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復古食材潮料理》

by 李亞橋

《復古食材潮料理》是一部關於日本山形縣當地原生種農作物種植與保存的紀錄片。影片當中主要分成兩大部份,包括當地物種介紹與種植過程、以當地食材為料理,並且探討「為什麼這些農作物會瀕臨滅絕?」、「如何為這些農作物尋找新的市場競爭力並傳承下去?」

為原生種農作物找出路

首先進入「為什麼這些農作物會瀕臨滅絕呢」?影片中透過料理師傅與當地農民來說明原委。當地已有約三十種農作物消失,主要是引進外來物種,傳統農作物被取代而面臨滅絕的危機。影片中要進一步追問的是:「為何許多農民會放棄種植傳統農作物呢?」這和市場需求有關。在現代社會當中,市場需求決定了農作物本身的價值,為獲取更高的利潤,可能會要求味美、生長週期短、能夠大量生產等等條件。

山形縣的傳統作物藤澤蕪菁。南方影像學會提供

例如影片當中的外內島小黃瓜,逐漸被其他物種取代的原因即在於它本身帶有苦味,逐漸被其它不具苦味的小黃瓜品種所取代,僅剩下少數製作醃漬物的工廠願意收購原生種。同時也緊扣著影片中提出的第三個問題:「要如何拓展這些當地農作物的市場,為它們尋求能夠傳承下去的方式而不致於滅絕?」農作物生產和「飲食」有極大關係,於是影片帶到料理師傅奧田政行「透過在地化的義式『料理』來使這些當地農作物具有發展空間」,為這些在地傳統農作物尋求保留的管道。

導演渡邊智史探討上述問題的過程中,大量鋪陳了各種「溫情」的情節。比如拍攝孩童學習認識土地與作物的經過、後藤勝利燒田與種植蕪菁的過程、回到地方學習的教授江頭宏昌,及強調育種與保種的富樫裕子等,讓觀眾體會到種植的辛勞,以及農作物瀕臨滅絕的迫切感。此外, 也因為影片本身和「料理」有關,導演也拍攝這些作物的傳統料理與食用方式,為傳統農作物尋找生存的空間。

教導當地小學生種植外內島小黃瓜。南方影像學會提供

提供深入思考的可能

另一方面,這樣「小而美」的紀錄片似乎缺少了議題的錯綜性,也就是基本問題在影片一開始的時候幾乎都已解釋完畢,剩下的只是呈現農民生產過程與料理師傅開發新料理的過程。換句話說,也就是影片未進一步深化議題。例如這些取代原生種作物的外來物種來自何方?是否為基因改造?僅只是在口味上勝過傳統作物而全盤決定它們的市場價值嗎?其次,影片只以「高級餐館」做為解決這些傳統農作物的銷售問題,這些農作物是否有其他可能性?難道僅止一家餐館「認同」了當地傳統農作物,就能夠解決整個傳統農作物被外來物種取代的大問題嗎? 這些問題都指向了一個更大的結構,就是:「日本現代化過程和農業發展有什麼關係?」特別是影片中凸顯出小規模的農業生產方式,這不單純只是讓傳統作物口味變好、能被消費者接受的「供需」問題,也不單純只是老農民單方面留種就能解決的。這甚至牽涉到戰後日本現代化過程中價值觀的改變,即使影片拍攝青年回鄉學習耕種,但並未解釋整個結構性問題,包括現代化過程中青年湧向都市、農村人口老化等等。而會提出上述問題,原因在於整部紀錄片的影像推展過程似乎過於「順利」而保留了批判的力道,甚至幾乎沒有提出問題,犧牲引導觀眾思考的空間而改以「溫情」、「美好」的一面所取代。

但我們還是肯定這部紀錄片的積極意義,儘管影片焦點看起來比較像是為傳統農作物進行「宣傳」來解決瀕臨滅絕的危機,而不在於影片本身的問題思索與延伸討論。但它的確為山形縣傳統農作物的栽種、傳承進行珍貴的影像紀錄,且留給觀眾自行思索「現代化發展下的農業問題」的討論空間,提供其它國家參考。

註:《復古食材潮料理》是2012年南方影展的精選觀摩片,主婦聯盟合作社贊助本片放映。

(作者為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社員,本文轉載自主婦聯盟合作社綠主張月刊2013.02第113期)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