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洗手對抗禽流感

by 黎德斌

亞洲地區發生禽流感流行,造成了震驚與恐慌,到底禽流感是什麼?我們在擔心什麼?面對這一堆的問題,我們能做什麼?

什麼是流感?

「流感」即是「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是病毒(註一)引起的疾病,通常引發上呼吸道的感染,每年季節交替之際,多少會造成一些流行性的發病狀況,長久以來便是人類生活上常遇到的疾病之一,一般給人的印象就是多休息,多喝開水,睡飽一點,一個禮拜就好了,但其實流感並不單純,引起流感的病毒(簡稱流感病毒)有很多種,分為A、B、C三型,其中以A型病毒的變異性(註二)最大,B型次之,C型的較穩定,所以A型易造成大規模的流行性感染,B、C則小流行一陣子就下台休息。

A型流感病毒經變異後有A0、A1、A2等型,其所產生抗原(註二)主要有二種,血球凝集素(Hemaglutinin簡稱H)及神經胺酸酵素(Neuraminidase簡稱N),就目前所發現的H就有H1~H15,N有N1~N9等型,這些組合起來種類就多了,例如於1968年香港爆發的發行性感冒即為A2H3N2型。

什麼是禽流感?

會得流行性感冒的不只是人類而已,有些A型流感病毒是存在於禽類(鳥類)或家畜身上,這些流感病毒即稱為「禽類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禽流感病毒」),所引發的「禽類流行性感冒」即是所謂的「禽流感」,一般而言,禽流感病毒只會感染禽類,在禽畜間傳播,但近來發現部份病毒株,如A1H5N1及A2H9N2,這二型病毒也會感染人類。

大家在擔心什麼?

A型病毒的變異性很大,不能保證不會發生新的變異,目前台灣地區發生的禽流感為弱毒性的A型H5N2,與會感染人類的H5N1是不同的類型,尚無感染人類的狀況,但有恐其發生突變,仍然不得不小心,因為流行的規模愈大,發生突變的機率也就愈大,此外,禽流感不似口蹄疫或狂牛病一般,可由陸地封鎖,因為候鳥及野鳥也是傳播的助手,我們能銷毀所有病雞,但確無法打光天上所有的鳥,這點也是不容忽視的。

如果病毒發生突變會怎麼樣?

由於流感病毒的遺傳基因是RNA,比DNA型病毒更容易發生突變,若只是序列發生些微改變,則只是抗原發生微變,通常只會引發小流行,但若是有不同的病毒共同存在,或與人類本身的免疫的抗原基因發生基因重組(註二),將會產生全新的病毒,且人類將對其無免疫能力,進而可能會造成全球性的大流行。

得到禽流感或流感會怎麼樣?

基本上跟得到感冒的狀況相似,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喉嚨痛、發燒、流鼻水等等,但流感比感冒更容易引發一些併發症,諸如肺炎及多種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所以危險性比感冒高的很多。

我們要怎樣預防呢?

因流感病毒易突變,所以一次感染或打疫苗所產生的抗體維持不久,下波流行仍然會受到感染,而感染後施以抗生素(註三)亦無效,只能等待人體自體的免疫系統將之除去,所以要預防禽流感的感染及防止其於人體發生突變,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預防重於治療,首先是增強本身的抵抗能力,保持充足的睡眠、多運動、多喝開水、均衡的飲食、注意維生素的攝取,以最佳的身體狀況嚴陣以待。

再來就是減少與活禽類或家畜接觸的機會,沒有證據顯示鳥糞落在地上,小狗小貓舔食後不會帶毒,小朋友摸摸小鳥小狗後一定要洗手,摸過「生」的肉類或蛋類也要洗手,因肉中也有可能會有,肉或蛋一定要煮熟食用,因為流感病毒於攝氐56度C便會失去活性(註四),總而言之,莫過度恐慌,保持健康,勤手洗,少到人多擁擠的地方,便能降底感染的機會。

註一:病毒:非細菌,一般認為病毒為介於生物與非生物之間,因病毒無法行營養及代謝,其結構只有一個蛋白質外鞘,內附一組遺傳物質(DNA或RNA),會感染特定的宿主細胞,利用侵佔或改變宿主細胞遺傳性質,使宿主細胞大量合成新的病毒,導致宿主細胞死亡。

註二:病毒的遺傳物質DNA或RNA因環境或複製時發生錯誤而改變,稱為突變,若與其他遺傳性質不同的病毒發生DNA或RNA部分或大部分的交換,而產生變異稱為基因重組,兩者均會造成不同於原來病毒的抗原(引起動物產生抗體的根源物),形成新型的病毒,尤其以後者為重。

註三: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藥物只能針對各種細菌類發生藥效,病毒非細菌,無法以藥物治療。

註四:病毒非完全生物,病毒的死亡稱之「失去活性」。

(本文作者為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產品部經理)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