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女性】成為「臺灣人」的漫漫長路

by 陳庭安

因結婚,從越南到台灣的小春,自她踏上這座小島生活以來,已經過了16個年頭。還記得來臺的第一天,她在機場看著來來往往的人潮以及陌生文字排列而成的指標,小春說,那是她自決定這場婚姻以來,第一次感受到遠離家鄉的恐懼。然而,這只是一切的開始。

徐偲倚「媽媽的味道」畫作。賽珍珠基金會提供
徐偲倚「媽媽的味道」畫作。賽珍珠基金會提供

小春的先生人很好,但也只限於「清醒」的時候。當他喝了酒,便常常對小春拳打腳踢,甚至威脅要把她趕回越南。「我覺得我好孤單,回不去娘家。但在先生這裡,我好像也不是自己人。」小春說。直到她生了老二,先生的酗酒情況才逐漸好轉。那一年,正好也是她取得身分證的時候。說到這裡,小春停頓了一下,語帶哽咽地說:「原本想說拿到身分證,就真的是『臺灣人』了!但有天讀小學的老大在週記裡寫下『我的媽媽是越南人』我才發現,拿到了身分證,其實還有好大一段路要走……」

對於這些像小春一樣,來臺生活的新移民。依內政部統計處與戶政司資料顯示,至2014年9月底止,臺灣新移民人數已達495,907人,佔總人口數的2.12%,且有逐年增加的現象;儼然已成為台灣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然而可惜的是,許多人對於新移民的印象仍然留在「外籍新娘」、「來臺灣只是為了賺錢」的刻板印象中。這種無形的欺凌,使得新移民的議題始終難以在社會上得到重視。臺灣是個移民社會,從「閩南人」、「客家人」,一直到後來的「外省人」;每次的政權更迭都帶來新的移民進入。如此豐富的歷史背景,卻有許多人對於其他族群的文化少了尊重。

2012年9月起,內政部、教育部和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共同推動「全國新住民火炬計畫」,將全臺各縣市選擇新移民子女人數超過100位或比例佔全校學生數十分之一的小學,列為「火炬計畫重點學校」,除提供各式新移民子女生活、文教輔導外,更結合多元文化課程,以培養孩子對多元文化的了解。然而,光靠教育規劃是不夠的,要讓社會大眾正視新移民所面臨的問題,最快的方式便是透過政治管道。可惜的是,在今年九合一選舉中,我們檢視了各地方候選人的政見,發現只有極少數的候選人有針對新移民議題提出意見。又或者提出的政見,無法切合實際的需求。

如果多數人都聽不見新移民的聲音,那麼,何不由新移民們自己為自己發聲呢?

然根據《國籍法》第10條的規定,外國人在歸化後,需再過10年才能擁有被選舉權,擔任公職。 臺灣的新移民們好不容易取得了中華民國國民的資格,卻因此條規定無法和其餘國民一樣享有被選舉的權力;於情於理,都有些說不過去。事實上,憲法中即明定,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便是中華民國國民。 既然已成為國民,何來不給予公民權之說?

「這張選票等了好久才拿到的,當然有出門投票啊!」談及選舉日當天的行程,新移民姊妹們激動的說。即使投票日當天,仍有工作要做,依然有姊妹願意請半天的假,前往投票所投票。對來臺多年的她們來說,這塊土地已經是她們第二個故鄉了。想為土地付出的心情,和所有臺灣人都是一樣的。國籍的取得相對的也是認同新家鄉的開始,或許除了推廣尊重多元文化,也需要將零歧視延伸至法令規章;才能讓大眾對他們的印象從「外籍新娘」變成「臺灣人」。

(作者為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企畫專員)

相關新聞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