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媽媽成就自己
by 吳淑姿
好多好多年前,我每天下班騎腳車經過學校操場,看到許多人在打球、慢跑、散步,我羨慕死了,我好希望能和他們一樣在夕陽下運動,但我正在急急趕回去接小孩、煮飯、做家事、陪孩子……,上另一個班到深夜,沒薪水、沒休假,只因為我是「媽媽」。
老三升小六時到美國舅舅家住一個暑假。有一天我突然想到這個「希望」,下班後一個人到附近公園散步,走著走著,突然想到,平常這個時間,我都在廚房裏忙著煮晚餐,孩子在客廳或房間裏做自己的事情,全家等著吃我煮的晚餐,今天我在這裏散步是幸福(不用煮飯),還是淒涼(自己一個人)呢?那個幸福、溫馨家庭的「表象」已變成堅固的習慣,深深植入我的生命中。
比計畫提早一年離開家
兒子高三時,因為一件意外,我坐在警車上離開家的路上,心裏的感覺是「無聊」,事情會一再重覆,我決定不再回去。不久前我在門口,請兒子幫我將背包拿出來給我時,他哭我也哭,我抱著他說:「你很乖,你很好,媽媽會一樣照顧你的。」再之前幾小時,他一直待在情緒失控的爸爸身邊,一再說:「你不要這樣,媽媽有煮飯,我們可以一起吃飯……。」我鎖在我當書房的大女兒房間,想了一陣子,我今天不能待在這裏,我要出去,於是撥手機報警。
原來的打算是,我保持了高雄每年3個月的寫作班,兒子上大學後,藉口高雄有工作,移居到高雄,兒子回家時,我再回家。沒想到,提早了一年,那不是我願意的,我願意陪他到離家時。不過也還好,爸爸會照顧他,高三在學校有晚自習,晚上9點多才回家,週末約他出來吃飯,講講話。這年頭有手機、email、MSN等還真好,不像古時候,連通訊都掌握在某人手裏。
先住弟弟家,後來有親戚出國,家中沒人,我去借住了一陣子。後來決定在孩子容易來找我的地方租了一間小套房,自己過日子。孩子來時,我用電鍋和電火鍋在鐵窗上炒菜,煮出三菜一湯,我笑說當媽媽的人什麼都難不倒的。
第二年遇到了成長班老師,原想已經出來了,只要兒子上大學,就託律師跟他提離婚。幾個月後,終於承認自己有問題,不是出來就沒事了,去上了成長班,然後成了諮詢師,繼續讓自己更好。
離開家,將「自我」長好
我一直想不通,我做了所有的事,為什麼他對我那麼不好?一年後,想通了,原來是讓我離開家,做自己的事情,我的諮詢師志業做得很好,陪伴個案改變,也繼續讓自己成長。
我離家後,感覺到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我才知道我堅持要陪兒子長大,不離開(也不知道要怎麼分開),但夫妻兩人間的冷漠、不溝通,時而吵架、衝突,給孩子很大的壓力,家中每個人的自我和人際關係都扭曲了。在多年的痛苦中,我很清楚,繼續或離婚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要面對的問題項目不一樣。
兒子的同學媽媽是我學妹,曾說:「庭庭到我們家玩時,看到我和我先生的互動,他跟我說:『我爸爸媽媽都沒有這樣。』」我回答她:「是喔!他三歲多時,我們就絕裂了,他沒看過我們正常互動的樣子。」我才想到孩子接收到的和我想得不一樣。他高中時,我特地跟他說,他爸爸媽媽自己也不會,請他去看別人家的爸媽怎麼互動。
先生出國時,孩子會跟我說,我會回去幫忙遛狗,分擔一些,並將屋內整理一下,平常我在用的東西,他們不用的話,我就帶走、回收或丟掉。
我和孩子們偶而聯絡,他們都長大了,我還是先管我自己,將自己照顧好,發揮潛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不想在我快死的時候才慨嘆什麼事也沒做。
兒子考大學,爸爸陪;志願自己填,他還是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系;去住校,爸爸送,後來我曾去學校看他。他自己在國內旅行,自己出國。以前他自己飛去美國舅舅家時,機票、行程等事是爸爸弄的,我好擔心,這下無從擔心起了,爸爸和女兒都喜歡自助行,那就交給他們自己了,我在這方面一點作用也沒有。
決定回家創造新的經驗
曾經我很感嘆,四層樓的房子,老的、小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房間,他還擁有一層叫「辦公室」,連客人都有,只有我沒有,我在寫作,需要獨立空間,但我「分」不到。
成為諮詢師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提高自己的價值,才有那個行動能力將一棟我名下的房子收回來,用積蓄整修成我想要的樣子,當作工作室,後面留2個房間自己用。我也感嘆,我們都將好東西給別人用,自己捨不得用,當初我宣布要這麼做時,他反對,說出租或出售都有好價錢,我不管他,這房子是退休前機關賣給我的,我付貸款,為什麼我不能用?
