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標籤、去歧視 (2002世界愛滋紀念日主題全文)

by 吳明真、蔡淑芳譯

2002年世界愛滋紀念日的主題是「去HIV和AIDS標籤化、歧視化」。

科學家發現HIV和AIDS這些流行性傳染病的同時,來自社會的恐懼、拒絕,恥辱和歧視也一併出現;歧視傳播得非常地快,導引出對特定族群以及對HIV/AIDS患者的偏見和焦慮。

HIV和AIDS是某種社會現象,就如同他們是生物學和 醫學所關心的現象一般;這全球的流行性傳染病HIV & AIDS,能引起家庭或社會的憐憫和支援,帶出人們最好的品質;但是這疾病也代表了羞辱、壓迫和歧視,我們還是會看到HIV感染患者(或疑似感染者)遭受 到家人、愛人和社區的拒絕時,這樣的排擠是全球性的,從北方的富國到南方的窮國皆然。

標籤化是一個有力的社會控制工具,羞辱則可用以讓具有特 定特質的人被排擠和壓制。社會原本就對特定的族群(如同性戀、吸毒和性工作者)就已有排拒的情形,HIV/AIDS更強化了這個歧視標籤。責怪特定人和群 體可以讓社會有藉口不去擔負、照顧這些人的責任,這不僅是國家會去怪那些「外來的人」,把HIV帶進來,甚至不讓這些有需要的人取得當地的服務和治療。

為什麼要對HIV/AIDS貼標籤

在很多地方,和帶有HIV & AIDS患者生活在一起被視為一種恥辱,人們認為感染是一些特定的少數族群和行為所致,如:同性戀,在有些地方甚且將HIV/AIDS看成是一種「墮落」 而懲罰受感染者。某些社會則認為HIV/AIDS是個人不負責任的結果;有時HIV/AIDS的存在是讓家庭或社區蒙羞。不幸的是,對HIV/AIDS的 負面反應廣泛存在的同時,他們更增強了人們原本對「性和疾病」「正當行為和不正當行為」的道德評斷。

造成HIV/AIDS標籤化的因素

1.HIV/AIDS是威脅迫生命的疾病。
2.人們害怕沾染HIV。
3.這個疾病和某些被視為惡行的行為(諸如男人之間的性關係和毒品注射)是相關的。
4.生活在HIV/AIDS感染環境的人們,要為受感染負責。
5.宗教或道德信念引導人相信HIV/AIDS是道德缺陷(如雜交或越軌的性)的結果,所以應該被處罰。

透過性交傳染的疾病常會引來強烈的反應,在過去,像肺結核,人們認為它具有傳染性,因此病人被隔離和排斥,AIDS一開始就被幾個強而有力的意象強加了標籤:

1.HIV/AIDS是一種處罰(例:有不道德的行為)。
2.HIV/AIDS是一種犯罪行為(例:無辜和罪有應得的受害者)。
3.HIV/AIDS是戰爭(例:是一種需要被消滅的病毒)。
4.HIV/AIDS是令人恐懼的事(例:受感染的人是著魔和讓人害怕的)。
5.HIV/AIDS是異類(例:這個疾病是那些該被隔離的人才會得到的)

和HIV/AIDS相關的標籤與歧視形態

有些地方的法令規章和政策可能在增加有HIV/AIDS人們的恥辱,有些法令要求強迫性篩檢、限制國際旅遊和移民。大部分情形是透過強迫「高危險群」 接受篩檢,結果不僅是讓這些人被貼標籤,同時也製造錯誤的假象,讓非高危險群的人以為自己很安全,不會受感染。這些強迫HIV/AIDS患者現身、剝削人 們的匿名、保護隱私以及自由遷徙權利的法令之所以存在,理由是這個疾病會威脅公眾的健康。

或許是物極必反,無數國家如今反而開始立法來保護這些人的權利和自由,保障他們免於被歧視,其中包括了確保他們擁有就業、受教育、隱私和保密權,以及獲得資訊、治療與支持的權利。

政府和國家當局有時會想藏匿案例,或無法建立可信賴的通 報系統。普遍可見的否認方式,如忽視愛滋患者的存在,漠視受感染患者的需求,以及相信愛滋病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以及延誤對流行的掌握;這樣的否定將受感 染者劃為不正常或少數例外的人,根本是在助長對AIDS的羞辱。

羞辱與歧視可能來自整個社群,對疑似受感染者和特定族群 的騷擾時有所聞,因為人們需要有可責難和懲罰的對象,且在極端情形下可能會導致暴力和謀殺。世界許多地方都發生過攻擊男同性戀的事件,而巴西、哥倫比亞、 衣索比亞、印度、南非和泰國也都發生過HIV/AIDS患者被謀害的事。在1998年12月,南非的某個小鎮,Gugu Dhlamin女士因為在世界愛滋病日公開陳述自己感染HIV的事實,被鄰里的人丟石頭毆打致死。

女人與標籤

愛滋病對女人的衝擊尤其尖銳。在許多開發中國家裡,女人 在經濟上、文化上和社交上常常是弱勢者,缺少平等的管道以獲得治療、財務支援和教育。在許多社會,女人被誤解是性交傳染性病的主要媒介,這些傳統對性、血 液和其他的傳染源的信念,讓在HIV/AIDS陰影下的女人更倍受屈辱。

