匱乏的自主?

by 林青藍

關於少女援交、媒體呈現的少女面貌,人們的討論常膠著在:孩子們(少女)的行為是「自主的」;還是「不自主的」?

討論的焦點當然不在於外顯行為的「自主」與否,卻在於外表不易判讀的意識層面。有人說孩子們是自主的,她點了頭,她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她說得出自己想要什麼;有人說,不不不,這不過是孩子迷失在商業機制運作下的結果,是庸俗文化驅策下莫名所以的盲從。

從教育的角度來看,這問題也呈顯了現階段教育的核心問題-教育不止於被教育者外表言行的檢核,還在於被教育者的內在意識。透過教育的過程,被教育者的內在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自主」是人的生存的需求,卻屬不容易被察覺的心理層面 的需求。有別於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的覺察往往還來自於生命的體驗。簡約來說,透過生活的體驗,解讀訊息、思考選擇、採取行動,可以說是人的自主的呈現。從 這一點來看,孩子們(包括少女)所選擇的生活的方式,並未經歷如上的歷程,還極有可能是某種匱乏下的選擇。至於,商業的運作是什麼、在此運作下所可能衍生 的問題與影響、文化上的各種意義的解讀,絕大多數的孩子們(包括少女)並未能有較多層次的理解。依附在商業操作機制下的「自主」、「自信」傳遞給孩子們 (包括少女)的僅止於文字表層的符號,是一種匱乏下的自主,並未能具顯「自主」的真實意涵。

也許,在上述「嚴格」的標準下,絕大多數大人的生活也並不是在「自主」的狀態下做的選擇。但,「少女援交或媒體少女面貌」等等問題,涉及的不單單是個人的生活選擇的問題,還擴及於我們社會中的成年人對於未成年者的想像與定位,是家庭、社會、文化、教育等群體的問題。

如果「自主」、「自信」在這些社會現象中被明顯地標誌出來,從另個角度來看,這可以說明絕大多數的孩子們(包括少女)還不是「自主的」、「自信的」。那麼,是什麼因素、什麼環境在限制著孩子「成為他自己」?是應該放在這個「少女問題」底下被思考的。

孩子們的學習主要還來自於環境,過去,大人們習於採取的 行動多在批判、排除負向環境,但,正向環境的建立是不足的。正向環境的建立,包括著大環境的生活文化的形成、價值觀的建立、法令的訂定與執行等。包括著與 孩子在課堂生活中的小環境的互動過程-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提供對話的方法、欣賞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嘗試、協助孩子看到不同的人的樣貌等。

讓孩子在成長與學習的歷程裏,學習與體驗真正的「自主」,是我們的社會中的大人還要學習的課題。

(本文作者為人本教育基金會主編)

(本文由人本教育基金會提供)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