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生育≠健康 ─從醫療體系看女體
by 宛芬
乍看這樣的題目,可能很多人摸不著頭緒,在討論女人的身體時,我們常常是從女性的曲線如何被控制來討論,這篇文章,我們是想要從醫療體系如何對待我們的身體,來討論女性的身體是如何被這個社會所看待,而這種對待的方式,也是女性主義者提倡婦女健康權需要打破的觀念。
綜而論之,女性身體與醫療體系的關係可用三個字來形容—工具化。
一般人總認為醫學是自然科學,它是經過實驗驗證的科學,是客觀、中立、沒有偏見的。事實上,在一個以男性思想為中心的社會裡,醫學的研究、藥物的開 發、疾病的診斷及療法均深受男性觀點的影響。女性因社經地位較低及傳統刻板角色的影響,在整個男性中心的醫療體系中,我們只看到了生育機器的女體,看不到 真實的女性身體、女性的健康經驗。
近年來,台灣女性切除子宮的比率不斷上升,當我們去探究這些數據的產生時,妳會發現:當一個婦女過了生育年齡之後,若她又剛好有子宮肌瘤(這種機率對於四十歲以上的婦女又有八成左右的機率)(註),則她會被切除子宮的機率相當高,而醫師的說法往往是「反正妳也不生了,留著也是麻煩」;換句話說,子宮對於醫師來說,就是一個生產的工具,但是它對妳的意義是什麼?醫師大概不關心吧!更遑論醫師會告訴我們切除子宮手術的可能後遺症了。
另一個明顯的例子在「月經」這件事上。如果妳注意看一些醫療資訊的文章,妳會發現:醫師將月經視為女人能否生育的徵兆之一,例如子宮內膜異位往往造成 經痛,長期困擾著婦女;但是醫師關注的焦點大多是內膜異位可能形成的不孕症。至於妳的經痛問題,醫生就是讓妳吃吃止痛藥、月經若不來就是催經,有誰詢問過 妳最近的生活壓力、或是告知我們飲食、生活習慣要改變?反正就是讓妳能擁有懷孕的功能就好了。就連避孕這檔事,醫師也還是建議婦女:吃避孕藥或裝避孕器、 結紮,卻從來不告訴婦女:最好的避孕方式應該是全程使用保險套,好像避孕是女性的責任,而不是男女雙方應該一起擔負的責任。
這些情況都是因為醫師將女性的身體只看成是一個會生育的工具,而未以整體的方式來對待。其實,這也正反映出社會是如何看待女性的身體,長久以來,我們 在討論女性身體時,總是看到「情慾」的部分,然而由於「女性=母職」這樣的概念,使得整個醫療體系是以一種分割的方式:子宮、卵巢獨立於女性身體的其他部 分來看待女性身體。
再者,由於醫療體系與病人之間的不對等權力關係,女性在醫療體系中更顯弱勢。為改善此種不對等的關係,我們提出了所謂「婦女健康權」的概念,希望透過 醫療資訊的普及、女性經驗的發聲、政策參與權、改善醫療品質與合理分配醫療資源提昇女性的「健康權」,換句話說,從加強女性身體自主權與資訊權的握、逐步 影響醫療人員及醫院對女性健康的認知和態度、進而改善台灣的醫療環境和資源分配。
針對宛芬的觀察,妳是否也心有戚戚焉?歡迎妳一起到 台灣婦女網路論壇「身體與健康版」,加入姊姊妹妹們討論的行列。
註:子宮肌瘤是四十歲以上的婦女非常容易有的良性瘤(轉變成惡性腫瘤的機率相當相當低),目前成因不明,猜測與女性賀爾 蒙有關,症狀也會因生長地方不同而有不同。一般來說,在停經後多會萎縮或停止生長。處理方法:若無影響身體(如大量出血)或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只需定期追 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