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數學v.s.親子教養

by 陳文慧


我是一個不喜歡給小孩補習上知識性才藝課程的媽媽,小孩上幼稚園大班時,學校調查要不要上珠心算課, 查明並不硬性規定馬上回絕。到了要上小學一年級,以前同事說給她女兒去上MPM數學很不錯,問我要不要給小孩一起去,我說:「嗯!等他上學看學習情況怎樣 再說好了」。上學後好像還好,回家再寫寫數學評量也就可以。直到學期快結束,學校發了一張社區大學招生簡介,看看裏面有一門「親子數學」,敘述著不一樣的 數學學習方式,突然心中有一個念頭,既然不喜歡給小孩補習,為何不換大人去上看看呢?於是下定決心利用每個星期二早上小孩去上學我也去上學。

記得上第一堂課就讓我玩遊戲玩得心情很熱烈,裏面有一個單元「名字值多少錢?」真棒!怎麼可以一個遊戲 就讓人可以學習到如何查表、計算、驗算、估測呢?外帶練習了注音符號;回家馬上和兩個小孩玩了起來,先拼出家裏每一個人的名字,再算出誰的名字最多錢,接 著算認識的人當中誰的名字最多錢,而遊戲中老大覺得自己的名字錢不夠多,還會自己把表上的單價自行更改,或是改了一個很好笑但錢很多的名字,在這一個遊戲 中,孩子和我細數著所有身邊熟悉親友的名字,很快地孩子對每一個人的名字已經很清楚,而不只是一個稱謂而已,不知不覺中做了多次的數字計算。

接下來玩「付錢遊戲」,因為小孩愛吃餅乾,我就像上課一樣買了幾種不同價格的餅乾,把餅乾藏起來一次拿 一包和孩子玩買餅乾遊戲,拿著錢幣實際操作,同一包餅乾有那幾種買法,小孩吃的高興玩得也高興,後來有時外出在車上,隨便找一樣東西就開始玩起我們這種買 東西的遊戲,連那上中班的弟弟也知道25元的餅乾可以用2個10元和1個5元或1個10元和3個5元買,玩的有模有樣,讓我佩服至極。

每一堂課我都是在既興奮玩得又熱烈的情緒下結束,回家我總是找了空閒時間,再把自己上課時感染的那種心 情和孩子玩起遊戲,如果遇到還不到小孩可以理解的部分,即停下不強求。有時就自己先在小孩旁邊做作業,小孩即好奇的問:「媽媽妳在做什麼?」,我就會告訴 他:「我在做功課。」耶!媽媽在做什麼功課?孩子馬上很有興趣,甚至看看還會說:「媽媽,我幫妳的忙好嗎?」像「彩虹邏輯」需要我塗顏色,找出有幾種排列 方式,二個小孩即自告奮勇的要幫我塗顏色,後來我跟他們玩這個遊戲時很快即進入狀況。

而「七巧板」也是我還不知怎樣帶領,自己先在一旁拼湊圖形,並將完成之圖形畫在方格紙上,老二就過來在 一旁看,並把我畫好的圖形用七巧板自行拼湊起來,這時他的玩法讓我突然想到,我可以用回收的厚紙板在裏面挖一個等面積的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讓他 玩拼圖遊戲,這樣不用多做解釋,他自然能自己感受到甚麼是「等積異形」,真有意思,又不用多花錢買市面上昂貴的「益智遊戲」。

還有更精彩的是「覆蓋模式」,老師改編了牛郎織女的故事來為遊戲做串連,回家我就告訴小孩今天聽了一個 很有意思的故事,依照上課的每一個細節和小孩做起故事遊戲,幾天後竟然看到弟弟還拿著那張貼著織女每三年、牛郎每五年的百數圖自己唸唸有詞,我不用問他: 「你領會悟解了些甚麼?」但我心中卻很快樂的知道,有一顆種子在萌芽。

在「三豆沙拉」這個單元,我學會了「換句話說」,小孩聽著文字敘述的題意,拿著豆子實際的操作,一題這 盤沙拉有三種豆子,綠豆和紅豆的份量一樣,黃豆比紅豆多3顆一共有18顆豆子,數的一點也不含糊,平常豆子並不收起來只用一個盒子裝著,隨時小孩愛玩就拿 出來,也不管他們是拿來數還是扮家家酒,有一天小孩竟還拿著那盒豆子,說:「媽媽你考我,我要玩上次那個遊戲。」我發現小孩在對數的組合及分解概念相當的 好,老大沒學心算但計算能力很強,而老二有次問我:「4+2=?」我說:「等於6,那你知道什麼是6?」他告訴我說:「6就是,猴子吃了4根香蕉又吃了2 根香蕉,或是他肚子裏吃進了5顆蘋果又吃了1顆蘋果。」哇!他讓我很驚訝於他對數的理解。

