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暴力威脅 提升危機意識

by 陳羿谷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曾經公佈關於暴力議題的五項事實如下:

  1. 加諸於女性之暴力不僅是最重要的女性健康問題,也違反人權;
  2. 女性遭受暴力,與欠缺教育和機會、低社經地位相連結;
  3. 最為常見者,係來自於親密伴侶所加諸之暴力;
  4. 暴力會導致生理的、心理的、性與生殖的,以及產婦健康等問題;
  5. 諸多女性於遭受暴力時,並未尋求協助或通報。

顯見暴力威脅不僅是文化層面的錯誤積累,亦應關注健康層面的長期破壞。

2010台灣防暴聯盟至松山長老教會進行防暴宣導。
2010台灣防暴聯盟至松山長老教會進行防暴宣導。

又依據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所公布的數據,於2010年截至四月底止,家庭暴力事件通報案至少已發生31766起,其中包括婚姻、離婚、同居關係暴力,與兒少保護及老人虐待等情形。以比例而言,婚姻、離婚、同居關係暴力的被害者,近九成皆為女性;兒少保護與老人虐待等其他案件中,女性受害者亦至少超過五成(圖一)。另一方面,自2005年以來,家庭暴力案件通報數持續增加(表一),箇中原因究竟係相關政策執行單位力有未逮,或民眾對於防治家庭暴力確為認同而不加隱忍,亦值得追蹤觀察。

回顧過往重大家庭暴力案件,其手段益顯殘忍有如喪失理性,非關身分地位或年齡學歷。該等問題反映著整體環境的闕漏、人際間的溝通障礙、社群的功能欠佳,以及固有家庭價值的撼動;倘若被害者在求助無門的情況下,僅能獨自承受身心傷害與疏離,或考量可能遭受歧視而怯於面對威脅;甚而因加害者情緒激動引發公共危險或治安問題,社會終究要為長久的默許承擔龐大的成本。

暴力有其根深蒂固的脈絡,以權力控制的態樣埋藏於家庭生活當中。即便透過暴力,施以身體或精神上的侵害,得以迅速控制對方言行,使其感到害怕而服從;但暴力的運用,絕對不是一個必然且最終的選擇,也不會是任何問題的解答;是以暴力的徵兆與影響不容受到忽視,任何人皆不應無故承受家庭成員的負面情緒,且持續累積身體創傷與心理壓力,導致健康狀態的斲傷。暴力現象並非無以避免,更重要者在於民眾能增進察覺家內暴力的敏感度、珍惜自我價值而免於他人宰制身心,且能主動抗拒不合理的對待。

再者,使用暴力的加害者本不應受到縱容,亦需要誠實面對自身所為,輔以認知揚棄暴力的觀念與相關法律責任。基此,台灣防暴聯盟持續致力於推動法令、政策與教育的連結,期許成為防止家庭暴力的另一種途徑;除了明確標榜杜絕暴力外,敦促公權力不以僵化的形式處理問題,並結合各民間公益團體所長,協助家庭成員能加強人權認知、脫離傷痛陰影。將暴力從文化習俗中逐漸移除,或許是家庭暴力防治法施行逾十年後更需著眼的目標。

圖一: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
圖一: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
年度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案件數量 62310 66635 72606 79874 89253

(表一:數據引用自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網站內容)

(作者為台灣防暴聯盟研究專員)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