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塑膠餐具後何去何從?

by 陳曼麗

從2002年7月1日開始,台灣的政府機關、學校、公營事業機關,以及軍事機關,都要限制使用塑膠類 免洗餐具,包括保麗龍免洗餐具。這是台灣自塑膠文化發展以來,首次面對氾濫的免洗餐具及塑膠袋的一個扼制的政策。主婦聯盟站在環境保護的立場,不但支持環 保署此項政策,同時也呼籲大家,共同全力配合。

台灣每天每人使用2.5個塑膠袋

依據環保署的統計:我國每年消費型塑膠袋使用量約10.5萬噸,其中購物用塑膠袋約6.5萬噸,估計約 近二百億個,平均每人每天約使用2.5個。以四口之家而言,一個家庭一天約使用10個塑膠袋。有的人說,我會塑膠袋收留起來,可以當作垃圾袋使用。但是, 許多家庭大概都有一大包塑膠袋的收存經驗。收來收去,仍不得已要把它們拋棄,因為,實在太多了,用不完了。

主婦聯盟自1987年成立後,就一直在努力推動垃圾減量,希望台灣不要成為一座垃圾島。對於塑膠袋使用 數量如此龐大,有些沒有公德心的人,還把使用後的塑膠袋隨意拋棄,不但造成路邊塑膠袋垃圾充斥,而且河上也漂浮很多塑膠袋。而致使每年水庫的攔壩上,總要 清理出數公噸隨波逐流而至的塑膠垃圾,否則會阻礙出水口流暢。

把塑膠垃圾收集後,拿去掩埋,數百年都不易腐爛,台灣真的會成為塑膠垃圾島。如果拿去焚燒,產生的廢氣。會污染空氣品質;若未完全燃燒,有害毒氣,類似戴奧辛這種世紀之毒,都會排放到我們生活中。

最近人建議回收塑膠袋,送到工廠,還原成石油再利用,在理論技術上可以執行,唯台灣人消費使用習慣是用 塑膠袋直接與油質、顏料、或其他金屬屑、纖維等物質沾觸,回收後根本不適合再生,其再利用價值很低。若要還原成石油,成本巨大,沒有經濟的可行性。因此, 主婦聯盟一直宣導民眾:少用塑膠袋,出門自備購物袋。台灣現在環保意識提升,政府也承受垃圾處理的壓力,限制高度污染與不易回收的塑膠袋,總算是為環境污 染把關的一項德政。

免洗餐具中塑膠類約占七成三

免洗餐具在台灣也是非常泛濫的產物。60年代,台灣B型肝炎盛行,有人追究其原因,唾液會傳染B型肝炎,恐懼的台灣人開始產生使用別人食用過的碗筷會帶來B型肝炎的危險,於是,衛生署在無力監督餐飲業的洗滌設備的情況下,放任使用一次即丟棄的免洗餐具存在。

由於便宜好用,餐飲業(尤其是攤販)開始節省洗滌設備的改良投資,而大量採購使用免洗餐具。因為塑膠類 比紙類便宜好幾倍,所以塑膠免餐具,當然包括保麗龍,就大行其道。其結果是:醫界證明使用免洗餐具並未降低台灣B型肝炎的人口數,而B型肝炎也不是使用免 洗餐具就能抑止的,但是,台灣的環境卻已付出極大的代價,免洗餐具所產生的垃圾已經泛濫成災了。環保署表示,免洗餐具之使用量每年約5.9萬噸,其中塑膠 類(含保麗龍)免洗餐具之使用量每年約4.3萬噸,佔免洗餐具的72.88%。

有人擔心限用塑膠類免洗餐具,是否會造成大家改用紙類免洗餐具,反而浪費更多森林資源。的確,我們不用 塑膠類的免洗餐具,是為了環境保護的理由,不製造塑膠垃圾,但是,我們並非就支持大家來使用其他材質的免洗餐具。主婦聯盟主張:我們在外用餐時,不到使用 免洗餐具的餐廳或攤販進食,吃一餐飯,除了骨頭,其他的垃圾都不會製造出來;同時,買便當時自備便當盒。如果大家都這樣身體力行,垃圾量一定大大地降低。

出門攜帶三件寶,環境乾淨不可少

主婦聯盟經常推廣出門一定要帶三件寶貝,一是自備杯子,不用免洗杯。二是自備隨餐包,內附筷子、湯匙,可以不用免洗筷及湯匙,吃遍全台灣。三是自備購物袋,可以不拿購物用塑膠袋。如此一來,我們都可以從自身做到垃圾減量的工作,推己及人,每個人都做得到。

垃圾減量有四大原則:即4R,拒用(Refuse)、減量(Reduce)、重複使用(Reuse)、 回收再用(Recycle)。環境是大家的,是現代人的,也是未來子孫的。我們這一代要好好愛惜環境,保持環境乾淨,珍惜資源使用,讓子子孫孫都能共享美 麗台灣,乾淨地球。永續發展不是口號,而是真正深植到每一個人心中,在行動中表現出來。

(本文作者為主婦聯盟基金會董事長)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