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性參政作為投票的指標
by 徐佳青
2001年底,台灣國會與縣市長大選各政黨從藍到綠非常熱鬧,在政治光譜上可分為屬於認同本土的民進 黨、台聯黨與建國黨,另外是認同中國的國民黨、親民黨與新黨,這兩大政治集團除了在統獨意識形態與認同本土與否上旗幟鮮明外,到底還有哪些特性可做為選民 投票的判斷準則?這對許多中間選民及重視政策的知識份子來說極為重要。作為婦運工作者的筆者最為關心的無非是在性別意識上,這兩大政治集團內各政黨的優 劣,因此本文擬以女性候選人提名比例的觀點分析各黨的社會進步性程度。
從各黨區域及原住民立委提名人數來看,此屆參選人數共有425人,但女性總共只有60人,比例約為 12%,比起上屆382名參選人中女性有63名比例為17%,整體比例降低許多;而此次台聯黨推出39位候選人中只有4位是女性,民進黨推派81位候選人 中有13位女性,國民黨98位候選人中有24位女性,親民黨61位候選人有10位女性,新黨有33位候選人卻有9位女性,建國黨提名人數太少故無比例上的 意義;單純以數字來看,本土派中民進黨的女性比例遠高於台聯黨,而新黨的女性比例也高於國民黨和親民黨,台聯黨是所有政黨中女性候選人比例最低的政黨,這 顯示其社會進步性有待商榷。
再以不分區及僑選立委比例來看,台聯黨提出16個名單有1位女性,民進黨是28名中有6位女性,國民黨 47位名單中有13位女性,親民黨則是28名中有4位女性,新黨10位中有3位女性。台聯黨的比例也是最低,次低者是親民黨,這兩個首次投入國會大選的政 黨顯然在性別比例上都較低,而這兩黨的候選名單也是由黨的領導人欽點,而非依民主程序產生,這顯現出黨領導人的父權意識型態深重,缺乏性別平權的社會思 考,此一現象值得現代選民多加注意。
而此次國民黨女性候選人數成長迅速,成長的因素究竟是因為政黨有轉型的思考,還是因為受到一黨分裂為三黨影響所致,許多男性候選人跑到親民黨去,因而國民黨女性終於有出頭的機會,這尚需要再深入探討,但可知的是目前國民黨並沒有明文的具體性別比例原則。
而民進黨雖於黨綱中明列四分之一女性比例之規定,然事實上受限於目前選區制度的影響,提名少於四席的選 區經常就沒有女性候選人,因而總體女性候選人比例反而連20%都不到;此一比例問題本應以增加不分區的女性人數加以平衡,根據現行的遊戲規則,在民進黨內 同志競爭日益劇烈的狀況下,要改變黨內選舉方式無疑是極為困難的,但這也讓許多對本土派政黨有所期待的女性選民感到遺憾。
另外採取高額提名力保國會5%的新黨,女性候選人比例直逼三分之一,可惜該政黨政治實力不足,不過對於非本土的政治集團政黨確有重要的示範意義。
以縣市長部分來看,今年有女性縣市長候選人的縣市分別是新竹市、台中市、彰化縣、嘉義市、澎湖縣、花蓮 縣等六個地區。比起上屆縣市長只有5位女性參選人數稍有增加,但此次民進黨、國民黨、親民黨都只有1位女性縣長候選人,台聯黨與新黨則掛零,另外有不少無 黨籍女性出來參選,可謂在重重「男圍」之中獨樹一格,但根據實力原則,已經能夠預測此屆女性縣長人數將會比上屆明顯減少。
其次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民、國、親三黨唯一的女性候選人特別集中在彰化縣,造成媒體不斷強化女人之戰的 印象,而忽視其中某些女性候選人的真正能力與特質。例如親民黨女性候選人鄭秀珠就不斷主打她是某人的牽手來取得認同,但她個人過去並無突出的政治表現和自 主性,對真正耕耘基層且有政治實力的翁金珠或葉金鳳來說,完全是在不同層次上做比賽,這種現象無寧說是該黨混淆選戰的策略,而非彰化縣民之福。
以此屆女性候選人數比例結果來看,本次大選女性參政的情況並沒有實質突破,這透露出未來政壇女性需要研 發更有效的參政策略來突破目前的提名限制,否則女性將只被限制於某一比例之中,而難以整體改善性別政治的生態,或提升女性參政的實質內涵。同時筆者也希望 藉由呈現上述的比例促使政黨走向比較進步的社會思考,而非依循目前的政黨重組邏輯,讓女性參政者只能作為政黨的廉價文宣品,而非成為真正有影響力的參政主 體。
(本文作者為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