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不到紅心的性教育
by 賴岡言
最近,我常受邀到學校去和護理老師與學生談論安全性行為與愛滋病的議題。不知道真得是「性教育」的議題開始受到重視了呢?還是因為大家被台灣急速破萬人的愛滋感染者嚇到了?不過,看到在校園當中漸漸重視性教育這個課題,的確是令人感到欣喜的。
在我受國民教育的年代,唯一僅有的性知識來自於所謂的國民中學健康教育課本中「第十三章與十四章」,這兩個章節主要教授的是男性與女性的生理構造與性器官。不過我相信很多人也曾經聽說有些健康教育老師迅速地帶領學生跳躍這兩個章節的故事。或許是風氣以及學生的觀念日漸開放,現在的教學場域當中,已經漸漸地較少聽過早期那種翻過去自己看的狀況出現了。可是,僅僅教授這樣的性教育是足夠的嗎?
我覺得當然不夠!
今年十一月初,我參加了由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所舉辦的性教育座談,邀請到瑞典性教育工作者愛瑞克先德沃爾(Erik Centerwall)來台與性教育的實務工作者分享瑞典性教育。令我感到既羨慕又驚訝的是:瑞典從1950年代開始便開始推行全國性的「性教育」,而且是由國家規定的強制性課程。每一個老師都需要把「性教育」這個議題融入自己教學的學科當中,他們從小學就開始談論性/別、性傾向的議題,去討論什麼是愛。到了中學時期便開始討論保險套、自慰、性經驗、懷孕以致於性病、愛滋病的議題。
相較之下,台灣的性教育相對起來就變得既保守而份量又少得可憐,再加上長期以來許多老師並沒有性別意識,甚至於一些宗教的反對,因此全面實施性教育對我們來說,可能還是需要長時間努力的一個夢想。
由於近期常需要進入校園與老師和同學們分享性教育議題,因此我也開始研讀高中護理老師教學所用的高中的軍護課本當中的「性議題」章節。並且陸陸續續與一些正在線上任教的老師討論她們教學時所遇到的困難。
可是當性別平等教育法已經公佈實施後一年,大家應該很難相信課本當中,仍然有很多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觀念。例如性別角色的章節裡提到:「女生不要太注重自我,別一心只想當個女強人」,這非常明顯是一個傳統性別刻板價值的論調。也不禁令我猜測,這段課文是不是由一個沒有自信的男性所編纂,因此才會希望女性都成為百依百順的小女子。另外在談論同性戀的章節裡,教師手冊當中更要求教師提醒同學早日發現自己是不是「假性同性戀」,實在是荒謬至極。
尤其是我們目前最重視的愛滋病防制的相關內容裡,更是出現令人哭笑不得的有趣內容,當然依循政府恐嚇大眾的慣例,一定是強力抹黑同性戀,因此同性戀仍然被歸類為高危險群,這也讓一般異性戀的青少年男女只在意懷孕,而不覺得疾病與他有關係。不過令我感到有趣的是,課文章當中提及:海地人也是高危險群,因此避免與海地人從事性行為?這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綜觀以上的內容,很明顯地可以發現台灣對於性教育與愛滋病防治教育實在是失敗。一直以來,我們對於「性」這件事情一直是「孩子無耳、大人無嘴」(台語俗諺,意指小孩子別聽,大人也別說)的逃避態度。家長把教育的責任推給學校老師,老師又礙於教材的限制常常只能照本宣科或是省略不教,反正考試也不會考。
因此,只要一提到「性」,就是恐嚇學生們,婚前性行為會懷孕,而且懷孕後墮胎會後悔一生,這樣的論點除了忽略同志學生的可能性之外,也忘記了一點,為什麼會懷孕?原因就是在於沒有告訴青少年們如何保護自己並且使用保險套。
這跟衛生單位一再引用保守的美國布希政權所宣導的ABC 政策(Abstain節制、Be faithful忠實性伴侶、Condom使用保險套三步驟)有關。我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青少年時期,大人愈禁止且愈不談論的事情,青少年必然愈會因為好奇而去進行,可是他們卻未在教育當中被賦予足夠的知識來保護自己。讓更多的青少年因為被灌輸「真愛必須等待」,卻沒有被告知如何安全防護的概念,因而喪失了教育他們保護自己與認識疾病的重要機制,這樣的政策應該被廢棄。
我曾經擔任過一次由教育部對全國學校舉行「愛的紅絲帶」學生創作比賽中平面類的評審,學生對於愛滋的觀念更是錯誤百出,竟然還有國中生的宣導海報裡說「共用梳子」會感染愛滋,實在是令人搖頭嘆息。
教育必須從小做起,從小給予多元平等與獨立思考的空間,可以讓孩子有能力建構對於這個世界的理解。不過,現在的家庭教育多半失去了作用,學校的老師負擔又過重,能夠準備額外教材的老師實在是少之又少,甚至坊間的補充教材素質也都良莠不齊,孩子對於「性」的好奇只能在網路上獲得滿足,網路上的性知識也多似是而非。如何將開放的性教育落實到教育裡,以便讓我們的下一代更能夠瞭解自己,更有能力對抗愛滋病,除了得借鏡先進的經驗外,每一個人也絕對是那足以影響教育政策的重要個體!
(作者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