所以當小孩告訴我「媽媽,我覺得我的數學很棒,我很喜歡數學」時,我心裏亦覺得真棒,這份自信心不正是學習的最大利器!這學期我們更拋棄原有的學習模式不再寫任何評量,讓小孩有更寬廣自由快樂的學習時間。

玩了那麼多遊戲,我一直用播種的心態,覺得只要能在小孩的心裏埋下一個種子就夠了,但生活中卻不斷給我 很多驚喜,像這一次老二耶誕節要化妝派對,老二要扮演哈利波特,我說:「嗯!巫師不是要會變點魔術嗎?那你要表演點什麼?」老二說:「可是我只會排到五, 可不可以?」我用驚喜的表情告訴他,怎麼我們兩個想的一樣呢?(原來我想請他要不要表演十張紙牌的秘密,而他想的竟然也是)我說:「當然可以,你才大班會 排到五已經很棒。」

至於老大我只不過跟他玩了一下「七巧板」並且解釋什麼是「等積異形」,剛好他數學課正在教面積,我問他 老師教的會嗎?他說:「會呀!」,我說:「哦?」老大馬上說:「真的,妳忘了?妳跟我玩過七巧板?」,是喔!不到三十分鐘的遊戲怎能有這麼大的效應呢?真 讓我意想不到。

課程結束了,老大問我:「妳還要不要去上課。」我說:「你覺得媽媽還要不要去上呢?」孩子給我的答覆是:「要,媽媽妳要去上一些更有趣的遊戲回來跟我玩。」現在生活中到處充滿數學,感受得到數學,用我們覺得有趣聽得懂的話語和實際操作,不斷的在我們周遭上演。

「親子數學」在我們家不只適用在小孩身上,連去上學的婆婆都很受用;婆婆因為早年失學,現在退休了,大 家鼓勵她繼續去學校上課。可是因年紀大理解力和記憶力較差,經常看她很認真的在寫字,對於意思呢?不太懂,數學這門課呢?更不用說,根本是聽不懂,時常我 講解了半天,她告訴我的答案是「聽不懂」。

記得第一次上完親子數學課回來,我即興高采烈的告訴婆婆:「媽,妳數學不會,應該去上我們的親子數學就會了。」但是婆婆以為學習就是要像傳統學校的學習方式才對,對於我的提議不予以置評。

這學期老師上「分數組合」時,老師把分數的量用一長紙條來表示,當等長的紙條對折成二份,即是原來的一 半為1/2,再拿一等長的紙條對折後再對折一次,出現四份,每一份是1/4,而把原先的1/2拿來放在上面比對,即可發現二個1/4是一個1/2,以此類 推做出1/8、1/16、1/32……等。我心中真是欣喜若狂,「分數」這麼難以解說的東西,用做的方式就可以直接把它表達感受出來,真是太棒了!回家馬 上跟婆婆說:「媽,妳不是一直搞不懂分數嗎?我今天學了一個很棒的方式可以教妳。」為了怕婆婆不耐煩照著步驟一步一步來,找了一天空閒時間,讓二個小孩和 婆婆一起操作,在孫子們熱烈的情緒陪伴下,婆婆勉為其難的也完成遊戲操作,而且了解到分數的大小,下回我要來做個分數拼板掛在大門後面,可以和婆婆來玩分 數加法,這樣就可以很清楚看出為什麼1/2+1/4不是等於1/6。

上「親子數學」不光是讓我學習到數學,更重要的是老師的引導讓我學習到更多的親子教養,對於真正的 「愛」,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小孩,請即手做環保,留給小孩將來一個乾淨的空間。而曾志朗前部長在「閱讀生機」上說的「閱讀是教育的靈魂,惟有透過閱讀,學生 才能廣泛的吸收各種知識,當他的背景知識雄厚,老師在課堂上課時,每一句話都會與他原有的背景知識相呼應,使陌生的新知識藉著舊的架構結合在一起,成為可 以被深層處理的資料」深深的震撼著我。

透過兩個愛看書的小孩,也讓我印證到閱讀在知識學習上建構了很強的能力。這學期老師邀請鄭校長()來演講「孩子的幸福在哪裏?」、「資訊素養與閱讀指導」、「現階段小學數學結構」,每一場的演說都是這麼精闢。

你在忙嗎?為小孩忙嗎?請你停下來看看小孩真正要的是什麼?請跟我們一起來打造你小孩更美好的明天。

:鄭端容校長,曾參與國小數學科教材編寫,已由板橋莒光國小退休。

後記:主婦聯盟親子數學課程將於暑假開課,請看招生訊息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