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校事,小心過度干預

by 陳靜姿

開版辭:兒子唸小六時,我和他散步在羅斯福路上,我看到一位身形微胖的女孩穿著跨褲舉步維艱,我忍不住批評的說,真搞不懂為什麼要給自己難受!兒子聽到我的的抱怨,淡淡的說:「你在你的窗,看見你的世界;她在她的的窗,看見她的世界。」當下,我啞口無言。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為人父母者會用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行為,直接下判準,甚至採取必要的手段,做為教育孩子的方法,總是認為這麼做是為了孩子好。但在下判準的同時,我們常常忽略孩子的想法,及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致使在教育過程中,親子衝突不斷。

人生不是孤獨的旅程,愛是學習與他人共同成長。陳靜姿提供
人生不是孤獨的旅程,愛是學習與他人共同成長。陳靜姿提供

過去我一直在學校及社區據點進行高關懷兒童及飛行少年團體的團體輔導課程,從和他們的互動中,感受到親子關係疏離是影響孩子學習及成長的主要因素。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當然是對話。父母應該學著和孩子溝通對話,瞭解孩子心裡在想什麼,並在溝通中與孩子一同成長,孩子有時候是我們的老師。大人常因社會化的關係,讓我們的思考多了許多的理所當然的「應該」。不管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或者在輔導高關懷兒童、飛行少年團體時,有一種深深的感觸,孩子的問題來自於父母、家庭及教育者,因此,在這專欄我想分享的是,我在教育現場看到的案例,並以哲學諮商師的角度,看待現在青少年為什麼感到不快樂!

文章如下

在一次哲學諮商的活動上,紫筠(大學生)突然轉身告訴我說:「我在幼稚園被班上小朋友拉頭髮,回家之後,就馬上跟我媽媽講件事。隔天,我媽媽就跑去幼稚園,找那位小朋友理論,從此,我再也不跟我媽媽說,我在學校被欺負的事了。好丟臉哦!」

為什麼你現在還會想起這件事呢?

紫筠:這是很恐怖的經驗,當然記得!媽媽莫明奇妙的跑到幼稚園去找人家理論。這不是很丟臉嗎?

可以具體說,媽媽這麼做,為何讓你感到丟臉呢?

紫筠:我只是想和媽媽分享在學校的事,分享心情,但是她就直接到學校找同學,同學因此討厭我。同學雖然拉我頭髮,但我還是願意和她一起玩,媽媽直接跑到學校去責備同學,這樣我以後怎麼再跟同學玩?

你的意思是,你是可以自己處理這件事嗎?

紫筠:是啊!我們小朋友也有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用我們的方式。如果,媽媽覺得我被欺負或她要去學校找同學,應該跟我說一聲。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會覺得大人常常主動幫你「解決」問題嗎?

紫筠:偶爾啦,但我希望自己能夠處理自己與同學之間的關係,如果,我真的需要幫助,我會跟爸媽說。

這個小時候經驗,對你有產生什麼影響?

紫筠:我從那時候開始,就比較不敢跟媽媽說我和同學、朋友之間的不愉快。

愛,同時也會帶來傷害,不錯,媽媽總是愛著自己的孩子,保護孩子不受欺負。但是,保護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的方式。紫筠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不斷的阻礙她「自己」解決事情的能力。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有時可以將自己看做是一個陪伴者,而不是一個掌控者。當成人干預兒童社會生活的第一個預備階段,幾乎總是犯錯誤,母親直接跑到幼稚園去找小朋友理論,此刻的衝動就是加以干預孩子的社會性經驗,阻斷孩子不斷練習的機會。社會生活的魅力,在於可以遇見形形色色的人,做為父母,我們必需信任孩子可以自行解決問題,專橫的成人壓制幼兒個性中的創造性能量,彷彿自己是一個社會的創造者。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遇到這類的事,成人能做什麼?

兒童的成長來自活動,而不是理智的理解。幼兒階段是形塑孩子的性格與社會的胚胎期,兒童在這期間的成就,並不仰賴於「說教」,而是依靠一種引領他的精神,建構他的社會行為模式,他用這模式在社會中生存。因此,父母在處理孩子的人際問題時,可以用諄諄善誘的方式,鼓勵孩子自己去面對問題,睿智地觀察他們,順著他們的發展,讓自然賦予他們才能,在成長中得到發展。

(作者為哲學諮商師、兒童哲學講師)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