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璋」與弄「瓦」之間

by 林小混

上周去產檢,去之前忐忑,去之後也忐忑。

醫生:「有希望是男生或女生嗎?」

我:「都好,健康就好。」(自以為很隨性,其實80%是違心之論)

醫生:「看不到蛋蛋,所以確定是女生。」

我:「女生喔!」(刻意維持的微笑裡,有掩藏不住的失落)

雖然沒人知道精子和卵子邂逅的神秘瞬間,我們傳給寶寶的基因到底是什麼,寶寶也沒能決定自己的性別,但,我還是自私地希望第一胎是個帶把的,以落「肚」為安,了結老公一脈單傳的壓力。

當天下午和老公跑去河堤散心,兩人安安靜靜走了一段,我開玩笑:「你該不會是故意讓 Y精子游得很慢,好跟上輩子的情人重逢吧?」、「要是婆婆知道是孫女,我會不會從此沒魚湯喝啦?娘家的人會不會像連續劇那樣,在生到兒子之前,都不敢來看我了?」儘管老公口口聲聲說:「我比較喜歡女兒,貼心又會撒嬌。」、「女兒姓我的姓、身上流的也是我們的血液,這樣就是香火的延續了呀!如果真要男孩才算傳宗接代,那我們不生自然還有別人會生呀!」但我的心情仍明顯被X與Y染色體給左右了。

抱著半實驗的心態,幾天後,我開始對外昭告孩子的性別。

「女寶寶呀!」隨即笑而不語。

「女生也很好啊!比較懂事,還可以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

「女孩不錯呀,人家說:女兒是親人,兒子是路人,媳婦是仇人,女婿是佣人,你這樣是買一送一耶!」

大家在恭喜之餘,總不忘補上一些「生女兒很好」的理由,是在說服我還是說服他們自己呢?反倒是婆婆說得直接:「沒關係,姐姐會帶弟弟來,下一胎一定是男的。」

覺得很不公平,也很無奈,同樣是新生命,憑什麼懷女生會成為需要安慰的事?懷男生就像多了一張護身符,可以就此鬆口氣?我想起某位同窗的經驗:得知第二胎又是女兒時,她從醫院一路哭著騎車回家;也開始好奇:當年媽媽知道肚裡的我是女生時,也有過類似的心情嗎?

究竟,教養一個「人」,和教養一個「女人」,有什麼差別?

我幻想著:如果生男孩,我可以不用費心為他穿裙子、編頭髮、打扮成小公主,做一些連我自己都不會也懶的做的事;上公廁時,他不用跟著我大排長龍,憋到快哭出來還輪不到;如果是兒子,不會被要求「當個老師或公務員就好,錢不用賺多、書不用讀多,只要穩定、有時間相夫教子就行」。

說到底,潛意識的我,其實是不希望下一代像自己一樣,總是活在「女生應該……,女生不能……」的束縛下,猶如被綁上一條隱形的線、套在僵化的模子裡,走不遠也飛不高。

傳統價值觀的框框是另一種形式的纏足,而今,上天給了我一個機會解開這個結,我相信,當我提供的能量、支持、資源愈多,女兒就愈可能成為快樂自信的女人。而弄璋與弄瓦之間,孰輕孰重,就留給在意的人去秤量吧!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