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男性,也是在保護受害女性 ──寫在家暴法公布11週年前夕
by 網氏
最近接連聽到兩位女性朋友訴說,正值45-50歲中壯年的老公罹患了憂鬱症,必須仰賴藥物維持正常生活,其中一位有情緒困擾,每隔一段時間就對妻小毫無理由的大發雷霆,事後又很後悔;另一位則是躁鬱症狀,狂買汽車的結果,五年間換了三輛進口車,荷包大失血,老公依然無法控制自己……
婚姻暴力高危險群也是男性關懷專線主要個案
在「男主外、女主內」性別角色分工下,男性大多被歸為屬於公領域工作者,女性則被認為因為能夠生小孩,自然會照顧小孩,於是不論是家務勞動或照顧老少都成為女性的職務,婚後的女性多被要求或期待在家專心相夫教子,由丈夫一肩挑起全家生計的重擔。
家庭暴力防治法自87年6月24日公布以來,已十一週年了,專業人員常常目睹以男性占多數的婚姻暴力加害者,本身也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弱勢者,在職場上遭到資方的勞力剝削,或者失業,回到家庭卻不知如何抒發壓力,以致對妻子、小孩施加暴力成為情緒宣洩的出口,極需要專業人員的輔導與協助。
多數男人從小被教導「男兒有淚不輕彈」,不示弱的男子氣概心理作祟,讓多數男人難以啟齒向外求援。家庭暴力防治不僅保護受害人的權益,也希望幫助加害人永不再犯,內政部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自93年開辦「男性關懷專線0800-013-999」以來,累積了不少個案服務經驗,她們發現打來專線求助的個案,的確與婚姻暴力加害人重疊性高,也就是說,30-50歲的婚暴高危險群,體認維持婚姻和諧的重要性,在專業人員的轉介下願意尋求電話諮商輔導。
求助內容以婚姻家庭問題為多
依內政部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官方網站公布的統計顯示,前來求助的個案,多以高中職至專科學歷男性居多;求助的內容,以婚姻家庭問題的困擾為多,包括婚姻暴力、與妻子的溝通不良、離婚訴訟,或是保護令效力等相關規定。其次為個人情緒控制問題、原生家庭問題、社會人際關係困擾等。
依95-97年個案服務數量,大約維持在5697-6161人次左右來看,重覆尋求協助者頗多,顯示關懷專線的確成為部分男性有助於改善婚姻問題,因此有六成一的個案持續接受服務中;另有三成左右因改善而結案,也有部分男性因只想改變老婆、不願改變自己,或是不想再談,或是失聯,工作人員不得不以結案處理。。
由於「加害人」一詞有種指責的意涵,讓許多加害者拒絕進入專業輔導團隊,為了讓婚暴家庭未來重建有望,目前在行政工作上已將加害人改稱呼為相對人。承辦「男性關懷專線」服務的中華溝通分析協會蘇珊筠督導說,家庭暴力防治法規定相對人處遇計畫僅針對核發保護令後、法院裁定的對象才需進入處遇治療,在保護令核發率低的情況下,其他更多未受法院裁定處遇的相對人,同樣需要專業協助,「男性關懷專線」因而成了他們尋求協助的窗口之一。
開辦男性服務方案需再加把勁
承接專線服務邁入第5年的蘇珊筠指出,由於30-50歲之間的男性正處於生命週期的夾心角色,既要照顧年邁的父母,又是家庭的供養者,人生正面臨多元複雜的問題,她主張,家庭暴力防治工作尚需向下紮根,讓尚未進入婚姻的年輕人學習處理情緒管理、有效溝通知能等經營家庭的必備能力。。
除了電話非面對面的管道外,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也在96年5月推出「婚姻暴力相對人輔導服務方案」,希望降低婚姻暴力事件再發生率及減少被害人的傷害,服務即以「非指責」的思考出發,同時提供相對人社工、經濟、心理、醫療、法律諮詢等多面向的專業服務,目前由「張老師」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接受委託承辦,至98年5月底,有95位男性願意主動配合而接受服務。台北市方案開辦順利,顯然這項關懷男性服務方案,需要中央及各縣市政府再加把勁。
終止暴力是家暴防治的核心目標,網氏同意台北市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所揭櫫的「服務相對人也是保護被害人,讓相對人正視暴力結果帶來的傷害,以及學習選擇安全、和平、非暴力的互動方式」,同時主張,支持男性,不等同縱容暴力;關懷男性,也不忘讓男性認知其處於社會的優勢位置,進而學習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相互尊重、平等對待。
註:
關懷專線:0800-013-999
服務對象:全國男性朋友
服務時間:每天上午九點至晚上九點
網氏針對家庭暴力法的執行成效及現況,逐年為網友分析整理,也邀請妳/你一起關心、參與:
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