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齡/肯納親子打造快樂叢林

by 張瓊齡&肯納莊園家長群

前言:本專欄為雙文章,第一部分緣自我接受肯納自閉症基金會委託,為肯納家族撰寫打造雙老家園的故事,專欄內容為我原本寫進《孩子,我要和你一起老去:打造愛與夢想的肯納莊園》書稿,但後來被編輯抽掉的遺珠;第二部分則是我透過對肯納家庭的接觸,對自己和母親之間親子關係的思考和醒悟。

疫情期間,肯納親子打造快樂叢林,圖一。肯納基金會提供

【PART I 孩子,我要和你一起老去~疫情期間,打造肯納親子的快樂叢林】

by 肯納莊園家長群

新冠疫情使得入住肯納莊園的進度必須往後延,各項親子聯誼活動也一度轉為線上。為了讓肯納青年習慣親近土地,進而能夠享受、體驗自然,肯納園社企夥伴和志工們聯手打造「肯納快樂叢林」,這個打造工程,將一直延續到入住之後,直到成為生活日常的一環。且透過肯納莊園家長們的手記,見證「肯納快樂叢林」成形的過程。

2021/5/14 by 志華

新冠疫情忽然間升溫,心裡也不時浮現著忐忑、不確定,經常事情做著做著,就想刷一下手機看看疫情新聞,期待看到疫情減緩的消息。雖然心情如是,該進行的事情依然得持續推進。

一早,肯納園社企夥伴兵分兩路,分別從內湖、新店到達龍潭肯納莊園。本日的工作目標是簡單整理「快樂叢林」場地,確認分區規劃的位置。

「快樂叢林」在哪兒呢?就是肯納星語小站後方的一片小樹林。

與我們一同工作的還有顧問——陳建志教授和工作帶領老師小寶。整裝後,戴上手套袖套斗笠穿上雨鞋,一組人清理靠近快樂叢林旁日後將作為工具室使用的溫棚,另一組人,清理未來的「大樹講堂」空間內的雜草和芒草。

初夏略嫌悶熱的天氣裡,兩組人馬很快地大汗淋漓,但只要進入大樹區域的人,都忍不住要說:「啊!有樹真好,好舒服。」一個半小時的勞動後,工具室和大樹講堂已粗具雛型。

環顧小小整理後清爽的林子,坐在倒下的樹幹上,滑滑手機,暢快無比,暫忘疫情。

想像著未來和孩子們一起在大樹的庇蔭下育苗、搜集落葉、喝茶聊天,開心舒爽了起來。

2021/7/8 by 張慧萍

一早,依舊是肯納園社企的張維華總經理帶著同仁們一起挽袖整理農場,在小寶老師帶領下,大夥兒從認識農具使用、農事分配,展開半天工作假期—環境整理。

一組夥伴冒著紅火蟻可能的攻擊,小寶老師、美攻、小平在烈日下一一拔去樹苗區的雜草,星語小站旁原有半人高的雜草,經小寶老師除去後,門面感覺精神起來!另一組則在張總、建華、筱石的合作之下,完成溫棚丈量,還學習用鋸子鋸開木板當底座——第一次使用鋸子真的好辛苦,汗如雨下,還要費好大的勁呢!大太陽曬得人臉發燙頸部發熱,卻沒退卻大夥兒的一片熱忱,充分展現肯納人的「硬頸精神」。

再難再累的夢想,都來自一點一滴的耕耘前進。

「肯納快樂叢林」,一步一腳印的揭開序幕了。

疫情期間,肯納親子打造快樂叢林。圖二。肯納基金會提供

2021/7/25 by 蘇惠君

疫情終於趨緩,儘管還在三級警戒的尾巴,忍不住還是來農園晃晃。

這段期間人類受疫情所苦,而農園裡的草木依舊一如往常快樂生長,生意盎然。

人多就多做一點,人少就少做一些,有幾隻手就做多少事,只想軟爛休閒也歡迎。大自然不會給壓力,歡迎各種狀態的你投入它的懷抱。

這麽悠閒地想著時,一晃眼竟然也砍了好多竹子,看著一根根竹子修掉雜枝後整齊跨在樹上,心情跟著舒爽起來。

2021/8/21 by 蘇惠君

入秋了,天氣卻還是炎熱,肯納快樂叢林終於正式讓親子加入農活行列啦!