幾年後,因為一些原因,我自己也處理好情緒了,決定「搬」回去,只搬了個人必需品和一點衣服回去,晚上有空時就回去睡。第二天上午吃過早餐,弄完植物就出來到工作室做事。
走在到處是東西的屋內,我很感嘆(咦!感嘆第三次了),那麼多年來,我花了多少的時間和力氣打掃這房子,好像沒人需要,沒人感謝我。我到處都擦得亮亮的,連牆壁也定期擦,他還對我說:「書桌後面有灰塵。」曾經我在做完家事,送兒子上床,坐下來看書時,他對我說:「妳不應該看書。」
「為什麼?」
「應該去掃地。」我心灰意冷,第二天起,吃過晚飯後,叫女兒洗碗,我去睡覺,不管了,後來才知道,憂鬱症發作,獨自和它纏鬥了很多年。
現在沒人整理,人家還是照住。我也不用做事了,那個家(或房子)是他們的,我不在家的這幾年,他們已經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只要將自己的房間掃一掃,頂多刷馬桶、擦擦餐桌就好。老二不久後搬出去,這事她已經想了3年了,我覺得她去過自己的生活很好。
我回去後,他不跟我講話,只要我一進門,他就離開到他房間。孩子們輪番問我:「妳為什麼要回去?」「妳有自己的房子為什麼要回來?」「這是爸爸的空間,妳回來他都待在房間裏。」奇怪了,爸爸變成弱勢者了,好像在為他說話。
或許他們擔心我們衝突,或許他們自己也不自在,不管什麼原因,沒有離婚,我可以回來,這樣也好,造成「我有回來」的事實。我很自在,沒有情緒,沒有不舒服,這樣就好了,其他人的心情自己去處理,那是他們的事。我為什麼要回來?一下子也說不清楚,就讓孩子們看到事實吧!經過一段時間,讓他們明白,時間經過了幾年,事情和人都不一樣了,什麼事都沒有。老二曾說:「只要你們不要出人命就好。」是的,舊經驗是很強的。
放下那一條線,成就自己
幾年前,當我要離開台北幾天,不管是到南部、或是出國時,總會想:「我不在時,會不會有人突然要找我?」有點不安,好像我是必須隨傳隨到的人,這想法真奇怪。在心裏奮鬥了很多年,最近才不再想這事,同時很安心的告訴自己,不會的,他們有事不會找我,他們有其他人可找。
曾經將自己定位在煮飯,兒子回來時我做早餐,爸爸不在時做晚餐,後來發現,他吃飯的時間跟我不一樣,有時候有約要出去,不吃,還有我做的他不一定想吃,他們自己也會煮,就算了。我只要服務自己就好了。幸福不是孩子圍繞身邊,或有人愛我才是幸福,自己給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幸福。他們不需要我在生活上的照顧,我也省事,只要使用我諮詢師的專長,必要時聽他們說話,指引方向就好。
細數女人的家務負擔,公婆父母會離世;妻職嘛!如果分手或形同陌路,因為氣、恨、討厭等情緒比較容易將它丟掉;母職不容易放下啊!雖然知道孩子長大了,但是心中的牽掛無時不在,也容易為他們做事,只是這些照顧是孩子需要的嗎?
也是因為母職的負擔,讓女人在追求自己時要付出更多心力,有牽絆,更有藉口。沒為孩子提供生活照顧和各種支援時,那種歉疚和自責,要花多少的力氣說服和接受啊!
中年女人完成了人生世俗的任務後,最需要做的是成就自己,實現自己的夢想,除了要有很大的決心之外,如何看到眼前的絆腳石?如何將它們一一去除?希望我們中老年女性共勉之。
後記:我曾經想在我出版的第一本書的序言中寫:「謝謝你對我不好,我才想到要走自己的路,如果你對我有那麼一點好的話,我今天還在你家當奴才。」這很奇怪啊!感情好,婚姻幸福就會失去自己,如何兼顧二者,需要練很多功啊!
(作者為「魔法咖啡學苑-熟女工作坊」創辦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