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利忘義的政府,害台灣長照鋌而走「險」
by 覃玉蓉
台灣人口老化的速度是歐美國家的五、六倍,人民的長照需求近年更加迫切,政府近二十年不斷提出各種長照相關政策,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期,面對長照以建置公共服務為先,2008年馬總統上任後則承諾開辦長照保險,亦是以社會公共保險形式回應全體人民的長照需求。
儘管政策規劃執行長期怠惰、重大瑕疵一堆,對人民的幫助可說是杯水車薪,台灣的長照政策一直還有一線「公共化思維」,亦即由社會全體來回應每個家庭的長照風險。
用白話說,在「公共化思維」的長照政策下,如果你這一生是個盡忠職守的勞工,或者你每天照顧家人12個小時以上、長年睡眠不足,晚年因職災或過勞,為失能失智或慢性病所苦,又沒有足夠的錢安養,政府會發展出普及、平價、優質的照顧服務,幫助你維持一定程度的生活品質。
但去年(2012)在陳冲內閣的主導下,長照政策開始轉向,政府將原有的「公共化思維」先晾在一邊,要求人民「為自己和家人的老年生活負起責任」。
再一次用白話說,如果你晚年失能失智,還想維持稍有品質的生活,請你或你的家人自己去買私人保險,讓你用保險業財團投資營運的長照服務,而政府會給你一年2.4萬的所得稅扣除額。如果你存了一輩子錢還是不夠,或者不願意傾家蕩產,享受不到所得稅扣除額,最後導致沒人照顧或家人壓力過大,那都是你自己「不負責任」。
這次重大政策轉向,可說是陳冲內閣與保險業財團聯手犧牲社會公平,讓政府卸責、財團得利,但人民將來要面對的生活風險和照顧壓力,並不會因此而降低,反而是人民因應長照問題的能力,會因階級、性別的不平等,產生更懸殊的落差,進一步惡化服務使用者、照顧服務勞動者、女性、一般勞工、家庭照顧者的處境。
民間團體也批評,目前長照公共服務尚待發展、長照保險法草案連影子都沒看到,人民有哪些權益還不清不楚、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都尚待加強,內閣就想先為保險財團進入長期照顧服務開啟大門,屆時若財團為了賺錢,壓低照顧者勞動條件和照顧品質,政府根本束手無策,只能看著照顧人力流失、長照悲劇上演。
金管會對此回應,說政策方向仍以「社會保險為基礎,商業保險居輔」。不過這個回應,更令人懷疑政府的決策邏輯到底在哪,畢竟事情總要先有「基礎」,才知道什麼叫「輔助」。政府總要先讓大家看到馬總統當初在政見中承諾的「社會保險」在哪、「多元且具近便性的照顧服務」在哪,才能評估「社會保險」作為保障基礎,到底還有哪些不足,可以讓「商業保險」進來輔助。
民間團體因而呼籲,如此重大的政策轉向,政府應該多方溝通、仔細評估後果,而不是片面地修改一些低階的法規命令,就打算快速實行;民間團體也指出,如果馬政府真的還有心回應人民的長照需求,就應該先普及長照公共服務,健全保障使用者及照顧勞動者權益的長照服務體系,再考慮私人保險進場的必要性和時間點,才有可能緩和所有人民面對長照的不安全感,逐步改善「血汗長照」的問題。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作者為婦女新知基金會政策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