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籃的手vs.怪手

by 郭娟靜


90年冬末,雞籠文史協進會永 續就業工程—和平島工作小組-藍秀鳳與另外的組員們,正帶領著基隆市和平國小的師生進行一場「和平島人文生態之旅」的解說。從歷史悠久的天后宮走到即將功 成身退的舊和平橋,再到自然生態景觀豐富的和平島海濱公園;走走停停,藍秀鳳娓娓訴說著和平島三百年開發史的人文風華,小朋友聽的出神,老師邊做著筆記。

現場從麥克風傳來藍秀鳳激動而略帶沙啞的嗓音,「我的孫子年紀和你們差不多,而且也和你們一樣不了解我 們祖先的歷史,但是從現在開始,你們已經知道,古老的和平島,十七世紀之前的原住民是凱達格蘭族馬賽人。我們剛才走過的尖仔山海埔地,就是凱達格蘭族文化 古蹟最多的地方,這裡曾挖掘出有數千年歷史的『太古石碑』,但很可惜的是,政府為了興建污水處理廠,怪手把尖仔山剷平了,古蹟遺址不見了,填海造陸的工 程,又把海岸的生態環境破壞了,美味的珠螺找不到了……」。

口才便給、動作伶俐,記性好、學習快,進行解說工作中的藍秀鳳神采飛揚,看不出她已是阿嬤級的人了,藍 秀鳳散發的草莽味活力,一方面是個性使然,另方面是從商經歷所練就而來。婚前,她曾在報關行工作;婚後,為了貼補家計,她賣過檳榔、開過小說出租店;然 而,隨著漁業的沒落,中船公司漸趨式微的影響,出入於島上的漁民、工人大幅流失,生意淡薄下來。之後又與妹妹合辦幼稚園,妹妹當園長,她則打理外務,後來 因妹妹退出,而將幼稚園轉手他人經營。

積極、外向、樂天的性格,藍秀鳳勇於接受不同的挑戰,藍秀鳳出身自與和平島一樣是靠海吃海的八斗子討海人家庭,八斗子島與和平島的漁人自古以來就暗中較勁,而和平島的開發與行政資源總是略勝一籌,藍秀鳳此生註定要與大海為鄰!

促使藍秀鳳從一個家庭主婦一頭栽進文史解說員的隊伍,要從六年前和平島天后宮的整建工程說起。當時,藍秀鳳的先生擔任天后宮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職務,因廟宇整建需重修廟誌,為了考查正確史實,從基隆市立文化中心蒐集很多資料回來,藍秀鳳白天做生意,晚 上店打烊後就與先生一起研究討論,從天后宮的文史檔案閱覽中,藍秀鳳開始認識媽祖信仰、宗廟建築。後來認識了當地「社寮文史工作室」的潘江衛老師,又進而 更加了解和平島的開發史。

和平島在明朝嘉靖年間(1560)稱為雞籠。1626年,西班牙人建聖薩爾瓦多城。1642年,荷蘭人 建北荷蘭城。1669年,東寧王國建北路雞籠安撫司。清康熙時為雞籠社,乾隆時改為大雞籠社或社寮。清法戰爭時,稱為棕櫚島。日治時期改為社寮町,228 事件以後,改稱和平島。

1945年以前,和平島上的人事滄桑夾雜著多樣性的異國風情,不同種族的文化交流而產生了有趣的生活景 象。琉球人帶來潛水、抓龍蝦、拔石花、海女取珍珠珊瑚、操作獨木舟及相撲;朝鮮人帶來泡菜和盪鞦韆,日本人帶來和式建築群、現代衛生醫療、鏢丁挽(旗 魚)、拖網漁撈及鰹魚水產加工;福州人帶來華南料理、服飾裁縫及理髮美容;台灣人則提供划龍舟的廟堂漢文化及凱達格蘭族族靈祭。今日的和平島以北岸的「和 平島海濱公園」而聞名全台,園內有兩千萬年前大寮層化石海岸及荷蘭人留下「番字洞」的史跡。

2001年8月,基市政府決意在南岸尖仔山一帶進行污水處理場工程施工,一夕之間尖仔山就崩毀了,失去尖仔山的屏障,寒冷的東北季風直入島上;接踵而來的填海造陸工程,將珍貴的豆腐岩海蝕景觀部分破壞,大量泥沙沖刷污染也改變了海岸生態系。

