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數單親兒童自認幸福

by 向晴中心

政府統計資料指出,台中市至93年底離婚人口占總人口比率為5.31%,若再觀察台中市人口的粗離婚率,從80年每千人1.58對,增至93年每千人 3.19對,明顯上升近兩倍,高居台灣地區第四位;從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台中市單親家庭正快速增加。為了更積極協助台中市單親家庭的家長與兒童,解決其身心問題與困擾,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以下簡稱兒盟)自93年起承接台中市政府委託辦理「台中市向晴家庭福利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向晴中心),期望透過直接服務,與單親家庭共同成長。

向晴中心為了更瞭解台中市單親兒童的現況,特別進行此次調查,由兒童的角度觀察台中市單親與雙親家庭的生活狀況、家庭社會支持網絡、兒童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等面向,藉由實證資料之比較分析,據以規劃、提供更多對單親家庭有效的協助。

向晴中心隨機抽樣24所台中市公私立國民小學,於95年 4月4日至4月15日期間,針對各校五、六年級學童進行普查,本調查總計發出7507份問卷,共得到6,68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89%,在信賴區間為 99%的程度下,抽樣誤差為±0.01。透過問卷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本調查希望獲得第一手台中市單親兒童的需求與感受,並站在兒童的觀點,瞭解單親家庭所需的服務,積極落實倡導「單親無所畏」、單親家庭也有幸福權利之優勢觀念,讓社會大眾亦能以尊重與平常心來看待單親家庭,進而促進單親家庭自我認同與社會參與之自信。

台中市單親家庭比例偏高,平均每7位學童就有1人是單親兒童

依本次調查資料分析台中市國小學童家庭狀況發現,共有 966個單親家庭(含離婚、分居、喪偶、未婚……等),佔整體的14.2%,雖然本調查對單親家庭的定義包含廣義的單親家庭在內,如父親在外地工作與母親分居的狀況,但此次調查仍然顯示台中市的單親家庭比例,相較於全國的8.5%(2003,主計處)仍偏高,也突顯台中市單親家庭的福利需求也較高。

若進一步分析本調查中單親兒童的性別比例,可發現施測對象的性別比例十分平均,男女約各佔五成,與台中市政府6-11歲兒童性別比例(男生52.1%,女生47.9%)的數據十分相符(台中市政府網站,2002),顯示本調查的抽樣十分接近台中市學童母群體的原貌。

逾半數的單親兒童認為自己很幸福,但仍有一成二自認不幸福

打破一般人認為單親家庭的孩子一定不幸福的刻板印象,本次調查發現,約有54.9%的單親兒童認為自己是很幸福的,這可能是因為目前單親家庭已是日漸普遍的現象,學校與社會均能以較平常的態度看待單親兒童,且單親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可以感覺到父母雖然離婚或分居,但仍舊關心、愛護他們的心意,這些因素都可能使孩子即使身處單親家庭,還是覺得自己是幸福的。

值得注意的是,仍有近一成二的單親兒童,覺得自己不幸福,這顯示並非所有面對父母離婚或分居的孩子,都可以受到足夠的關心與照顧,部分的孩子可能對於單親的事實無法調適,甚至是家長在雙方關係生變後,有意或無意地犧牲了孩子的權益,如孩子無法跟所愛的家人同住、父母均不願意撫養而將孩子送往(外)祖父母家中…等。這些自覺不幸福的孩子,需要我們去關懷和協助,進而強化家長的親職知能,改善彼此的親子關係,給單親兒童更好的生活環境!

高達六成四的單親兒童認為自己的爸/媽不快樂
單親家長不快樂的比例是雙親家長的兩倍

雖然逾五成的單親兒童認為自己是幸福的,但卻有 64.4%的單親兒童認為自己的爸爸/媽媽不快樂,僅有35%認為爸爸/媽媽是快樂的;相較之下,高達69.1%的雙親兒童認為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快樂的,僅有30.6%不快樂,兩者差距極大。此數據給我們極大的警訊,顯示單親家庭的父母在生活上面對極大的壓力,連孩子都感受到自己的爸爸/媽媽不快樂!

單親兒童認為爸/媽不快樂的原因,主要是經濟壓力大、爸媽感情不好、工作忙碌
雙親兒童則認為爸媽是因失業、經濟壓力大、爸媽感情不好而不快樂

我們進一步分析孩子覺得爸媽不快樂的原因,更可以看出單親與雙親家長所面對的問題截然不同。雙親家長不快樂的原因,以「失業」問題最為嚴重,但在單親家庭中,僅有2.6%的兒童認為失業是爸爸/媽媽不快樂的原因。在家長不快樂的雙親家庭(30.6%)中,有五成以上面臨失業的困擾,家中有人失業時,往往會伴隨家人情緒問題及家庭內的衝突,使家中的兒童也感受到爸爸媽媽的壓力。

單親家庭最嚴重的困擾(44.7%)及雙親家庭次嚴重的困擾(42.1%)是「經濟壓力大」。目前社會上普遍感受到經濟不景氣所造成的壓力,單、雙親家庭都難以避免地受到衝擊,但單親家庭可能由於僅剩單一的家計負擔者,若遭遇收入不穩、入不敷出、甚至負債的情況,經濟壓力將更為沉重。

單親家長不快樂的原因,其次為「爸爸/媽媽感情不好」(41.2%),這在雙親家庭中,比例明顯偏低,單親家長在成為單親的過程中,必須與自己的傷心、挫折、失落與恐懼共存,甚至在離婚或分居後,仍因子女教養、照顧、生活費等問題持續與另一半爭執,造成生活上極大的壓力。