六個家庭,搭配幾位志工及小寶、惠君兩位工作者,也算陣容浩大——別擔心,離防疫規定的人數,還差很遠啦!

第一個任務是鋸竹子、修整竹林,鋸下來的竹子準備拿來做圍籬。小寶老師順便帶領大家認識園區裡的竹子,隨意找到的就有三種。第二個任務是種樹,大家用圓鍬一鏟一鏟挖土,親手在實驗蝴蝶園區種下二棵香水檸檬、二棵西印度櫻桃。執行農園任務之餘,也不忘放鬆一下。小寶老師從園區裡採來、管徑比較大的刺竹,鋸切後成為花器,再讓大家搭配隨手採集的野草植物,就是美麗的景觀盆飾,這才發現很多人都有插花天份呢!

曬一點太陽,流一點汗,餵一點蚊子……(噓),中午有帥媽贊助美味午餐,慰勞每個人的肚子。勞動之餘,大家也從中得到身心放鬆,同時一起為這片農園產出更多發想。開工第一天就這樣身心飽足地度過了。

疫情期間,9月26日肯納親子打造快樂叢林。肯納基金會提供

2021/9/19 by 志華

中秋連假第二天,高速公路車行意外的順暢,到了農園,大家先把花架下的雜草清除乾淨,再架上五張攀爬網,撐起大陽傘,為9月26日的活動預先打造出稍微舒適的農作環境。

下午,鎮宇一家意外造訪,他們讓家裡陽台上的植物們提早移居到快樂叢林,希望植物們在有陽光沃土的新環境長得更好。枇杷、蒟蒻、發財樹、左手香、火鶴花…經過小寶老師換盆後,先暫居在溫棚裡,鎮宇媽則在陽光區挖了樹穴替柚子樹安頓好新居。

之前缺乏常駐的人力,快樂叢林的計畫只能緩慢推行,9月17日,來了一位好幫手,立馬加快了腳步。這位好夥伴是十多年前曾參與「花蓮肯納園」的「四叔」,目前暫租住在社區家園(親子住宅),未來將負責家園的安管與總管,也擔任快樂叢林的植物養護與動物餵食及活動協助。

家園建造期間,家長們都在比賽誰要率先入住,想不到,四叔才是入住社區家園的第一人呢!這天四叔在林子裡採收到一顆超大的麻竹筍,立即轉贈給鎮宇家,鎮宇媽可要記得回報味道如何喔!

快樂叢林,等候大家一起來體驗各種驚喜!

2021/9/23 by 志華

一早抵達快樂叢林,趕緊去看看四天前在花架裝設的攀爬網有沒有發揮功能。一看之下,嘴角微笑,攀爬網旁的蝶豆花和金銀花的觸鬚沿著網子逐格前進,像是在一來一往的對話。

我吆喝著妞妞到溫棚裡,一起把小寶老師前一日鋤的雜草從溫棚搬出來,堆置到空地上。才完成一個溫棚的工作,就被妞妞展開碎念:太熱、草太多……我趕緊開溜。

一會兒,只見四叔拿著大籃筐走來,把妞妞帶進第二個溫棚,接著到第三個溫棚……妞把雜草放進籃筐,四叔接手把整籃的雜草倒到空地。帶領的人換了,流程改變,工作順利完成,身為媽媽的我也不必忍受碎念……嗯,這就是農場的妙用之一!

