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惶恐無助又不敢抱怨的一天

by 林宛蓁

民國68年的元旦,一對年輕人分別由工作的城市返回故鄉與家人團聚,但是更有一件重要的任務要進行,那就是「相親」。由女方的母親和男方的大姊主導,加上一位賣客運車票的老阿婆牽線,把門不當戶不對毫無交集的一對年輕人,促成第一類的見面接觸。

我倆都是「古意」又單純的莊稼孩子,遠離故鄉來到繁華都市──高雄工作,這是第一個共通點;他寄住在大哥家,我也寄住在我大哥處,寂寞及寄人籬下的不方便,這是第二個共通點;年齡相同學歷相當,沒和異性朋友交往過,這是第三個共通點,種種因緣巧合加上摸骨算命師的指點、男方親人的催促,經過一番奮戰,認識一個半月就決定廝守一生,半年後舉行婚禮,夠快了吧!

充滿焦慮惶恐無助又不敢抱怨的婚禮。林宛蓁提供
充滿焦慮惶恐無助又不敢抱怨的婚禮。林宛蓁提供

戀愛約會時,花前月下當然都是甜蜜蜜不會起爭執,可是當進入到準備婚禮時,就有很多禮俗金錢觀念的不同,引起很多的不愉快。比如選新娘、新郎禮服時,他的西裝就要求訂做,我的新娘禮服卻不能自己挑選,理由是小姑在北部禮服店工作,她可以帶一套回來省下租金費用,所以我是到結婚那天才看到那套新娘服,夠嘔了吧!娘家早就準備好給女兒、女婿的金飾,婆家卻只有給訂婚時的兩個金戒子,母親生氣之下,婆婆不得已情商借小姑的一對金手鐲給我戴撐個場面,當然之後還是要還給小姑〈其實中年守寡沒積蓄的婆婆,要拉拔6個幼兒長大,早就不容易了,她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不怪她,只是娘家要個面子罷了〉。

婚禮當天,丈夫借了二姊夫的車子當新人禮車,由於當化妝師的小姑遲到,等我化完妝倉促穿上禮服後,離新人進洞房的吉辰時刻只剩半個小時。舉香拜別祖先牌位和父母,還來不及整理嫁出門的複雜情緒,二姊夫立刻施展高超車技一路往夫家飛馳而去,害得後頭陪嫁的車隊,被拋得遠遠不知在何處?事後,免不了被埋怨一番,因為娘家的人不知道夫家的住處,演出一齣尋親記戲碼,真是……後來婆婆跑來抱怨女方沒給迎親司機們紅包,當然還得我這個新娘子出面處理,免得雙方親家又鬧出不愉快。那一天是民國68年7月3日〈星期二〉地點在嘉義縣義竹鄉東過村一個農家三合院裡,天氣炎熱無風,當然大家心情有一些浮躁。唉!誰教婆家急著把我娶進門,選擇這個南部夏天大太陽的好日子。

婆家是典型閩南三合院式的房屋,大廳前有個水泥大廣場,平常可以曬曬農作物、棉被,是工作地方也是小孩玩耍場所,遇到特殊節日又變成宴客會場,當然也是我先生結婚前晚拜天公的祭典處,可謂是多功能用途的好空地。新人要進入屋內大廳,得先跨過燒著炭的火爐,並踩破一片紅瓦,用意大概是淨身除晦氣,破除婚前惡習。入屋面對的就是置放貼紅紙的神位和祖先牌位高高的長供桌,底下是四方形原木桌,圍繞著長條形木板椅子,祭拜祖先時可放供品,平常就是大夥兒吃飯的餐桌,婚宴的主桌當然就放在這裡了。

右邊的廂房是大房,就是我婆婆的臥室,左邊門口垂掛著鮮紅花布門簾的廂房,那是我的新娘房。掀開門簾眼前就是約三坪大的房間,有大大的衣櫃和老舊裁縫車,架高的日式木板床鋪佔了房間一半的空間。只見剛粉刷的白色牆壁貼著女明星月曆紙,玻璃木窗垂掛著粉紅色紗簾,和床上白底紅碎花的遮簾相輝映著,配上那一床婆婆特別吩咐,請人製作的十斤重橘紅色大棉被,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實在是「俗擱有力」,不過在那時期的鄉下地方,是最喜氣洋洋標準的漂亮新娘房,那可是我婆婆和先生母子倆花多少心力,精心佈置出來的,不過這間新房我們也只住了三天,就搬回高雄居住。

33年前的這場婚禮回憶起來歷歷在目,我依稀還能感受到那時候的心情:焦慮、惶恐不安帶著一點無助卻又不敢抱怨。有人說結婚是昏了頭才結婚,對於未來像是下了賭注,賭這輩子兩人是否幸福?快樂?那時代的人不輕易提出「離婚」這個字眼,總覺得那是一件丟人現眼極不光彩,使家族蒙羞之事。所以一旦有了婚姻關係,就是風風雨雨、吵吵鬧鬧,也是要盡力溝通、協調、忍讓,兩個當事人無法解決問題時,就尋求身邊的朋友、家人幫忙,通常問題就容易解決了,這也可以提供給現在的年輕夫妻相處之道的參考。

(本文經作者同意,由高雄市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提供)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