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課題:婚姻經營與孩子性教育
by 陳雅馨
台北晚晴婦女協會(簡稱晚晴)今年(2016)從6月份開始與不同學校聯繫進入校園演講關於婚姻經營的講座(見 前進校園,晚晴開設家長關係工作坊),對象是針對家長,有些學校則會跟晚晴聊到學校志工家長團或是家長成長班的家長,婚姻中多多少少也會遇到一些磨合、溝通的狀況,我們因而整理出家長們的期待。
婚姻和性需要被教育
在與不同學校聯繫為家長辦理講座的過程中,學校希望晚晴來談如何重拾婚姻的熱情,或是保持婚姻經營等相關議題,家長會總幹事表示,許多家長在面對婚姻不同的挑戰,像是家務的分工、經濟的支出、孩子的成長及管教方式,多少會有意見不合、爭吵的時候,進而影響到婚姻的經營,萬一在某次事件的爭執產生了解不開的結,溝通無效,雙方便會漸漸失去對婚姻的熱情。
而身為家長另外一個煩惱是,孩子身處在網路媒體科技發達、性知識容易取得的環境中,該怎麼去面對這樣的狀況,也是非常棘手的議題。
台灣婚姻制度的脈絡
晚晴服務有婚姻困境的大眾已20多年了,從過去服務個案經驗的累積和資料來看,一段婚姻的結束,不單單只是配偶外遇,而是是雙方長期溝通、磨合累積下來的問題,但婚姻中許多不平等的觀念,及社會定義婚姻的失敗,往往歸責於女性。
由於社會的進步及變遷,雙薪家庭為現今社會上多數的家庭結構,在面對女性大量投入就業職場,及自我意識抬頭、性別平權的倡議,傳統中的婚姻觀念,像是「女兒嫁人,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男主外,女主內、男性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女性的天職是照顧孩子、照顧公婆、打理家庭、男性通常為家中的決策者,女性無法享有同樣的權力」等傳統觀念,開始備受挑戰、動搖。
進入婚姻對男性來說,多一個人賺錢養家並照顧家裡,家務事不用負擔太多,甚至理所當然的認為不用承擔照顧的責任,好處大於壞處;但對女性來說,進入婚姻可能會面臨放棄工作事業,必要時還得扛起照顧孩子到照顧夫家公婆,壞處大於好處,當雙方無法有效溝通、無法體諒彼此、或者一方總是委曲求全的角色,問題日積月累,造成婚姻關係出現裂痕,進而影響到婚姻的品質及離婚率的增加。
婚姻應該為互相尊重、平等的關係
一個良好的婚姻關係,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且相互平等的互動關係上,面對家庭的分工及婚姻中的各種挑戰,應該是不分你我、共同合作、共同承擔,當意見不和、溝通遇到瓶頸時,該怎麼去解決,也是要去探討的,如何破冰,再繼續一起經營整個家庭和彼此的親密關係,是婚姻關係中基本的挑戰題。
晚晴以往都是提供法律諮詢、婚姻協談、支持陪伴團體等服務,提供給婚姻遇到狀況或是遭到婚變、失婚的大眾,也因為在服務陪伴的過程中,看見許多個因為傳統婚姻觀念的根深蒂固,產生不平等的對待(婚姻暴力、婆媳問題),在婚姻中時常委曲求全、忍氣吞聲,或是內心自我跟傳統婚姻賦予女性角色的定位在拉扯,讓晚晴更了解到,現今社會對婚姻的價值觀,對女性還是有苛刻的要求及不平等對待。
晚晴決定以走入校園、走入社區,讓大眾知道互相尊重且相互平等的婚姻關係,是經營婚姻關係非常重要的基石,也期待性別平權真正能從家庭落實開始做起。
難以啟齒的「性」
孩子在青春期甚至更早,便對情感或性開始產生好奇,但孩子不會跟家長聊到性,家長更不可能會跟孩子主動談到性,但還是會擔心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對性有些錯誤的觀念、或是嘗試。
晚晴的姊妹分享在教養孩子時也會遇到類似的煩惱,小惠(化名)是晚晴的資深志工,女兒是大學生,兒子為國中生,三人感情很要好,兒子在追求女生的時候,會尋求媽媽的建議,像是女生怎樣的表現才是喜歡自己、怎麼約女孩子出來約會等,兒子在國中的階段,學校已經有做性教育的部分,自己身為母親也不好去跟男孩子主動講到性的部分,但當兒子有問題或是情感方面的請教,自己一定是會陪孩子聊,在面對女兒青春期的發展和交友狀況,自己則會特別關心,希望女兒在面對情感關係的發展時,要好好保護自己的身體,不是跟女兒說禁止發生「性」關係或是說「性」一定就是不好,而是希望女兒主要是以自己的身體健康為出發點,要小心,要做好防護措施,讓女兒知道,情感不是人生的唯一,保護自己最重要。
晚晴的期待
施寄青老師過去到各地演講,不斷在宣導女人當自強以及性別平等的概念,晚晴的志工看過這麼多遭受婚變、失婚的故事,到現在還是層出不窮,差別在,現代女人勇敢為自己站出來,但是問題依舊在於性別平權的概念,並未落實完全,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依舊看得到許多性別的刻板印象,現在的婚姻中也是如此,婚姻應該是一件幸福美好的事,家庭是支撐社會最基本的單位,我們應該從婚姻中的互相尊重、相互平等的概念去落實。
延伸閱讀
(作者為台北晚晴婦女協會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