小寶從淡水帶了6隻雞過來,暫置溫棚裡。探視這些雞朋友時,竟在草堆裡撿拾到一顆蛋。走在溫棚裡,明顯的感受到高溫,即使打開溫棚的門也很難降溫,熱得雞朋友都躲在種植架的下面不願意出來。小寶在溫棚裡來來回回踱步,思考著如何能降溫。午餐後,社企同仁來訪,小寶靈機一動,請大夥幫忙把原本在田地上的一片遮陰網齊力展開,清除雜草後,再合力把遮陰網掛到溫棚上面、固定住。這個過程雖搞得每個人都灰頭土臉的,但是雞朋友們紛紛的露臉,開始吃食地上的菜葉,果真有效的降溫了。雞朋友們開心,大家都開心!

2021/9/26 by 蘇惠君

原訂月初的活動因颱風取消,9月下旬再度召喚大家來龍潭,一整天都是編織活動。

早上做的是植物攀爬網編織。緊鄰大馬路、農園路口旁的植物攀爬架下方,先前已種下金銀花及蝶豆花,借助大家的手幫植物編織攀爬網,等植物爬滿棚架開花,除了遮蔭,還是相當吸睛的綠色隧道呢!

攀爬網編織看似不容易,但拆解步驟後,靠著大家的合作,倒也慢慢地把一條條的繩線,逐漸化成方格,逐漸成網。格子有大、有小,線條依每人手法不同呈現各種不規則。

「怎麼辦?我的網子有點垮……」

「我們這邊跟隔壁好像不對齊….」

「喔喔,其實沒關係啦!就當藝術創作,每個人各有風格;不管編成怎樣,最後植物都會爬上去,遮蓋起來就看不到囉!」

於是這個早上,包含大朋友、家長、志工,你一手我一手的,合力把網子編了起來。享用午餐前,小寶為大家介紹五位新來的雞朋友,其中一隻「睡醒沒梳頭」的名為「美女」,一隻則是有著貓毛般膨鬆柔軟的烏骨雞。從來沒想過雞可以像貓一般抱在手上,像寵物般乖乖聽話,還願意讓大家摸。雞朋友是雜食類動物,可以協助友善循環農場的廚餘與多餘葉菜,還有生產雞蛋的重要功能,當然也是陪伴大家的好夥伴。中午依舊有帥媽準備的美味午餐,流汗後的餐食總讓人覺得特別幸福。

下午則是邀請到林三元老師來教大家做草編。曾任中華電信基金會CEO並曾在多家知名企業任職過的三元老師,退休後化身為幽默風趣、無所不編的草編達人。在他的巧手下,常見的野草化為栩栩如生的各種動物、昆蟲、甚至是牙刷,大家驚呼連連,編到欲罷不能,透過草編活動,也間接認識了各種植物。下次想請三元老師帶大家到快樂叢林走一圈,說不定真能利用叢林裡的植物,編出肯納莊園特有的作品呢!

經歷了編來編去的一天,覺得自己跟蜘蛛一樣,搞不好人類也具有編織的本能,只是需要被喚醒。早上的共同合作,下午的獨自進行,不管甚麼形式,看到從無到有,看到驚喜。

夢想的編織,也是這樣吧!

2021/10/16 by 蘇惠君

天氣漸涼,正是來農園晃晃的好時節。10月的快樂叢林活動是種蘿蔔,報名人數超出預期的多!

「說到蘿蔔大家會想到什麼食物呢?」小寶老師問。

「蘿蔔糕」、「關東煮」、「菜頭粿」,講到吃,大家非常踴躍回答,一邊想像食物的美味,一邊挽起袖子躍躍欲試。

種蘿蔔看起來容易,卻有很多前置作業得做。首先是整地,還要做畦,勞駕多位爸爸輪流體驗了駕馭小牛翻土,看到小牛好好玩,連大孩子也忍不住想體驗呢!整地的同時,其他人也沒閒著,先種菜苗,種了福山萵苣、初秋高麗菜、蔥,也播了一些翼豆(楊桃豆),大家分組分頭進行,趕在烈日當頭的正中午前完成。午餐依舊由帥媽為大家張羅超厲害的便當,還有肯納農場沈老師贊助的青菜、牛腱,以及鄭爸做的好吃饅頭。

