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台灣

by 鄧盛琦

凡是曾出國讀書的留學生,多少都一定遇過向其他國家同學說明台灣與中國關係的狀況,或是向外國同學介紹寶島台灣。

記得曾跟一個香港同學聊到台灣與中國的關係,當時我說:「我覺得我自己還滿矛盾的,如果是在台灣國內,我的台灣意識沒有那麼強;可是一旦出國,我的台灣意識就全跑出來了,我會跟外國人強調台灣跟中國不一樣,台灣實質上是獨立的國家,台灣也不會是中國的一部分。」當時我還不瞭解這種矛盾的情緒是什麼,後來我才知道,這就是我的台灣認同,在與他國人接觸交流之後,我的台灣認同就越強烈。

2008年國際宴會的台灣桌。Photo by 鄧盛琦
2008年國際宴會的台灣桌。Photo by 鄧盛琦

巴拉克(Barak)是來自以色列的同學,留著長髮,喜歡跳Salsa舞(莎莎舞,也有譯成騷莎舞),喜歡上健身房運動,也喜歡向各國同學請教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民生等等來認識各個國家。他不知道台灣在哪裡,對台灣一無所知,因此在認識我之後,便很有禮貌地向我詢問台灣的事,想認識台灣。他從google查到台灣的地理位置:鄰近中國、菲律賓,也觀察了韓國、日本、香港與台灣的相對位置,同時也比較了台灣跟以色列的大小,地圖上看起來台灣的面積比以色列略大一點。

某天下午趁著吃點心的時間,來自中國的女同學跟來自台灣的我,一起向巴拉克說明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一九四九年國民黨被共產黨趕出中國大陸,跑到台灣,從此變成兩個不同的政權。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台灣直到二○○○年政黨輪替之前,也都是國民黨一黨獨大,兩千年選出民進黨的總統之後,台灣似乎才開始進入所謂的「民主政治」。

巴拉克問中國女同學:「Do you think Taiwan is part of China?」(「妳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嗎?」)說話一向滔滔不絕的她,突然沉默,轉而迂迴地想從文化背景因素來說明她的想法,但是巴拉克很直接,簡單明快地問:「Yes or No?」(「是或不是?」)中國女同學被逼著二選一,最後說了「Yes!」(「是!」)巴拉克又看了看我,問:「And do you think Taiwan is part of China?」(「那妳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嗎?」)我也很快地回答「No」(「不是。」)。巴拉克笑著看我們兩人對立的認知,問我們:「Are you good friends?」(「妳們是好朋友嗎?」)我們都點頭說:「Yes」(「是啊。」)巴拉克以笑容稱讚我們這樣很好,沒有被政治上的紛爭以及歷史的包袱,影響了人與人之間單純的友誼。

自製春節味(國際宴會的書法與剪紙)。Photo by 鄧盛琦
自製春節味(國際宴會的書法與剪紙)。Photo by 鄧盛琦

巴拉克繼續問為什麼台灣要爭取獨立?是宗教信仰不同?是民族組成的差異?是文化不相容?還是政治因素?中國同學和我紛紛表示,兩國之間沒有宗教差異(中國同學說他們沒有宗教,我則說我們是宗教自由),沒有民族差異(至少人種上差不多),也沒有文化差異(台灣仍以傳統中華文化的保存者自居),看來只剩下一個「政治體制」不同的因素了。

那天晚上,我和其他台灣同學講起跟巴拉克的這一段對話,其他台灣同學說,其實不只是政治差異,文化上也有差別。我想想也對,台灣早期被荷蘭、西班牙殖民,後來是被日本殖民,接著來了國民黨,而台灣島上又有原住民,現在又多了很多東南亞來的移民,台灣本身就已經發展出自己的文化了,雖然台灣保存了完善的傳統中華文化,但是台灣自己也還有更多元的元素,「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不能劃上等號。於是,當晚,我在Facebook上留言給巴拉克:

「Although Taiwan and China have some similar cultures, Taiwan has its own culture, too. And afte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separa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not only politically, but also culturally, socially, etc. is getting bigger and bigger. So I think that the reason we want independence is not just political difference from China. There are other elements.」(「雖然台灣和中國有一些相似的文化,但台灣也有自己的文化。在經歷超越半世紀的分隔後,台灣和中國不只在政治,還有文化、社會及其他地方的差異,已經越來越大,所以我覺得我們想要獨立,不只是政治上與中國不同,還有其他因素。」)

國際派對的台灣桌前合影。鄧盛琦提供
國際派對的台灣桌前合影。鄧盛琦提供

這段留言是公開在Facebook上的,原本考慮過是不是當作訊息只讓巴拉克看就好了,但是後來還是決定公開寫出來,只要是點選巴拉克個人檔案的人,都可以看到這則留言。

這讓我想起,在我們準備學校年度的國際派對(International Party)時,曾有中國同學問我們要不要跟中國桌「合併」(註),他認為「妳們台灣同學一定覺得很困惑,不知道如何定位台灣這樣一個『local culture(地方文化)』……」。我們幾個來自台灣的女學生,本來沒有排斥跟中國同學「合作」的可能性,但是在聽到這番言論後,便決定不容許台灣的特殊性被中國兼併。相反的,我們靠著自己的創意以及其他學院的台灣同學協助下,佈置了美輪美奐的台灣桌,自製的珍珠奶茶與滷味大受歡迎,剪紙、書法等傳統藝術吸引外國同學的目光,電子琴演奏台灣樂曲更讓外國同學駐足在一旁聆聽悠揚的琴聲。我們還穿上阿美族服飾,上台跳著「台味」十足的伍佰「妳是我的花朵」,贏得滿堂彩。總之,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可以合作,但是不可以合併。

認同意識產生的基本條件之一,是必須具有與他者接觸與交流的經驗。我的台灣認同,在出國念書之後,變得更明顯了,我想這就是留學帶給我的轉變之一,留學生的涓涓細流小行動,也總是能在不期然之處發揮力量、行銷台灣。

註:一「桌」就是一個「攤位」,可以由一個國家組成,也可以由一個區域的數個國家組成,目的在於將該國或該區域的傳統、文化、藝術、物品、食物等呈現在其他國家同學面前,讓彼此有交流、認識的機會。國際派對是哈佛法學院碩士學程(LL.M. Program)的年度大事,各國同學莫不費心準備,好讓全世界的同學認識自己的家鄉。

【關於鄧盛琦】
二○○七年夏天前往哈佛法學院(Harvard Law School)唸碩士,展開夢想中的放洋留學生活。於二○○八年冬天結識台灣查某,因為人生的夢想之一是出版一本書,因此毫不考慮便接下編輯本書的工作。喜歡走訪未知的土地,喜歡探索未知的自我。返台後任職於律師事務所,享受工作上學習的新知。相信感恩引發喜悅,感謝生命中的人事物。每一天都持續不斷地學習也練習「活在當下」。

(本文轉載自《台灣女生留學手記Ⅱ》p.126-130,感謝作者與玉山社授權)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One Comment

  • Filis

    寫的真好!!!

    我喜歡這句
    “總之,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可以合作,但是不可以合併。”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