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創業】女性創業路牽手走

by 李宛蓁

萬事達卡公司曾發布「亞洲女性力量與經濟成長」報告,台灣女性在17國中的勞動參與率排名第9,為50.2%,低於新加坡的56.2%和香港的51.0%,高於南韓的49.1%和日本的48.2%。但是台灣未滿40歲的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超過60%,比起男性的57.2%還要高,女性的勞參率卻只有50%,遠不及男性的66%,究其原因,職場的友善程度、薪資結構、升遷管道等都是因素,根據 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顯示,高達50.52%的受訪女性上班族認為,就業市場普遍有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現象,男性的薪資待遇較女性高,而34.35%的女性更面臨「玻璃天花板」,碰到升遷的瓶頸。

提供女性創作者網絡連結平台的台灣女藝協會。Photo by 台灣女藝協會
DIY手藝品多是女性創業基礎。Photo by 台灣女藝協會

已婚有子女的女性,平均待業期是未婚者的2倍以上

由於政府在托育、托老政策的配套不夠完善,女性往往必須負起家庭的育幼與安老的責任,導致許多女性結婚後退出職場,在生育或照顧親長一段時間後,想重返職場的困難大幅提升。一項針對二度就業婦女的分析顯示,有子女的求職者平均待業天數遠高於未婚者,尤其以已婚有子女後轉職者,平均待業期高達126天,是未婚者61天的2倍以上。已婚婦女面臨求職困擾的比例超過9成,高於未婚者的73.08%。從薪資待遇分析,二度就業婦女的平均月薪(24,553元),也遠低於未婚者(39,853元)。

二度就業婦女雖有心重返勞動市場,卻常因職場的不友善導致挫折,因而轉向自行創業。為提供婦女的創業需求,政府自2000年起開始規劃婦女創業輔導措施,以有創業意願之婦女為對象,提供婦女創業準備課程,包括:創業前的規劃、市場調查及評估、創業相關手續及實務等,同時推動「創業圓夢計畫」,針對創業種子期、創建期、成長期等三階段不同的需求,提供創業諮詢服務、創業圓夢坊等計畫。

這些措施雖然開啟了婦女創業的第一哩路,但是許多婦女仍困於心理因素及專業知能不足;尤其是婦女曾經中斷就業,無法建立有利的關係網絡,也無法累積其社會資本。因此當婦女創業時,往往因資金不足、不諳管理、知名度不夠、不懂行銷等因素,導致多數女性創業者選擇風險較小,雇用人數少,甚至是工時彈性的自行雇用,譬如個人工作室,或者規模極小的微型企業等,在行業的選擇上,也以服務業、手工藝等較為熟悉的業種為主。

台灣中小企業林立,之所以創造出經濟奇蹟,依靠的並非個別企業的優秀能力,而是企業間所形成的產業網絡,以共同合作的方式將餅做大。當國外的商機出現時,便由接單者扮演網絡整合者的角色,迅速地集結協力廠商,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分頭製作產品,直到組合完成、交貨為止。這個由個人或產業關係所發展出來的網絡,使中小企業能在成本降低的前提下,藉由專業分工突破規模經濟的限制,以分工合作的方式發揮相乘的力量。

產業網絡通常建立於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默契,這需要長時間的經營。每個人有其能力範疇,接受資訊和工作的能力也有限,若擁有這種連結的社會網絡,則可延伸視野疆界,獲得更多的資訊與能力。因此社會網絡對於創業者的重要性,可說不言而喻。創業者的社會網絡直接影響其在創業初期能否獲得人力、資金及技術等資源,對於是否能夠創業成功也具有關鍵性,尤其是資源相對缺少的新創婦女企業。

女性創業需要產業網絡連結

面對這種女性創業困境,台灣女藝協會、飛雁協會等組織相繼成立,有志一同的希望借由建構社會網絡,連結起各創業女性的專長和能力,積極建構產業網絡,以期減少婦女進入市場的障礙,提升婦女創業成功的機率。但是或由於婦女太過保守,不敢大幅跨出其舒適圈,或由於資金、能力等的限制,真正能突破婦女創業障壁的仍屬少數。

女性創業獲得社會和家庭的資源相對比男性為少,再加上不慣於團隊作戰、共同出擊,產業網絡建構的速度緩慢;以台灣女藝協會經營多年的創業育成平台「女藝寶盒中山店」為例,女藝寶盒提供有意願的會員簽約共同經營,藉由分攤風險、責任的經營方式,學習如何面對市場和消費者,也為自己的事業做好定位。七年來有許多會員輪流經營過,僅有少數夥伴進而自行開店,創造出更好的發展,但做為產業網絡的連結,則還嫌薄弱。

「團結力量大」不僅是一句口號,在工業的發展與台灣的經濟成長已經看到它輝煌的效益,女性創業者或可思考:如何利用其經營社會網絡的專長,建構起彼此產業的連結,擴大規模經濟,讓創業成為可大可久的「志業」。

(作者為台灣女藝協會理事長)

相關新聞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