吃飽喝足,下午開始種蘿蔔,為了鼓舞士氣,還插播熱壓吐司活動!小寶老師巧妙地藉著保特瓶,教大家如何不費力又有效率地挖洞、量測距離、播種。在大家攜手合作之下,長長的三條菜畦沒多久就播種完成,之後澆水,拿著裝著蓮蓬頭的水管將水噴灑出去,在陽光照射下,水霧瀰漫之中瞬間形成彩虹。蓮蓬頭水管讓澆水不再是苦差事,更成為人人愛不釋手的療癒體驗。

這次播下的蘿蔔有兩種,早生種1個多月能收成,晚生種約莫2-3月後的冬天也能採收了。大家就等著十二月相約來拔蘿蔔吧!

疫情期間,11月20日肯納親子打造快樂叢林。肯納基金會提供

2021/11/20 泥水趣 by 柯菲蘭

晨起,窗外雨聲淅淅。今天的快樂叢林,要如何在雨中玩農事呢?且看小寶老師及志工們變法了!

一到龍潭,但見一片風和日麗的好天氣。

先跟著小寶老師,巡了一圈溫室與上個月種植的果樹&蘿蔔,再鬆一鬆小腿高的壠土,播下種子,預約下一次的七彩蘿蔔。

面對少做農務、好逸惡勞的孩子們啊!父母只能不斷用「再等一下,就要吃飯了哦」!哄著,聞言,大家都低頭抿嘴一笑。咳!我們的孩子——都一樣嘛!

下午大家換了短褲拖鞋,準備赤腳踩出一畦的泥水田,為種植水生植物備用。我們的孩子,愛乾淨者,有之;觸覺防禦者,有之;不習慣赤腳者,有之;如何說服他們赤腳泡在兩條水龍中“紡”踩出濃濃的泥水漿?用的還是「等一下,吃蛋糕哦!」這一招,以及父母和志工的身先士卒。

踩著!踩著!踩著!第一次赤腳踩泥巴的大孩子們,笑出一個又一個大大的笑容。

瓊齡認為,有時候,閃避也是種方法,並不是凡事都要正面交鋒才是勇敢。Photo by Josue Michel on Unsplash

【PART II 瓊齡心內話~一場遲得剛剛好的分享】

12月1日晚上,我前往板橋社區大學在忠孝國中的校本部,赴一場因為疫情延後了半年的演講。

原先在6月談定的講題是「偶然參與世間事」,主辦單位本來希望我透過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與1970~2020年代間臺灣部分社會議題的連結。只是,經過了臺灣5月份起始的這波新冠疫情三級警戒後,讓我更加有感的主題是疫情期間和媽媽相處的感觸,主辦單位也從善如流將題目調整為——「相愛不易,相處更難!——親子共老真心話大冒險」。

既然要講述這個主題,自然就是會揭露私領域的一些事件做為案例,對我媽媽來說,把私領域、尤其不是光鮮亮麗的事情公開講,是「卸世卸眾sià-sì-sià-tsìng」(華語:丟人現眼)的行徑,然而,對我來說,透過適當的主題對大眾分享,輔以實際發生在自家的事情做為案例,卻是我一直以來公共參與的模式之一。

兩小時演講結束後,一位才剛剛退休一天的聽眾私下詢問我,是否可以給她一些建議,讓她的退休生活更充實。她提到過去有當志工的經驗,但言下之意,似乎她樂意直接服務有需求者,然而當她看到NGO的員工把一些該做的事情交給志工做,自己卻似乎一付落得清閒的樣子,會她感到不舒坦。

她說話的時候,我感受到隱隱透出的怨懟之氣,就跟她說:「倒也不一定是當志工。有些人退休後,迫不及待用當志工、上課、旅遊……種種行程把每天的時間塞得滿滿的,表面上似乎過得很充實,但實際上卻像是換一種方式在『工作』,差別是沒有收入而已,這樣,並沒有真正讓退休成為翻轉人生的機轉啊!」我建議她,如果大半輩子都在工作,從來也沒有好好的休息過,那麼可以透過一些課程或是工作坊的模式,幫助自己找到心裡面真的想做,卻總是沒有機會去實踐的那些事情吧!若是不知道去哪裡上這些課,可以跟社大建議,請社大規劃開設這樣的課程吧!

