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失業,有如補破網?

by 陳媛琳

失業與景氣問題於今年五一勞動節前後,在媒體的炒作下登上高峰,長年享受經濟奇蹟的台灣受薪階級,突然間開始面對殘酷的失業貧窮問題。國內勞工團體以強大火力向政府相關單位提出建言與訴求,政府則在輿論的強大壓力下,陸續做出決策回應。

比照政府與民間的問題解決脈絡,政府肯定創造就業機會以取代失業救助,因而投下八千一百億的經費,鼓勵各地縣市參與就業希望工程,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思考在地產業的活絡可能。

工運團體則著重在法案的制定與失業勞工補助上,提出制定大量解僱保護法、勞工老年退休附加年金保險法、失業保險法等法案,要求管制資金外移、對失業勞工子女提出教育補助、房貸優惠等。

政府認為與其無止境的補助與救濟,不如為勞工做釣竿,由其自己釣魚吃;勞工團體並不反對就業希望工程的美意,只是提出質疑:解決失業和創造就業機會是不同層面的問題,根本失業原因解決了,才不會像破網捕魚,這邊捕到魚,那廂魚又跑了,白白忙一場。

勞工團體借鏡歐洲福利國家模式,強調就業安全體系的重要與必要性,認為在全球經濟衝擊的大環境下,今後台灣的失業率將如其他先進國家一樣停留在4%以 上,因此唯有健全就業安全網,從職業訓練、就業服務到失業津貼補助環環相扣,失業問題才不會擴大成自殺、犯罪等社會問題。

可惜的是,雖然主管機關對勞工團體相關法令草案予以肯定或採納,卻不免立場鬆動,不時提及國內人力成本過高、工時問題與勞動法令需鬆綁以促進企業信心 等觀點,教人捏一把冷汗,擔心在景氣人人喊壞的氛圍下,不但企業員工紛紛表示大老闆們愈來愈惡質,勞工運動多年努力的一點勞動權益果實,恐將在復甦景氣的 大旗下被犧牲。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上班族協會執行幹事)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