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性侵害防治新觀點
by 網氏
「你的好朋友今天看起來很沒精神,你問他怎麼了,他說:『我跟你說,但你不能跟別人講喔。我最近晚上都睡不好,因為我在當兵的堂哥會過來借住我房間,他會趁我睡覺的時候偷摸我的身體,我不敢亂動就一直裝睡,其實快要累死了。』」
「你可以跟她說:『我知道你可能不敢讓別人知道,但我覺得這件事情很嚴重,我們只有兩個人,可能很難解決。我也會擔心你的堂哥之後還會不會繼續摸你,這樣你就一直不能安心睡覺了。我們可以找別人幫忙,像是我們比較信任的老師,你覺得呢?』」
以上是勵馨基金會(簡稱勵馨)於5月出版的《兒少性侵害防治新觀點》一書內容,彙整多位服務社工多年來的服務經驗,從生活中的互動切入,邀請讀者一起看見熟人性侵的樣態與重要性。
衛福部針對性侵害的統計數字,2018年18歲以下受害者佔62%,加害者與受害者為相識關係者逾九成;而6歲以下兒童性侵害案案件中,加害者與受害者有血緣關係者更高達47%。讓人憂心的是,性侵害數據並沒有因兒少自我保護的教育而降低。這樣的困境,需要重新省察傳統兒少自我保護觀點的有限與不足,進而釐清其中的盲點與迷思,因此,也促成勵馨推動兒少性侵防治新觀點,強調尊重而非自我保護、強調重要他人的角色而非孩子本身的責任、提升大人的敏感度以建置友善環境。
除了前述如何扮演重要他人角色的故事外,該書另一個故事強調「大人比小孩有能力,你不用承擔大人的責任」概念,故事是這樣的:
「家人請鄰居送午餐過來,鄰居卻偷摸你屁股,跟你說:『不准說出去,你媽在外面做壞事,如果你說出去的話,你媽就會去坐牢。』」
《新觀點》一書共分為大人篇、資源篇和小孩篇等三個篇章,著重於生活實例的討論與示範演練,以及實際情境案例的回應,於是,以上故事則會告訴孩子:
「鄰居偷摸你,是他不對,你當然可以說出來。不管媽媽有沒有做壞事,那也跟你有沒有把這件事說出來沒有關係。你可以找一個你信任的人說出來!」
讓「主體性」及「尊重」等重要卻抽象概念,能成為大人與孩子於日常生活中可實踐的行動。
本期網氏,勵馨除了分享《新觀點》出版動機與內容外,雲林分事務所社工師江佩耘分享陪伴易小弟(化名)遭受同儕性侵的復原歷程,也使她看見了孩子擁有自我復原的強大力量。
文章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