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彼岸到此岸

在政治論述或文學著作中,「老竽仔」化約為外省人的集體名稱,女人總是在各種場域淪為「他者」的第二性處境,在數十年的台灣歷史河流中,隱身在父親、丈夫或兒子的身影之後,聽不見她們的聲音。外省台灣人協會為這群顛沛流離來台的婆婆媽媽們開一扇寫作之窗,創設「蒲公英外省女性寫作班」,留下屬於這一代女人的獨特經驗與共同記憶。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女人為了開源節流,莫不極盡巧思,儲蓄互助會又衍生出衣衫會、鞋子會,讓少少的金錢發揮最大的功能;鄰家賣饅頭的單身「老王」小店裡常常是貧困孩子的飢餓救濟站,熱騰騰剛出爐的包子饅頭溫暖許多學子的心;還有歷經配給白米、麵粉食糧日子的人,莫不感懷日子雖苦,左鄰右舍卻洋溢著溫暖與關懷……;這些曾經走過的歷史足跡,將在本期網氏中一一重現,千萬別錯過!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