工程進行引起長期研究凱達格蘭原住民文史工作者林勝義先生的強烈關心,林勝義為凱達格蘭族後代,近年來 致力於祖先文化遺址重整及保護工作,曾參與核四工地等多處凱達格蘭遺址勘查,經其多年現場實勘,而向外界公佈其考察結果,和平島污水處理廠工地現址有一包 括巨石祭場、石敢當及石板棺洞穴在內的凱達格蘭族部落遺址。

基隆的文化團體與島上居民呼籲市府停工,進行必要保護工作;市府抵擋不住民意,遂邀請考古學者專家至現 場踏勘,關心的里民欲進入工地參觀遺址,卻被警方阻擋在門外;「官方版」的報告未明,工程依然持續進行著。8月11日,文史工作者在八尺門舉行一場「和平 島古蹟巡禮」導覽活動,近百位當地居民頂著烈日參與,文史解說員說明和平島歷史沿革,不少老一輩的居民也加入討論,並分享小時候所見所聞,氣氛相當熱烈。

2001年12月間,藍秀鳳在八尺門帶著一群台北師院的學生進行文史解說時,從八尺門漁港的方向遠望污 水處理場,赫然發現三分之一的東砲台山不見了,藍秀鳳深覺事態嚴重,就很快地連絡到潘江衛老師等,登上東砲台山頂,看到砲台遺址的戰備壕溝已有部分被挖 掘,為避免工程單位繼續危損百年古蹟,於是緊急在次日召開「為東砲台請命」的記者會;由於壕溝已部份遭破壞,而且壕溝的坡地也遭挖成陡峭的山壁,當地居民 擔心遇上颱風大雨時會造成古砲台遺動下滑。他們希望新市長許財利兌現污水場停工的承諾,並認為施工單位開山整地六點二公頃,已超過原規劃的二點一公頃的面 積。熱心的藍秀鳳還揹著麥克風沿街呼籲和平島的鄉親一起來關懷社寮東砲台,並發動陳情連署活動。原本是雜草叢生的小徑,讓陸續前來踏勘的腳印拓寬了!

基隆市和平島繼第二衛生掩埋場變更場址後,一再遭當地居民抗爭的和平島污水處理場工程,終於在2001年的12月31日由市政府正式下令停工,必須委託專家學者重新辦理環評,檢討污水放流管長度及相關污染防治工作,並與當地里民雙方溝通,達成共識才能復工。

生冷的東北季風迎面吹襲,浪花滾進狹隘的海溝,旋即於海蝕壺穴留下細碎的小泡沫,附著在大岩石的腸青苔柔嫩滑細泛著油光,眼前一片大好。趁著退潮之際,藍秀鳳與她的工作夥伴們,捲起褲角頭低低,大家七手八腳的忙著搶收這片為數不多的「腸青苔」。

採摘回來的腸青苔經過多次滔洗去沙、煮沸除腥之後,再與豬絞肉、調味料等一起攪拌製成內餡,經過多次口 感實驗,終於將頗富海洋風味的「腸青苔水餃」成功的端上檯面,自從記者報導之後,已陸續接獲訂單,「文化造產」不再只是一句口號,從永續就業和平島工作小 組的努力研發之下,它正在古老的離島邊陲展露生機。小組長藍秀鳳把若干年前從當地老兵聽到的「青苔可以包水餃」一語,在時空轉移、因緣際會之下,「腸青苔 水餃」就從她手中巧妙誕生了。

積極探索、勇於實驗、善用在地資源,和平島小組的8位姊妹們,又繳出一張亮麗的成績單!

從2001年7月1日被錄用永續就業工程-和平島文化產業推廣的工作行列,至今已有7個多月,這段日子 以來,藍秀鳳與組員們上山下海,踏遍小島的每一寸土地,從新認識這周圍只有四點多公里的古老島嶼上的每一段生命史。每天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姊妹夥伴一起討 論、學習,從美食研發、石頭彩繪到文宣製作、導覽解說,靈感湧現,潛能也被激發出來。藍秀鳳在工作中填補了童年的遺憾,也找到自己的人生舞台。

想嚐嚐有海洋味道的「腸青苔水餃」嗎?歡迎您有空來和平島走走吧!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為雞籠文史協進會續就業工程八斗子工作小組員)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