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的力量
by 李惠貞
從前從前,哦不,並不很久前,有個袋鼠族(北方有佳人),他沒有生活(遺世而獨立……)她沒有朋友(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她就死了(佳人難再得)
▁摘自朱天心,袋鼠族物語〈想我眷村的兄弟們〉,1992
孩子出生以後,我,就上網上的很著迷,媽媽是個很甜蜜的身份和職責,但是有點寂寞了。初生嬰兒的生命節奏和已然社會化的成人世界完全不一樣,孩子是個迷人的小小吸奶獸,但是她需要的是大人們依著她的生物節奏全心的照護她!
在母乳網站上和很多媽媽聊天,透過討論版網站開始熟識不同的媽媽,知道在不遠的彼端,也有一個媽媽正為孩子體重的成長、喝奶的次數而煩惱,半夜哄不睡孩子而有一些些的抓狂,也有媽媽正為沒有自己的時間煩悶著,找到同伴的感覺很好!
現代生活的社區空間疏離,母親帶孩子沒有網絡,經常鎮日 獨自一個人面對孩子,是母親最容易發生的狀況,喪失語言的能力與面對自己的自信,也同時會影響母親接近公共空間的意願與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的媽媽,其實是 真的蠻寂寞的,而網路卻可以串連那麼多媽媽瑣碎的時空。而除了團體的網站,我也透過媽媽個人的小房子,自己的網站,進入到不同母親的世界。
因為在唸研究所時懷孕,我把我論文書寫的研究田野,置放在我自己的生活,不可諱言的,在研究書寫的過程,因為依賴的研究方法是質性方法,田野對我來說有無以名狀的支持,如果田野的互動夠的話,那個心理和研究的支持就會很夠!很多媽媽的網站,媽媽的話語給我很多的支持。
另一種女書
媽媽的網站呈顯的是,媽媽自己對育兒和生活的一個內在整 合的過程,透過自我書寫的能量,我覺得對書寫的媽媽和觀看的媽媽是個很大的支持。因為相較於父職,雖然女人選擇帶孩子比較沒有外在壓力比較可以被視為理所 當然,但是帶孩子被劃為無成就感的工作也是一個普遍的社會意識!透過對育兒生活的書寫像交換日記似的,透過自我的書寫與觀看別人的育兒生命經驗,是對自我 存在和肯定的支持。
在網站上發現很多書寫能力相當好的媽媽,這些媽媽敏感的 對母職和自我內在的張力,書寫自己內心的掙扎 ,我彷彿看到不同的自己散落在世界不一樣的角落。因為這樣共通的情感,每一個個人的網站就變成不同社群媽媽的小基地。我常在網路上很驚嘆,原來帶孩子那麼 有趣,原來女人即使沒有自己的交通工具,靠著大眾運輸系統還是一樣可以到很遠的地方。帶孩子是瑣事嗎?女人與孩子的事上不了台面嗎?但是我卻看到一篇篇精 彩的生命分享。
與父職的溝通
而儘管育兒的工作是傳承整個社會生命的工作,但是帶孩子還是被編派在一個角落的位置。
很多的男人覺得工作一天之後,家是休息的地方,雖然新一 輩的爸爸們和孩子比傳統的父親有更多的親密關係的建立。回到家之後,卻是覺得要放鬆自己!而女人,不管是全職媽媽或是職業婦女,經常還是那個體貼在外工作 一天的男人的人,獨自面對所有的家務。而家在有孩子之後轉變成為育兒的基地,夫妻間的親密關係也經耗損在瑣碎的育兒工作裡。怎麼和爸爸溝通怎麼拉爸爸進來 育兒的工作是很多媽媽的苦惱。
有些媽媽讓爸爸也閱讀媽媽的育兒日記,或是一起經營自己的網站,一起經歷帶孩子的過程。
進入不同的世界
透過網路的空間的網絡力量,母親的社群跨過時間和空間的 限制,以母親之間互相分享網站的方式,重寫母親的身份。網路上的媽媽社群,打破了很多媽媽角色的既定刻板的想法,將母親從個別的空間中拉出。是一個女人透 過自我的網絡重新去寫自己母職的經驗,一群女人集體去面對與詮釋母職,賦予母職的經驗權力與愉悅。
(本文作者為台大城鄉所碩士班研究生,個人網站:叮叮噹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