在許多開發中國家,有HIV陽性反應的女人和男人所受的待遇是非常不同地。男人們造成受感染的行為,很容易被原諒,女人們可就沒那麼好過了。

我的婆婆告訴每個人說:「就是因為她,所以我的兒子會得到這種病。」「原本我的兒子生活簡單且有很好的前途,但是因為她而受感染」(HIV陽性反應的女人,26歲,印度)

舉例而言,在印度,丈夫的可以拋棄因丈夫而受愛滋感染的女人,也常見到患者被家族摒棄。而在某些非洲國家,丈夫若是死於愛滋相關疾病的女人,也常因丈夫的死而受責難。

家庭

在大多數的開發中國家,家庭是生病成員的主要照顧者,家庭對HIV/AIDS的照顧支持角色非常地重要;然而並非所有的家庭都能給予患者正面的反應。感染患者可能在家中就倍受歧視與羞辱,很多證據顯示女人和非異性戀者得到的照顧要比男人和小孩差太多了。

「我的婆婆要求我什麼都要分開─用我自己的杯子、 我自己的盤子,然而,他們從不曾如此對待他們的孩子,他們會跟他一起罵。惟獨對我就是:不要做這個、不要碰那個,我用過的毛巾,他們會一洗再洗。他們真是 在侵犯我,我希望沒有其他人像我這麼慘,更希望沒有人會這樣欺海任何人。但是,我能怎麼辦呢?我自己的父母和兄弟也不准我回家。」(HIV陽性反應的女人,23歲,印度)

就業

愛滋病的傳染大多數不可能發生在工作場合,然而卻有無數雇主以傳染風險為由以辭退或拒絕雇用愛滋病患。事實也證明了假如病患在工作上不隱瞞他們的病情,他們極容易遭到排斥或歧視。

「沒人願意接近我,在餐廳也沒有人願意和我一起用餐,也沒有人願意與我一起去工作,在這裡,我就像被放逐一般」(HIV 陽性反應的男子,27歲,印度)。

在貧困國家中,許多公司開始對受雇者進行就職前的篩檢,特別是在那些擔負得起檢驗方法和費用的國家。在HIV/AIDS感染較嚴重的國家,雇主為員工購買的健康照顧與津貼系統,也開始覺得負擔壓力變大,有些雇主已經開始以這個理由拒絕雇用染有HIV/AIDS的人。

「雖然我們目前並沒有這種政策,但我敢說如果我們召募員工時,我不會錄用HIV陽性反應的人,我當然不會去幫公司買一個麻煩進來。我認為召募員工是一種買─賣關係,如果產品不吸引人,我是不會買的。」 (人力資源發展主管,印度)

健康保健

健康照護系統對這些人們的羞辱與歧視,時有所聞,許多研究提到人們無法取得治療、醫院人員的粗暴對待,不經同意即做HIV檢驗,忘記保護隱私和拒絕給予醫療設備與藥物。造成這些錯誤對待的理由也是對HIV傳染的無知。

「從病房的清潔人員到大主管,所有人都有些歇斯底里的恐懼,碰到HIV陽性反應的患者,根本不知所措,而且覺得很丟臉。」(以上是一位從公家醫院退休的資深醫師所說的,他目前在私人醫院工作,印度)

結語─未來展望

對HIV的標籤和歧視仍是有效控制HIV和AIDS流行 的重大障礙,怕受歧視致使人們不願接受治療或公開承認自己有HIV陽性反應。患有或顯示HIV陽性反應者會遭到健康照顧服務,就業管道的拒絕,和不難進入 其他國家。有些案例,人們甚且會被家庭趕出來,被朋友同儕所拒。對HIV/AIDS的標籤極可能延續到下一個世代,讓這些人背負著沉重的情緒壓力。

有歧視就會伴隨拒絕承認,許多人仍不願接受自己的社區裡 有HIV。今天,HIV/AIDS已威脅到全球人的福祉,2001年底時,已有4憶個HIV或AIDS患者,而當年就有3百萬人死於AIDS相關疾病。要 預防和控制這全球性流行病的過程中,改變人們對HIV/AIDS的歧視和發展醫療措施將是同等重要的。

那麼要怎麼做才有可能克服標籤和歧視呢?我們要怎麼改變 人們對AIDS的態度呢?透過立法可以做到一部分,有些國家有HIV/AIDS的人缺乏對自己權利的了解,他們需要被教育,才有能力去挑戰社會對他們的歧 視和渼視。一些組織和監督機制可以強制維護他們的權益,並提供有力的方法以減輕歧視的不良影響。

然而,政策或法律並不足以抵銷人們對愛滋病的歧視,潛藏 在對HIV/AIDS歧視之核心的恐懼和偏見,需要從社區和國家層級來處理。我們需要創造一個更友善的環境,讓HIV/AIDS的人們成為任何社會的「正 常」部分。未來為減少對帶有HIV/AIDS人們的歧視與烙印,我們的任務是挑戰人們的恐懼和偏差的社會態度。

註:HIV-人體免疫不全症候群,愛滋病毒。

想要了解2002世界愛滋病日主題原文,請至世界愛滋病日網站。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