母,孩子的行為自然也就會脫序不像個孩子,這一切都循著既定的路線不斷迂迴前進,終至難以挽回的地步,其影響,不單是我們,甚至會慘烈延燒到下一代。尤有甚者,感情水火不容的雙親年邁時向子女抱怨,這一輩子都因著他們(孩子)才勉強在一起的種種怨言,也絕非罕見,這麼大的一頂帽子,教晚輩如何承擔得起?怎麼父母這一生的不幸福都因著自己而來?這會對晚輩產生多大的罪惡感呢?

東方的家庭觀念往往勸合不勸離,然而,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觀念呢?一段破裂的感情永遠都有修補的機會,只是,真的,拜託,千萬別說是為了我們的孩子而要勉強修補。我們都應該要更成熟地面對自己的行為,如果這是一段破裂而亟欲修補的感情,那唯一的理由,應當是「愛」,是因為我們對彼此的愛。我們不過都只是平凡人,會犯錯,也可以道歉,讓孩子知道我們會犯錯,也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無法挽回,但,也有許多事情可以道歉、可以補救,端賴於我們如何真實地面對自己。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臺灣向日葵全人關懷協會常務理事,個人部落格:看了.就愛了

想讀又煕更多的文章: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