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美德從表達情感做起

by 江妙瑩

正在看一部韓劇《我親愛的朋友們(Dear My Friends,簡稱我劇)》,敘述一群暮年老友在親情、愛情、友誼和生活照顧上的挑戰與思索。從輿論反應,該劇受到廣大閱聽眾歡迎,其真實呈現韓國男尊女卑社會的女性處境,事實上也與台灣父權文化相去不遠,三從四德依然是當代亞洲社會歌頌女性的美德,在2016父親節即將來臨之際,我認為父親的美德可以從表達情感做起,彰顯溫暖、關懷的特質。

父子。photo credit:flickr@Julian Povey CC BY 2.0
父子。photo credit:flickr@Julian Povey CC BY 2.0

我劇敘述6女2男共8名老人家與其子女之間面對疾病、死亡、孤單、樂活等問題時,展現十分細膩動人的情感。這8名高齡好友,都是小學同學及其伴侶,畢業後雖各奔東西,但仍維持固定聚會,友誼深厚。其中一對夫妻金石均(申久飾)和晶雅(羅文姬飾)演活了男主外女主內、男尊女卑雙方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互動,身為長媳的晶雅,因無法生兒育女遭到婆家人虐待,石均帶著妻小搬離原生家庭,晶雅仍得每天回婆家為公婆、小叔們煮飯、洗衣服,整理家務。

搬離婆家後的晶雅,仍然得不到獨立自主的空間,丈夫石均掌控著家中生計大權,即便在外買零嘴吃,仍得自己付錢,逆來順受的晶雅只能依靠到已婚女兒家中做幫傭,賺取生活費及支付中風臥床媽媽的安養費用。

劇中,石均不斷貶抑晶雅「整天只會吃、沒腦袋」的家父長權威作風令人印象深刻。暴怒、指責、忽略兒女與妻子的需求,是這名自居家中上帝的男子所展現的特質;其中一幕,年輕時的石均面對大女兒哭訴老闆兒子性侵她時,做父親的第一個反應是指責女兒:「為何穿裙子?」當女兒告知是穿褲子時性侵的,石均卻轉頭選擇漠視女兒的痛苦情緒,女兒得不到父親的同理、支持後傷心離去,自此種下父女長期的疏離情結,即便後來石均冒著被開除風險痛打老闆兒子的憤恨情緒,也從未在妻女面前說愛。有人問他為何不告訴女兒,石均的回答是:「從小沒有學習到,不知如何啟口。」

石均無法表達內心情感的父親形象,令我連想到最近閱讀的《不再沉默》,作者陳潔皓分享自己童年遭受性侵害的自我療癒歷程。當成年後的陳潔皓鼓起勇氣向家人坦述埋藏內心深處的性侵遭遇時,父親的回應也是冷漠以對,忽視成年子女的傷痛心靈。陳潔皓終而選擇與家人決裂的不幸結果。

88父親節將近,百貨賣場紛紛推出各項促銷優惠活動,各地機關團體也舉辦模範父親表揚,有的父兼母職、有的照顧特殊兒……台北市政府也宣布成立首個「男士成長暨家庭服務中心」,讓男士們能有抒發壓力、學習交流的管道。在歌頌讚揚父愛偉大的同時,我主張父親柔軟、溫暖、關懷、同理、支持兒女的美好特質能夠一併在父愛情懷中彰顯出來,而這些特質並非從天而降,必須從男孩階段開始學習、認知與練習得來。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