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題發揮,造成孩子創傷】吵死了,每次都吵同一件事!

by 現代婦女基金會社工群

這天,小璋回到家,爸爸在書房看書,媽媽在廚房準備晚餐,弟弟半躺在客廳沙發看卡通,看似一如往常的家,氣氛似乎有些奇怪。

小璋對著廚房裡喊:「媽,學校要訂英語雜誌,要繳三千元喔!」

孩子人格受童年時期爸媽衝突影響甚大。photo credit:unsplash@Vladimir Kudinov
孩子人格受童年時期爸媽衝突影響甚大。photo credit:unsplash@Vladimir Kudinov

媽媽聽到後,突然大發脾氣,還將鍋鏟用力的扔在鍋子裡,對著小璋咆哮:「去找你爸拿啊,他錢最多,多到可以拿十幾二十萬借朋友。」

然後,爸媽就開始隔空大吵。小璋和弟弟嚇得不知所措。

書房內的爸爸,大聲回:「那是我從小到大最好的朋友,人家有難,借他周轉有什麼關係,又不是不會還,而且這是他第一次開口……。」

媽媽不甘示弱,說:「沒錯,他是第一次開口,但這不是你第一次借錢給人。三年前,你不聲不響把二十多萬借給你妹,害我們差點繳不出房貸,房子差點被法拍,要不是我哥幫忙,現在有房子可住嗎?」

爸爸:「不都沒事了,幹嘛翻舊帳,你最厲害就是翻舊帳!」

媽媽:「自己做的好事,不敢承認,還不讓別人說!」

兩個大人就這樣,你一言我一句,直到吃晚餐前,才總算平息下來。

事後,小璋覺得很疑惑「為什麼只要說到錢,爸媽就會吵起來」,難道是自己說要繳錢惹的禍嗎?每次聽到他們為錢爭吵,他就覺得好煩好煩,有時,還忍不住想大吼「通通閉嘴」。唉,大人為什麼不能好好討論事情,非得要這樣吵來吵不可。

孩子的心聲

父母突然且莫名的衝突,會讓孩子感到困惑。因為不曉得父母的憤怒、爭執從何而起,便會以為只要自己乖一點、能夠獨立、不要麻煩父母,或許父母就不會吵架了。不過,要是事後孩子知道,父母只是在借題發揮的話,內心便會產生不滿。

對孩子來說,向父母拿錢買參考書,是求學階段的必經過程。但萬一每次開口要錢時,總是讓父母發生爭吵,這會讓孩子覺得「向父母拿錢是一件不對(不應該)的事情」。這個階段的孩子尚在就學,多數沒有賺錢的能力,物質上經濟上只能仰賴父母。當自己因為需要用錢而開口,卻引發爸媽爭吵,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為了避免紛爭而不向爸媽開口,轉而尋求其他獲得金錢的方式,孩子可能就會因此步入歧途。

大人的苦衷

案例中,媽媽或許不是真的介意另一半把錢借人,而是氣他沒有事先和自己討論,就逕自把錢借出去了。這的確讓人有種不被尊重的感覺。然而,爸爸似乎沒有意會到媽媽生氣的真正原因,以為媽媽就是翻舊帳,把以前的事一提再提。抱持這樣的想法,爸爸自然沒辦法好好解釋,加上媽媽的口氣夾帶宣洩情緒的成分,於是夫妻間的衝突,一觸即發。

仔細想一想,有時夫妻會吵架,往往不是因為正在發生或進行的那件事, 真正的關鍵反而隱藏在這件事的背後。不過,當雙方都無法靜下心來好好地思考,徹底想通問題的癥結點,就會持續停留在表面的爭執,無法進一步進行有效溝通或解決問題。

專家給鑰匙,開啟家庭正關係

不論是單薪家庭或雙薪家庭,攸關家庭的經濟問題與壓力,夫妻雙方應該共同討論與承擔,讓彼此都有被尊重、被重視的感。若非必要,盡量不要在沒有告知另一半的狀況下,擅自做出重大的決定。

父母最好在爭吵的當下,就將引起爭端的事情與自己的情緒處理好。就算無法立即處理,也千萬不能利用孩子提出的事另起爭執。若事後孩子發現爸媽是借題發揮,容易對父母產生不滿。當發現孩子在面對父母爭吵有創傷反應,建議依循以下步驟與話術,妥善處理孩子心中的創傷:

  • 示範認錯。針對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借題發揮等事,主動向孩子認錯, 讓他有良好的學習典範。可跟孩子說「我們當爸媽的,沒有將關係經營好、情緒管理好,是我們的錯」。
  • 給予孩子「希望感」。透過與孩子的對話,消除他因創傷而有的負面想法,讓他對未來懷抱希望。可跟孩子說「雖然,現在我與爸爸(或媽媽)的關係不太好,但我們仍想一起努力,並妥善處理我們造成的問題」。
  • 讓孩子理解「父母各有立場」。向孩子解釋,父母是因為立場不同而發生爭執。可跟孩子說「吵架時,情緒難以控制,不免會說出不好聽的話,但這是我們的問題,我們會好好處理,沒有要你選邊站」。

(本文刊載自現代婦女基金會出版《爸媽不暴走,孩子正成長!》第153-158頁)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