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找育兒夥伴,相遇台南永康親子共讀團

by 陳怡樺

主婦聯盟合作社永康站位在人口稠密的臺南市北區、永康區交界的重劃區,是一棟新建成不久的獨棟樓。2017年3月8日採訪那天,遇上開春後最強冷氣團報到,心想慘了!會不會沒人來,拍不成照片。豈料,走到永康站的教室門口,笑聲、音樂聲已溢出門外,推開門時一陣暖烘烘。地墊上坐了六、七位媽媽,眼睛隨著滿屋子或爬或玩的娃兒們轉呀轉,每週三早上是永康站「親子共讀團」的專屬時間。

親子共讀團每週三固定近十組親子前來聚會,也由這十多位媽媽輪流帶領及規畫所有活動。陳郁玲攝影

凝聚共同的心事

合作社因社員的「共同需求」而成,四面八方的社員帶著不同的靈感、相似的需求聚集於此,那麼主婦聯盟合作社經常提到的「地區營運」又是什麼呢?這是一道有很多答案的題目。如果將地區營運理解為「有共同需求的一群人」的基地,那麼永康站地區營運的起點則要從一群全職媽媽開始說起,她們在這裡遇見了相互支持的夥伴,而孩子在這裡找到了共同成長的玩伴。2016年1月運作至今,每週聚集約10組親子,多則15組親子,從日常吃食到學習課程等學齡前孩子容易遇到的問題,媽媽們無所不談,最重要且不變的是,兩小時的聚會中完整保留一小時為媽媽聊天時間。

這群媽媽如何在永康站相遇、相聚呢?時間回溯至2015年8月永康站成站之時。第一任站長賴怡廷觀察,到站利用的社員不少是帶著學齡前孩子的年輕媽媽,幾次走逛站所後,總好奇後方教室的用途,還詢問可以在這裡辦活動嗎?她將發現與台南分社組織課地區營運專員黃淑禎分享。

「小小孩沒有玩伴,加上媽媽的時間很破碎,久了累積負面情緒,情緒沒有出口。」黃淑禎回想自己帶小孩的過往,兩人於是討論邀請社員一起聊聊,與蕭玉琴、林勤文發展出以「繪本」為主題的共育活動,接著烘焙師李聞芬、設計工作者黃子芳等社員陸續加入,透過一場又一場的繪本分享和手作活動,如「愛在自然裡:種子鳥創作」、手感生活體驗系列「回收布衣·媽媽做給你:T恤造型提袋」、「手感金工小物自己做」等課程,孤軍奮戰的全職媽媽們因此被召喚出門,齊聚站所。幾次聚會後,媽媽們更認識彼此,甚至開發了永康站的社員講師,其中全職媽媽李一芳是服裝設計師,在大家的邀請下開設了布藝課程「Yvonne媽咪的幸福手作」。

鍾明螢和黃楷宸採問答方式,和現場大小朋友分享參加反空污找藍天大遊行的心得。陳郁玲攝影

聚會之初,由蕭玉琴以環境議題為主題的繪本帶領孩子進入故事,她也是帶領媽媽們走進繪本世界的推手。半年後,交棒給第一任聯絡人劉儀君、社友林思晴,林思晴忙於論文而暫離後交棒給鍾明螢。最初以「永康聊聊」為方向的聚會,成了這群全職媽媽的育兒生活中,彼此取暖、交換苦惱和生活資訊的喘息時間,也順勢更名為「媽媽聊天室」。慢慢地成員越來越多,共同討論後,於2016年6月正式定名為親子共讀團;劉儀君說明,一方面不希望受限於團名,讓有意願參加的爸爸們被排拒在外,另一方面「共讀繪本」已成了每次聚會的傳統。隨著發展穩定下來,從原先的來者不拒,到共同制定公約,家長其中一方為社員才能加入,此外也訂下每次活動前後的環境清潔值日生等分工。

媽媽找夥伴,孩子找玩伴

有著一雙兒女的劉儀君,兒子剛滿三歲的鍾明螢,都是一九八○年代出生的年輕媽媽。老家分別在嘉義、高雄,因為先生工作的關係,成了典型的工作移民家庭。除了有年紀相仿的孩子,兩人都是為了準備孩子的副食品而入社,許多相似的背景,讓她們成了生活在他鄉的好朋友。初來乍到新環境,除了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圈,也因著身分轉變得培養朋友圈。媽媽容易交到朋友嗎?「只能交到媽媽朋友。」劉儀君苦笑回答。「為什麼你下午要關機?因為孩子還在睡覺。」「為什麼要約早上?太早我起不來啦!因為早上孩子通常精神最好,脾氣也最好啊。」「媽媽逛街看的、盤算的都是哪裡童裝特價。」她們互吐著苦水搖搖頭說,單身朋友不了解「最近的泌乳量很好喔!」這種成就感,人生階段不同,話題也不同了。「長髮飄逸、戴項鍊、穿短裙、踩高跟鞋的日子,『小姐』的生活離我們好遠啊!」劉儀君說,餵母奶的時候寬鬆、方便餵奶的衣服最好,頭髮當然也就是隨手一紮。

