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自治+非營利,以蘭州國中與重慶非營利幼兒園合作為例
by 陳竹儀
為了解決國內少子女化的問題,減緩年輕父母的育兒壓力,改善國內幼托環境,政府宣示將逐步達成全國各縣市幼兒園公私比4:6的決心,持續推動非營利幼兒園政策。對於這個有別於公立與私立的非營利幼兒園,許多人感到陌生與好奇。目前全國共有50家非營利幼兒園,教育部並宣誓,至109年還要再設立100所。婉如基金會長期推動公共托育政策,並積極投入現場,推動社區自治非營利幼兒園。我們實際調查發現,能否取得合適的場地是推動非營利幼兒園最大的關鍵。
一直以來,中小學對於社區居民而言就不僅只是校園,尤其以人口密集的都市地區來說,開闊的空地相當稀有,充滿自然景觀、操場的校園,原本就是鄰近社區居民難得的休憩空間。在少子女化的影響下,如何活化校園一直是各級教育機關積極思考的方向,而各校為了避免減班、關校,無不積極爭取資源、努力發展特色。台灣正面臨高齡化、少子女化的考驗,如何可以解決人口危機、又能充分利用、活化校園空間?設置非營利幼兒園其實是一個非常值得努力的方向,因為藉由公共托育機構的設置,才能減輕年輕家長在幼兒學前的托育壓力、讓年輕家長能安心兼顧工作與育兒的效果。如此一來,才會產生人口逐漸成長的正向循環。
許多學校及家長對於幼兒園進入校園仍有不少擔心,諸如:
「孩子的年齡層差距這麼大,該如何共處?國小或國中生會不會在進行體育活動時,不小心弄傷小朋友?」
「幼兒園的接送時間和國小、國中不同,會不會有不明人士趁機混入校園,造成學校安全的漏洞?最近校園安全事件這麼多……」
「空間分享出去之後,是否造成教職員、學生能用的空間越來越小,導致影響未來的校務開展?」
對於一些學校的擔心,蘭州國中江幸真校長表示,其實無論幼兒園或國中校方的目標都是一致的,就是「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幼兒園是在做重要的啓蒙教育,而國中則是要面對狂飆期的孩子,兩者都是為了要培養未來的主人翁。對江校長來說,因為她在接任時,重慶非營利幼兒園已經在蘭州國中,所以她很自然地把幼兒園視為蘭州國中的一份子。也是因為前人的積累,讓蘭州國中與重慶非營利幼兒園逐漸摸索出一個共處模式。江校長說,在與重慶幼兒園的互動上,她秉持著維護學校學生學習權益、保障校園安全的原則,持續與幼兒園發展更好的合作模式,共享教育資源。
以校園安全為例,由於幼兒園的門口就在停車場旁,幼兒園的家長多少會擔心發生意外。江校長表示,因為基於安全,在他堅持全校落實人車分道,勸導教職員,平時若無必要,多走幾步路。同時也與幼兒園協調,在門禁管制上配合校方的登記流程。而在防災演練的部分,校方與園方也必須相互交流,以確保若意外發生時,避難路線不至互相干擾。
許多私立幼兒園缺乏室外活動空間,但在重慶的孩子非常幸福。在與校方協調後,重慶的孩子不但可以在操場跑跳活動,蘭州國中校方更樂於和重慶孩子分享豐沛的自然生態。江校長說,蘭州國中的果樹、生態池,是一個非常值得好好利用的資源,她認為,無論是國中還是幼兒園的孩子,除了閱讀書本知識之外,更需要去閱讀、接觸、探索自然,與自然的學習是一輩子的。也因此,蘭州國中深切落實環境教育、國際教育及服務學習等課程。在校內推動生態課程、帶同學實際參與淨灘活動;在國際教育部分,從國家認同開始,讓同學從認同逐步了解、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蘭州國中也與黎巴嫩、希臘、羅馬尼亞的學校進行合作課程,並推動國際筆友,鼓勵孩子加入。孩子為了想要交朋友、能夠和朋友分享生活,自動燃起學習熱情,有了動機、也了解學習英文的重要,比任何教條式的逼迫、背誦式的學習都更能有效率的學習。
國中更與幼兒園落實國中服務學習課程,讓國中的大哥哥大姐姐進幼兒園講故事、玩遊戲、教小小孩跳拳擊有氧,因為少子女化,有些國中的孩子可能都沒有和弟妹共處的經驗,但現在他們有機會和小小孩相處,同時也藉此認識並體驗幼教老師的工作。
蘭州國中很早就將自己視為社區的一份子,許多就讀蘭州的孩子來自附近社區的弱勢家庭,故學校推動夜間課程並提供晚餐,課程除了晚自習和一般提升學力的補救教學外,另有英文資優暨國際教育班的課程,一些參與國際筆友計劃的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之下,讓他們能夠介紹自己及學校、家庭、台灣。重慶非營利幼兒園的社區自治委員會則讓教育局、校長、里長、家長、園長、教師、學者齊聚一堂,藉由社區自治委員會的運作,讓蘭州與重慶更能相互了解、合作,彼此與社區間的關係也更為緊密,這便是「社區自治 + 非營利」的新趨勢。
在過去,學校總是比較個體性、一個獨立發展的單位,但因為少子女化之後,每個學校都有可能面臨到「會有其他單位進駐」一起分享公共資源,對於這樣的演變,江校長秉持開放的態度。談到未來的願景,江校長期待因為幼兒園,大家能更認識現在的蘭州,也因為幼兒園,讓家長放心生育,在未來,蘭州能夠再多一點學生、進而增班、增加行政人力、讓學校運作的更好。
(作者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研究發展部專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