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難以承受之惡~跟騷威脅摧毀身心之受暴婦女修復重生歷程

by 台南女權會

這是台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的家暴服務案件,屬親密關係暴力,因案前夫施暴而進案。

家庭暴力樣態多元,令受暴婦女身心俱疲。截圖非當事人。Photo by Anthony Tran on Unsplash

案主小娟(化名)原與前夫(相對人)居住於其他縣市,兩造婚姻生活產生諸多磨擦與衝突,當小娟提出離婚之說即開始遭受前夫施暴,數次受暴後,案主驚恐的帶著女兒返回娘家求助。

從呵護備至變臉為恐怖情人

兩造年齡及教育程度差距頗大:小娟30多歲,前夫50多歲;小娟大學畢業,前夫國中畢業,引發小娟對婚姻選擇的好奇。根據小娟陳述,婚前前夫對其言聽計從,態度誠懇、呵護備至,小娟當時尚處在前一段情傷未復原的階段,致被前夫打動了心,雖然小娟家人一直不看好前夫,但小娟卻不顧家人反對毅然跟前夫先行同居,後又因懷有女兒而結婚。她們去登記結婚後,前夫態度即開始不一樣,彷彿變臉一般,小娟談及離婚過程仍是心有餘悸,即便現在,兩造已經先行離婚,但正面臨執行女兒會面交往、以及前夫不放過小娟,三番兩次的提刑事告訴的過程,在在令小娟覺得驚心動魄、身心疲憊及自卑。小娟思及為何當初會不顧價值觀差異、信念懸殊,而迷惘走入婚姻、直至婚姻出現破裂的景況,令小娟一度深自懷疑自己的智商。

暴力樣態多元 高危機列管

小娟在遭受數度毆打後逃回娘家,接受社工服務期間,前夫仍不斷有暴力事件發生,如:到案娘家噴漆、小娟因緊急危機聲請緊急保護令、父女會面交往與交付時強搶女兒、違反保護令威脅要至小娟娘家自殺、欲曝光小娟夫妻過往的性愛影片及網路公審、期間跟蹤騷擾不斷、在未成年子女面前拍攝自己下跪的影片進行情緒勒索等等。

暴力型態涉及:離婚暴力、至娘家施暴、以提訟為手段折磨案主、數位暴力、跟蹤騷擾、交付會面強搶女兒引爆衝突、年幼女兒身心不安,以及高危機列管。

本案服務策略與成效:

㈠ 專業的社工團隊,集思廣益以突破膠著關卡

本案服務過程,主責社工常與督導及夥伴以個案討論方式進行服務檢視,集思廣益來找出新的服務策略或突破現況。尤其初期個案自信不及、焦慮緊張,也尚未能信任主責社工,需要提供對焦資訊或資源來逐漸獲得信任與認同,例如離婚調解申請的建議、法律諮詢等。

㈡ 具實的服務目標與策略進行個案服務

在服務小娟過程中,具體設定服務目標及策略來進行。分為前中後三個階段,前期服務重點為小娟的人身安全、保護令出庭及離婚訴訟,中間服務目標為協助兩造穩定交付會面、爭取女兒的監護權,並協助小娟穩定身心狀況,後期則是持續增強小娟的法律知能,且讓小娟的創傷能開始修復。

家暴服務團隊運用充權與諮商雙軌,協助案主面對問題、找回自信。Photo by Sunguk Kim on Unsplash

㈢ 充權與諮商雙軌,協助案主面對問題、找回自信

服務期間社工持續充權小娟穩定其身心,也評估小娟有心理諮商的必要性,徵得小娟同意安排心理諮商。

諮商前期,小娟正值面臨前夫突然於交付會面時,強搶女的過程,小娟表示當下情緒崩潰,一直擔心女兒安危,且敘述在報警過程未受到合理協助而產生無助。

諮商後期,前夫在衝突之後,未再進行交付會面,也撤銷對小娟的告訴,小娟表示其鬆了一口氣。小娟自我覺察到開始會閃避他人對其婚姻或前夫的話題,因體力長期透支而感到疲憊,萌生離職念頭,卻不被父母接受,小娟因而產生很大的失落。

小娟身心狀況仍未穩定,對於陳述近況及相對人互動情形,仍有語速快、情緒激動等現象,在長期創傷、壓力下,理解能力及復原力都受到影響,有明顯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㈣ 及時促進個案對跟蹤騷擾與數位暴力的蒐證能力

相對人在臉書自po跟蹤訊息,也在爆料公社張貼小娟照片以不實內容抹黑小娟進行公審,這些都造成小娟身心焦慮與恐慌。

社工除了安撫小娟情緒,亦陪伴小娟協助蒐證、指導如何蒐集證物,來自我保護;同時說明相對人的行為有違反法律之虞,社工也向小娟說明告發程序及後續偵查程序。

㈤ 警政兩地約制相對人奏效

在高危機會議中,決議由二人居住縣市的兩地警政約制相對人、由主責社工聯絡外縣市家防社工了解狀況,形成警政上兩地共案服務情況,尤其因家防官積極訪談相對人,對於曾有犯罪紀錄的相對人確實產生了約制成效。相對人後來屢次放棄交付會面,也撤銷對小娟的告訴,幾乎不再騷擾她,兩方除了訴訟必須在法院見面外,無其他互動情況。

㈥ 導入修復精神,讓個案創傷得以修復,重啟新人生契機

社工服務此個案近一年,小娟經歷許多大小危機,每次的危機,社工都需要同時照顧她的情緒,並讓她理解因應方法,還要持續與網絡單位協調合作,維護她的安全。

過程中,社工把握每次會談及面訪時間,持續關懷小娟、陪同她,讓她能穩定面對前夫,並且持續與小娟釐清法律流程、注意事項,讓她能夠在法律訴訟流程中維護自身權益,社工的處遇、警政及各網絡單位的協助,加上小娟的堅強與家人持續的支持,才使得她能夠度過多次危機事件,離開危險情境,維持自己及女兒的安全,並開始修復創傷,重啟新人生契機。

(本文由台灣防暴聯盟菁網獎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