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花園裡的橄欖石

by 左正芬、曾僑慧主筆、張容蓉整理

象徵生命的橄欖石

橄欖石(Olivine)是一種黃綠色的礦物結晶,多產於玄武岩或橄欖岩。傳說它會在黑暗中發光,所以 早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前,便已受到埃及帝王的重視。橄欖石所具備的光澤類似玻璃光澤,它的光芒屬於螢光或磷光,其性質常隨外在環境的不同而產生變化,因此有 人認為橄欖石象徵生命的潛質能量及身處任何環境均能生存的超強適應力。

給她魚吃,不如給她一根釣竿

當初要發展「橄欖石少女成長中心」這項服務方案時,曾經在勵馨基金會(以下簡稱勵馨)內部引起廣氾討論:在外在環境這麼艱難的時刻,我們是否要投入過多的資源來推行這項充滿挑戰與實驗的計劃?然而社福界的一句經典名言給了我們非做不可的決心:「給他魚吃,不如給他一根釣竿。」

少女在離開中途之家後終究要回歸社會,她們需要就學、就業,需要肯定自我、重新建構人生,她們甚至需要 找到生命的意義。如果我們不能幫助她們去成就這些,那麼一個受過創傷的靈魂未來將充滿太多的變數。對孩子的愛和疼惜,使我們不得不擴大我們的思考與行動, 開創一項嶄新的服務模式來延伸實質的救助安置,讓孩子在未來的人生裡能夠有所抉擇。

「橄欖石少女成長中心」就是在這樣的意念下逐漸成型,在這個成長中心裡我們將為孩子安排「職業探索」與「潛能開發」兩項計劃,同時運用現有資源籌設「愛馨小舖」後端的福利事業通路。

<職業探索>與<潛能開發>

在「職業探索」方面,我們將針對孩子的就業需求,發展一系列的技能課程與生涯規劃,首先嘗試「流行飾品 與珠寶設計」與「創意西點烘焙班」課程,並且發展支持性團體來進行有關職場講座、參觀與後續就/創業輔導的工作。而「潛能開發」則是經由藝術的學習與創作 來發展孩子的創作潛力,並經由創作的過程撫平傷害經驗,以藝術與美學的形式提昇自我生命,首先嘗試「美術與肢體開發」課程。

各類課程評估與檢討

1.個案課程出席率需提高
課程初期,孩子的出席狀況不穩定是個需要克服的因素,課程原以勵馨安置個案、外展個案與學校轉介高關懷學生為主,但因孩子多半在學,若遇到學校活動、或者受到同儕好友未能出席而影響出席意願,以及有孩子協同翹家,而與學校、勵馨失去聯絡等等因素,而未再能出席課程,以致出席狀況非常不理想。此類孩子的穩定度不高,這部分是工作人員在實務工作中需要克服的困難。

2.講師與學員之關係影響課程進行與教學效果
在課程執行初期,每單元的老師在第一次上課多需要處理孩子因陌生所表現的冷淡、防衛的反應。在累積多次上課經驗後,孩子也較能接受老師的指導與建議,並完成作品。這也獨特地表現出這群孩子的防衛心較強,不容易建立信任感的特質。

另一方面,因孩子出席狀況不定,老師每次需與不同的個案熟悉、建立信任關係,難以進行課程核心,使本次課程教授的效果大受影響,以致成本效益偏高,此為需要改進的地方。

3.立即可見成果的訓練課程較能引發學習興趣
我們所提供的課程內容多為「動手做」性質,孩子每次上課都可實地演練、親自參與製作步驟,加上課程結束時,孩子都可以親自看到成果,享用自己的成品並 搶著分享給自己的社工員或生輔員,得到大家正面的回饋,致使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也越來越主動與積極,至課程後期,大家的投入程度明顯提高,包括出席狀況穩 定、主動與老師討論下週作品,並利用未上課時間前來上課地點練習試做。在課程結束後,有兩位孩子仍表達想在寒假繼續上課的意願。

從學習過程中,我們還有以下觀察:

  • 立即的肯定與讚賞能激發孩子繼續學習意願
  • 家庭功課的重要性:若能鼓勵學員返家後繼續練習,有助學習效果

未來將加強講師對孩子特質之了解,並由熟悉孩子之工作人員陪同、在旁催化講師與學員關係之建立,以利課程效果。

愛馨小舖Cafe

不管是「職業探索」或「潛能開發」都不是閉門造車就可以完成的,我們需要一個管道來讓孩子發聲,於是「愛馨小舖」就這麼誕生了。

「愛馨小舖」是孩子和社區、社會接觸的中繼站,在這裡我們義賣咖啡和孩子製作的糕點,在這裡孩子的其他 作品也被展示義賣,我們希望藉由這樣的形式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用的人」,並且藉由分享與回饋的方式讓孩子與社區、社會產生正面的互動,降低所謂「受害 者」的意識形態標籤。

我們透過一個餐飲實習的工作場所,提供孩子學習:

  • 餐桌服務、客人應對技巧; 各項飲料、餐點實際製作;
  • 經營管理、宣傳行銷工作。

在服務的過程中,我們透過平時的交談、觀察與記錄孩子的工作表現成果。並安排定期的會談,瞭解孩子在店內實習的心得,協助處理她們所遭遇的人際問題、異性交往以及與家人關係等問題。

愛馨小舖Cafe實習評估與檢討

本年度所服務的孩子多為第一次工讀,在帶領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有以下觀察:
1.尚未養成工作責任感、學習積極性、出勤狀況、團隊工作的協調度、接納他人的指派工作等項目的工作能力,須工作人員多次的說明與分工示範。

2.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不成熟,工作表現會受心情好壞影響頗大。
與家人、同儕或異性交友等關係及在實習現場的表現會直接影響她們的學習狀況。如果心情好,則非常願意配合各項指派工作,若情緒不佳則直接表現各項抗拒行 為。抗拒行為與孩子早年的受創經驗有關,孩子多半以直接的方式表達自己憤怒、不滿的情緒,此類行為在孩子實習後期,因為對工作環境、工作人員較為熟悉,且 學會表達自己想法與意見而有減少的趨勢。

3.容易對自己的各項行為有著負面評價。
有的孩子在剛開始學習時明顯地表現自我成就感低落,覺得自己從來都做不好任何事情,給予自己負面的評價。但在實習過程中,透過工作人員的鼓勵及孩子自己的 自覺,從談話中可以察覺孩子對於自己能夠勝任越多工作而感到驕傲,並增加了對自己的成就感。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升國三的孩子透過實習後,決定於今年報考 高職餐飲科,繼續學習餐飲相關工作。

心裡話

與孩子共同工作的過程中,孩子的反應很直接、不太懂得修飾,但不論是溫暖的回饋、或是尖銳的反彈,我們 逐步地累積工作經驗。我們期待個案達到個人經濟自主、穩定生活的目標,但更重要的是,教給她們的不僅是餐飲製作技巧,我們帶給她們更多的是深度思考的培 養、生活的態度,希望她們能保持積極學習的心態,更有能力去面對人生的挑戰。

在這幾個月的工作經驗中,我們看到孩子的成長與改變,主動提出擔任各項職務,也深深感受到曾經受過創傷 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正向的表現機會,來累積她們的自信心與肯定自我的存在價值。我們也從這部分輔導過程中獲得許多經驗,因應孩子狀況來調整我們的輔導策略與 評估指標。我們期待「橄欖石」是個起點,將成為弱勢少女進入競爭市場前的專業培訓場所。

註:文中所提「孩子」,即為勵馨基金會服務之弱勢少女。

(本文作者為勵馨基金會工作人員)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