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招喚

by 林沖

開版辭:曾經為了追尋最藍的天,踏上旅途,想走到離天空最近的地方。我那時想應該是去西藏吧,秉持著對把最好留到最後的習慣,一路曲折的旅行了不少地方,至今還未到過西藏。後來發現,不只是藍天,星夜、明月、曠野我都想見見,不論那一杯是酥油茶還是馬黛茶或其他,我都想嘗嘗。於是我還在旅途中,繼續走著,範圍在天空之下,土地之上。不為什麼,只因為我喜歡。

喚醒天空之下,土地之上的自由之心。Photo by chiang
喚醒天空之下,土地之上的自由之心。Photo by chiang

一連串契機的輾轉推進後,目前為旅行糧食折腰在喜馬拉雅山山腳下,暫時職稱是高山健行嚮導。這份不知會持續多久的工作,是目前我所能想到最好的維持旅行的方式。在神聖的山裡,用行走感受風的自由,在接近天空的地方,貼近自己的身體與心靈。

腳步不停,數個月後我應該不會在喜馬拉雅山腳下吧。但那些旅途中的感遇,關於那些人,那些事,與自身的相遇、交錯與遠離,會留在心上,有時,也記在這裡

開欄文章如下

旅行給我的從不只是新的體驗。那些奇特的環境、風土民俗、或人文風采令人驚奇、若有所思,卻意外地,不太是旅途中令我悸動的部分。而近年我逐漸了解,旅行於我並非是「對世界的好奇」或「由接觸邁向和解的世界大同」這樣的意義。

我堅信自己屬於旅途,卻時常疑惑於旅途與我生命的關聯。說實在,此間關節我幾乎沒看得清晰過,對於如何尋找其意義與答案也毫無頭緒。我只知道,唯有在旅行時,我才感覺到與自己生命的極度貼近。或許這才是我一而再踏上旅途的原因。

旅行途中,世界多樣風情,讓人思考不同可能。途中人們的形色,讓人體驗相遇的迷人。與自己內心的耳鬢廝磨,也給人機會了解自己。但有時候,僅僅只是「邁步而行」這樣簡簡單單的行動,就能給人啟發。

起步之始

去年在紐西蘭時,我有許多庸人自擾式的困擾與質疑,總覺得自己與這裡格格不入。我不習慣冬天異常寒冷的紐西蘭,也不被這裡輕易便能見到的絕世美景、和善的居民所吸引。我第一次發現,並不是所有地圖上的點都能令我佇足。即便我是個旅人,卻可能只屬於「部分」的世界,而那裡並不包含紐西蘭。紐西蘭的美,並不適合我這個獨身、且正在尋找某種意義的旅人。但已經花了不少錢來到這裡的我能任性的離開嗎?我該離開嗎?也許只要再久一點,多瞭解一點,我便能愛上這裡?

我是在這樣的疑惑中,結束了在紐西蘭到處打工換宿,有點停滯、裹足不前的第一個月,開始真正在紐西蘭的旅行。而其中的過程,大抵就是一種回憶起自由的感覺吧。

幾乎是從我一背起行囊,走在通往南島大城但尼丁的公路上,心情便放鬆、愉悅了起來。不再記得我和但尼丁尚有將近400公里、不知道幾趟便車的距離,也不再問今天是否到的了那裡。肩上的重量,和雙腳踏地的瞬間,喚醒身體的記憶,那些過去旅行時,在山裡或鄉間,恣意妄「行」的時刻,和那時的自己。特別是那一小段在喜瑪拉雅山麓的日子。

喜馬拉雅山行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總在旅行時,選擇走進當地的山裡?或許是那年在喜馬拉雅山麓的七月天吧。七月的尼泊爾雨季正盛,那實在不是個適合爬山的天氣,於我卻無妨,畢竟我不是為此而來。那時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何而來。我沒有對冒險的興奮,或對前方美景的期待,更沒有非到不可的理由。

但那段日子安靜的,也深刻的不像話。日復一日,我只做兩件事,行走和寫日記。行走時我專注在當下,寫日記時則思維跨越時空。在山的日子,身心都隔絕在熟悉的事物之外,不受打擾因而能冷卻平日的躁動,而在山裡由孤獨所淬煉的穩定性格,與大山的風與河流,巨木與泥土,神秘的交織著。那時我可說是,從我的行走中感到全然的自由與安定。

喚醒自由之心

當我又行走在旅途的路上,這次往但尼丁的路上。迎面清涼的風,似曾相識。它像一種共同的語言,將過去與現在重疊。我在我意識到前便笑了起來。

每一下踏的步伐,蓄積了內心的沉靜。健捷而隨意的腳步,和身邊的自然景致相和諧。這不就像那時行走在喜馬拉雅的山麓嗎?

我沒有因此起心動念或做了什麼,而是什麼也不做。只是行走,便感覺內心充盈。我突然理解我不由自主的笑意。「行走」於我,像一種招喚儀式,喚起無拘無束,自由選擇每一步的心。那一刻,我好像成為了風。

我不須醒悟於我的意義,或了解其中蘊含的力量,僅僅只是感受到自由,那與我生命的連結。我就確信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林沖,目前為高山健行嚮導)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