待我步下樓梯,一位方才聽講的年輕小姐和我在樓梯間相遇,或許是受我演講的內容觸動、而我自我揭露的程度也夠坦承吧!對著萍水相逢的我,她也直接毫無保留地說出目前的困擾,以及內心最深的痛。

這位朋友不是社大學員,這回是破天荒應姊姊之邀來聽講,她說如果這場演講在臺北,就覺得太遠也不會來聽了。她是位勇敢的,未成婚生女的年輕媽媽,認為無須為了一個不適合的人結婚,也無須因為沒有婚姻就犧牲一個無辜的生命,選擇獨自迎接孩子來到世上,也因著這個選擇,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即使是生活在思想相對開放的臺北地區,除了這位會幫忙分擔她帶孩子的姊姊,她還有另一位手足是社工師、也會傾聽與支持,她還是承載了許多微歧視和無心造成的言語暴力。

自從當媽媽之後,已經沒有辦法只是為了追求高薪、衝著好的福利,待在過去她單身時期可以勉強忍受、需要付出過多情緒勞動的職場裡了。週邊的人,絕大多數都提醒她為了養孩子,要趁年輕多賺錢,不能動不動就離職,或者,「以前可以做,現在為什麼不可以」?「人遇到困難就是要設法突破、努力克服啊」!這些字面上正知正確,甚至像是勵志的話語,字字句句都成為一種磨難,揮之不去。

看著這位心裡受苦的朋友,想著我們這個社會氛圍對於單親媽媽的支持還是不足,或者,不清楚社會資源的人,即使有支持系統也不知道如何運用。我建議她先接觸協助單親的組織,至於工作,需要優先考量的是能否適合現階段的身心狀態,以及能否兼顧母職,而不是選擇一份得拚盡全力才能顧及的工作。「得自己足夠強壯,才有辦法抵擋得住雜音。如果覺得抵擋不住,那麼就閃避吧!有時候,閃避也是種方法,並不是凡事都要正面交鋒才是勇敢」。似乎,我的回應超乎她的想像,似乎大部分的人都要她去拚搏或奮戰。

大部分的聽眾,或許只是來聆聽一場他人的生命故事,度過一個不是待在電視機前的夜晚,但有些人,或許在這兩個小時的過程中,內在某個部分被擾動了,我和這位年輕的媽媽在校園中聊了快一小時,直到校園警衛必須下班了,我們才各自離去。

這是一場晚了半年的演講,但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遲得剛剛好吧!

關於作者,瓊齡如此自述:

只要一陣子沒見,就發現她怎麼又換了身分。

1991年從林口長庚兒童病房展開志工生涯;1992年進入社會就涉入非營利組織領域;2004年透過國際志工服務與世界連結(前述幾項是歷史事實不會異動)

2020年以臺師大研究生身分到金門大學當一學期交換生。偽出國,真longstay。

2021年5月,新冠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後,多與母親窩居家中,乃至於成為全職媽寶。

2021年6月,《孩子,我要和你一起老去》出版,和肯納家族一起連結世界。

[1]《Blob Tree》源於英國,是「情緒管理」課普遍使用的工具,尤其是針對不喜歡或不擅以言語表達內在情感、或較為內向的學童,藉由標示出圖中不同人物所處的位置和動作,可大致看出其狀態和問題,如今使用者並不侷限於孩童,也適合成年人。這次在芳療工作坊的使用方式,就跨了三個時間向度,有助於參與者自我整理、釐清在不同階段的變化。

瀏覽【話說,雙老這件事】更多文章

其他專欄文章在此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