接著鍾明螢邊笑著說,還記得剛當媽媽不久,第一次參加同學的婚禮,找半天找不到化妝品,最後只好素顏赴宴。「先生是早出晚歸的工程師,平常只有孩子和我在家,剛開始帶孩子時,處在『我是全職媽媽,要把孩子帶好』的自我壓力下,直到認識了媽媽夥伴後,才讓自己慢慢放鬆下來。」劉儀君談到每天差不多就是在「準備孩子的食物、整理家務」的反覆中度過,有時穿插處理孩子的情緒等等。在住家附近的永康站成立後,她加入媽媽聊天室,才開始媽媽的社交生活。怕孩子沒玩伴,回想剛搬到臺南時,鍾明螢在網路上瘋狂搜尋媽媽寶寶的聚會,嘗試了幾個不同社團後,才終於在親子共讀團安頓下來。

「這個世代正在經歷劇烈的轉變,我們夾在傳統的上一輩和全新世代之間,想帶給孩子不同於過去的制式學習。」她們有相似的教養態度,期待孩子提出各式各樣的「為什麼」,也期待當孩子越來越有自主意識,能主動探索未知的小世界,和孩子一起經驗以前沒經歷過或沒辦法做的事。例如,鍾明螢與先生一起為孩子打造「全臺語」生活環境,她分享:「和孩子說臺語是我很想嘗試的事情,如果不是全職帶孩子應該很難做到。」

採訪時間將近一小時左右,一如媽媽先前預言,孩子玩膩了,跑到媽媽身邊,看看大人在做什麼;有趣的是,這時她的兒子黃楷宸拿著玩具電話,走到她身邊玩起了高雄表妹來電的「臺語對話」。春雨飄飄,媽媽們騎摩托車載著孩子,頂著強勁冷風朝站所移動,風雨無阻。放鬆度過這一段屬於與媽媽夥伴們的「聊聊」時間,對全職媽媽來說,難得又珍貴。回想與親子共讀團成員一路走到現在,黃淑禎一臉滿足,「有一個讓年輕的社員媽媽持續參與經營的小小天地,就是最好的地區營運了。」

一直以來,主婦聯盟合作社自詡不只是一個通路,因為這裡有許多由社員自發自主的活動、行動,而社員在地區營運裡聚會、討論,「地區營運」就像是一個個小小培養皿,孵化醞釀著各種想像、可能,永遠無法預期下一個發芽的種子,或是開出那樣自由繽紛的一朵花。

換季時日夜溫差大,不少大小朋友感冒,身為專業護理人員的劉儀君(前排右)是大家的「有問必答小護士」,正在分享按摩穴道的小技巧,止咳、舒緩感冒症狀。陳郁玲攝影

聚會形式

「你跟大家說,這本書在哪裡買的?遊行買的!」「你跟大家說,為什麼你要去遊行?空氣都不好!」「為什麼去遊行,空氣就可能變好?去跟政府講。」鍾明螢、黃楷宸全程臺語的一問一答,分享2017年2月19日參加了「反空污找藍天大遊行」高雄場,以及買到《煙囪的故事》的過程。黃楷宸用臺語輕輕說,「我要天天出去玩!」是他和媽媽討論出來最想對大人說的話。

一年下來,親子共讀團的聚會形式大致固定,第一個小時由當週執勤的兩位媽媽規畫活動,從繪本挑選到活動設計,如勞作、律動等形式不拘;第二個小時則是媽媽專屬的聊天時間。採訪這天,正好輪到鍾明螢和黃楷宸帶領共讀。劉儀君說明活動設計緣由,透過媽媽的引導,讓孩子成為訴說的主角,自在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讓每個小小孩有練習表達的機會。

除了繪本共讀,劉儀君提到,親子共讀團成員一起討論想聽的主題,每年兩場講座外邀講師如兒科醫師、園藝老師的專題分享;此外也正在建立線上資料庫,與大家分享家裡的繪本。

(作者為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台南分社社員。本文原標題「親子共讀團:聊出一個夢想」,原刊登於《綠主張》月刊,2017年04月,162期)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