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處女膜情結,婦團徵名活動開跑

by 江妙瑩

「處女膜修補,一個決定,一輩子的信任」……輸入「處女膜」關鍵字,出現上述的醫美診所廣告詞,令人感嘆,女性陰道內的環狀粘膜組織,卻在父權文化的建構下,成了「有價的組織」!台灣女人連線因而發起「處女膜」、「惡露」徵名活動,期待正向看待女性的身體。

台灣女人連線發起處女膜、惡露正名運動。截圖自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粉專

全球仍有20個國家執行處女檢查,以印尼為例,該國警政和軍事單位視處女膜檢查為健檢一部分,主張藉以篩檢出「純潔」女性,遭國際人權組織斥為性別暴力行為,且違反科學[1];部分伊斯蘭國家甚至對性侵害受害女性進行「兩指檢查」,確認其是否有性行為亦或性行為的頻率,而不是關注性暴力本身[2]。反觀,也有部分國家開始正視處女膜重建手術及貞操檢查的文化,例如英國政府正研擬修法,禁止醫療院所為女性患者施作處女膜重建手術,若協助或教唆他人進行處女膜修復術視同犯罪,將女性帶往海外動手術亦屬刑事犯罪,並禁止處女檢查。[3]

處女膜的英文為「hymen(粘膜組織)」,而非「membrane(膜)」,是一層位於陰道口的環狀黏膜組織,並未具有特定的解剖或生理功能,令人質疑的是,既然不是膜,就沒有所謂的破裂,出血及疼痛的主要原因來自粘膜組織的撕裂傷,其粘膜韌性結構因人而異,部分女性可能因運動、騎單車、跌倒等種種原因而出血[4],可是,新聞報導卻傳出,母親帶著遭受強暴的女兒去做處女膜修復術,無疑在傷口上灑鹽。在長遠的父權文化建構下,處女膜成了貶抑、污名女性的用詞,根深柢固地與貞節、純潔畫上等號,婦女團體因而極欲重新命名,破除迷思。

日前在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林淑芬共同召開的倡議記者會,與會的衛福部、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和國家教育研究院代表皆贊同處女膜、惡露改名。林淑芬在記者會中指出「女人年紀小時社會認為保有處女膜很重要,但年紀大了有處女膜卻被譏笑是老處女,將社會價值加諸在器官上就是對女人的壓迫」[5],真是一針見血。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玉菁則指出,實際上有「陰道瓣」和「產後排除物」等醫學名詞,應該使用這些詞彙,消除性別歧視[6]。

台灣女人連線 4 月(2022)起舉辦全民徵名運動,蒐集意見後,將於2022年5月27日第二十五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正式呈交給衛福部與教育部,表達民間意見與訴求,督促政府相關單位積極處理處女膜正名,破除具有性別歧視的日常用語。邀請妳/你一起參與,請至 https://tinyurl.com/5afju5fu

[1]印尼招募女兵限處女 檢查私處陋規挨轟

[2]巴基斯坦地方法院開先例! 裁定「處女檢查」非法

[3]Hymen repair surgery and virginity testing to be banned in UK

[4]維基百科處女膜詞條

[5]台灣女人連線新聞稿

[6]推「處女膜」、「惡露」正名 民團盼消除性別歧視

觀看次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