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查某十週年記者會側寫

by 彭渰雯整理

台灣查某(Taiwan Women)十週年記者會側寫「台灣查某十歲了!」成立於1996年的「台灣查某」(Taiwan Women),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留學北美的台灣女生自發成立的網絡組織。十年來嘉惠無數海外留學女生,對於強化女留學生互助網絡、壯大台灣女生性別意識,有深遠的貢獻。在十歲生日這一天,「台灣查某」歷任與現任幹部多人,包括發起人洪儷倩,老幹部蕭美琴、林仁惠、范雲、孫瑞穗、吳嘉苓、彭渰雯,以及現任幹部黃寶儀、趙元梅等人,日前共同出席一場溫馨的十週年記者會與下午茶會,希望透過個人經驗的分享,繼續鼓勵台灣女生「出走」。

發起人洪儷倩在回顧「台灣查某」的發展史時指出,「台灣查某」的成立其實反映了台灣婦運的成果,因為它是由一群在台灣受到性別意識啟蒙的台灣女留學生,離鄉背井之後覺得有必要成立一個團體來串聯具有性別意識的女學生,互相打氣,進而共同成長。因此透過網路聯繫討論,「台灣查某」就於1996年5月 22日正式成立。本身擔任過「台灣查某」第一屆幹部的立委蕭美琴也指出,求學階段是人生中最具批判性和理想性的黃金年華,因此透過參與這樣一個互相支持的團體,對於性別與族群正義可以有更深的思考,也會對自己的成長有很大幫助。

去年(2004)回台灣進入「台灣民主基金會」工作的林仁惠指出,十年前在美國的「台灣學生社」曾經是留美學生關懷台灣民主的重要平台,而台灣查某的許多成員,初期也曾參與台灣學生社。但有感於學生社只著眼政治、外交議題,缺乏性別意識,因此女留學生覺得需要另外成立一個團體,同時關懷政治、外交、性別等領域。

台大社會系副教授吳嘉苓則指出,不論是台灣查某或各校的女研社,往往比聯誼、娛樂取向的學生會更關懷台灣社會議題,並且讓參與者得以發展出新的女性主體意識,解構西方中心的學術世界。例如1996年中國對台灣試射飛彈時,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就是由女研社發起校園的說明會及遊行抗議等活動,學生會則只是被動的跟著行動。

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范雲特別提到留學生的「認同」啟蒙。她指出,許多留學女生到了國外以後,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的身分和女性的身分都很重要,因為在強調自己是台灣人的主體性的同時,並不希望落入父權的民族主義思維,「台灣查某」則讓具有這樣意識的女生得以集結。即便回到台灣以後,還能憑著這樣的正義感,在不同的角落耕耘。

去年剛學成回國的台大地理系博士後研究員孫瑞穗也說,出國的經驗讓許多人對於性別、族群和階級的分析更為敏感。一個本來在台灣可能是菁英階級的女性,出了國以後突然變成了別人眼中的亞洲女人,也要面對在該國原本存在的對於有色人種的歧視,但這經驗是很寶貴的,可以讓人進一步可以思索這些區別「他者」的界線是如何形成的。

參加十週年記者會的還有目前仍在美國留學的黃寶儀和趙元梅。她們指出,原本以留學北美的碩、博士班女生為主力的「台灣查某」,近年來有了一些擴展。例如每年一度輪流在美國不同的大城市舉辦冬令營,現在有來自英國、愛爾蘭、荷蘭的女留學生報名參加。還有一些男生也成了冬令營的熟面孔。此外,現任幹部也開始努力改變過去參與者集中於碩博士階級的菁英取向,有鑒於愈來愈多的台灣女生出國唸大學,「台灣查某」希望能夠擴大串連這群年輕女生。

「台灣查某」的固定活動除了年度冬令營之外,每年春季、冬季會舉辦性別議題的全美校園巡迴演講,講者都是「台灣查某」的幹部或會員。2000年「台灣查某」集結了五十位台灣留美女學生的心血,共同出版了《台灣女生留學手記》一書,從學習、認同、愛情、生活、旅遊等五個面向來剖析留學生活,更是有識的女生和男生留學必帶的參考書之一。

另外,幹部們每年暑假也會趁著回國期間,在台灣舉辦「留學講座」,讓準備出國的女學生可以藉此得到坊間留學指南以外的,具有性別和批判意識的留學資訊和know-how。對於「台灣查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加本週末在台北舉辦的年度留學講座,或者上網:http://tw-women.Formosa.org(2009.11.10已移除)獲得更多訊息。

(作者為世新大學行管系助理教授)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