單親家長不快樂的第三大因素為「工作忙碌」(39.1%)。相形之下,雙親家長雖然經濟壓力大,但僅有1.9%的孩子覺得家長因工作忙碌而不快樂;但在單親家庭中,工作忙碌卻是父母不快樂的第三大因素,顯示單親家長母(父)兼父(母)職,又必須負擔主要的家計,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兩頭燒,甚至可能因此壓縮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故使單親兒童感受到爸爸/媽媽因工作忙碌而愁眉不展。

以下針對台中市國民小學五、六年級兒童的人際關係及親子關係等,比較單親與雙親家庭是否具有顯著差異,期望可以進一步比較與了解單親家庭兒童的發展與家庭生活狀況與雙親家庭是否有具體差異,也做為評估未來服務方案、方向的基礎。

雙親兒童的親子關係(六成一)比單親兒童(近四成)來得親密

親子關係是指對子女的支持、耐心、協助子女解決困難、培養獨立自主(張英陣、彭淑華,1996),當我們分析台中市家庭親子關係,由圖六可以發現,單親家庭親子關係,以「有點親密」(31.0%)為最多,次多為「親密」(30.8%),再次「有點不親密」(21.3%)。我們反觀雙親家庭的親子關係,其中最多的為「親密」(39.5%),次多的為「有點親密」(23.6),再次為「非常親密」(22.1%)。

比較單雙親家庭的親子狀況可以發現,有61.6%的雙親家庭親子關係親密(含親密與非常親密),但卻僅有39.7%的單親家庭親子關係親密,我們進一步作顯著性比較後發現,雙親家庭的親子關係確實顯著較單親家庭親密,這個狀況符合多數研究指出單親家庭的親子關係與一般家庭比較表現較為弱勢,原因可能是單親家庭家長身兼父母二職,角色負荷繁重,又須肩負家計負擔,折衝於工作與家庭之間,又必須單獨肩負起子女教養的責任,部分家長可能無法與孩子有足夠的時間與相處品質,甚至進而採取較易管理的威嚴式、放縱式態度教養,都會影響家庭內的親子關係。

近七成的單親兒童人際關係良好,雙親兒童的人際關係略優於單親兒童

除了家庭之外,對於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朋友,因此我們期望了解單親家庭的兒童,是否由於家庭結構不同,影響兒童人格發展、社會行為。我們從孩子是否有好朋友、能不能主動關心好朋友、同學喜不喜歡他及在新環境中與朋友互動、是否熱心協助朋友等部分來看,孩子在人際關係發展情形。

本次調查發現多數台中市兒童的人際關係良好,其中有 74.5%的雙親家庭兒童,有69.0%的單親家庭兒童人際關係良好,再進一步進行顯著性考驗後,發現雙親兒童的人際關係仍優於單親兒童的人際關係,陳怡冰(1991)研究發現,親子關係會影響兒童的人際關係,由於與父母較為疏離、不常互動的兒童,與父母較易形成不安全的依附關係,近而導致於法與他人建議良好依附關係,從圖六可以發現雙親家庭親子關係較單親良好,可能因為家庭影響單親家庭兒童的人際關係。

但值得注意的是,若不與雙親家庭比較,仍有近七成的單親家庭兒童人際關係良好,又其中35.9%的兒童人際關係是非常良好,其中又以「朋友需要我的時候,我會幫助他」此項表現最好,有82.8%的單親兒童選擇會予以協助,顯示多數單親家庭的子女,仍能與他人建立良好且穩定的人際關係並樂於助人。

最想說的一句話:「謝謝您!」

當我們問及孩子最想與爸爸/媽媽說的一句話,超過五成的受訪兒童對父母表達了謝意與親情,如「感謝您照顧我,我最喜歡媽媽!」、「您辛苦了,我愛您!」、「謝謝您這幾年的養育與照顧!」、「我長大後一定會照顧你們!」、「我永遠愛您」……等,顯示單親家庭的孩子多半能體恤父母的辛苦,並感謝父母的照顧。

次多(24.3%)的單親兒童想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你們可不可以不要離婚,我想跟你們永遠在一起!」、「為什麼你們不能彼此相愛(接納對方的缺點)?」、「我可以忍受你們跟別的男、女生結婚,但是請你們不要離開我們!」等,顯示有近1/4的單親兒童擔憂父母的感情問題,他們期望父母不再爭吵或是在離婚後仍持續關心他們,甚至在父母的感情風暴中感到憂慮、痛苦或兩難!

再其次有13.4%的單親兒童想請父母多注意健康:「請多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我們不要過太富裕的生活,只希望你不要太累!」、「多多照顧自己的身體健康別太過勞累!」、「不要工作很晚,也要保護自己的身體!」……等。單親兒童敏感到父母因經濟壓力與照顧負擔增加,同時為工作與家庭而奔波,經常忽略自己的健康,孩子因此為爸媽的健康狀況感到擔心!

以上是從單親孩子的立場發聲,我們期望透過這份調查結果,能讓單親家長與一般大眾更能意識單親家庭下一代的優勢力量,讓單親的孩子也能有大大的勇氣、自信迎向未來,創造屬於自己與家人間的亮麗人生。

我們更深深地相信,關心單親孩子的心靈,從單親孩子所處的世界出發,讓單親孩子的聲音不再被忽略,同樣被重視,如此,將使單親孩子也能有更多的力量與方向與單親家長一起加油,然後,精彩過一生。

(本文由台中市向晴家庭服務中心提供)

觀看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