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的媽媽愛告狀

by 張瀞文

亞明(化名)今天中午接到一個很久不見的長輩來電話,心中才想著「他怎麼會有我的手機號碼……」這位長輩劈頭就責罵亞明是個沒良心的不肖子,連珠炮地罵著「你老母含辛茹苦把你養這麼大,幫你娶老婆,買房子給你住,你怎麼可以這樣對待媽媽,自己不要當個孝順兒子,也就罷了!也叫太太跟著做個不肖媳婦,叫孩子作不肖孫子……」亞明聽得既無助又憤怒,心裡想:「又來了!又來了!」自從父親過世後,媽媽這種愛到處告狀的習慣就變本加厲,而且對象更加擴大,認識的、不認識的都可以說的眼淚鼻涕流個不停,對不起她的人從父親、祖父母,變成兒子、女兒、媳婦、孫子。

亞明整個身體都攤在辦公椅上無法動彈。

母親一直是個刻盡母職妻職的賢慧女人,凡事客氣,從不麻煩先生子女。

結婚前他們夫妻倆堅持婚後自己住,亞明知道這決定讓媽媽很失望,但是為了確保新婚生活單純化,而且父母尚可以自理生活,亞明認為這是最適當的決定,媽媽聽到這決定後也不說什麼,反而堅持將名下的一棟房子過戶給亞明,他的理由是「反正我死了,我的也都是你的。」

爸爸過世後,媽媽並沒有主動要求與亞明同住,反而是四面八方的親朋好友不斷打來「提醒」亞明要去做這件事情,原來是媽媽跟所有的親戚訴苦,說自己像是被遺棄的老人,從別人那乍聽此言,亞明淚水在眼眶中滾動,既自責也生媽媽的氣。

他不是沒問過媽媽要不要搬來同住,韻珊也直接去問過媽媽,媽媽都只是回答:「我住在這裡很習慣了!」

媽媽搬來一起住已經兩年,她的態度依舊,從不表達要求,問她「好不好?」、「要不要?」,也是只說「都可以」、「沒關係」,大部分都是否定的回答,有時候則說比較有酸味的話「你們就不用管我這個沒用的老人!」

漸漸地,亞明與韻珊發現,當媽媽說很多次「沒關係」時,事情就大條了,第二天就會有人打電話來關切,甚至會有親戚上門來「看」媽媽。

夫妻倆才知道,媽媽是個不願意直接表達想法與要求的人,問她想吃什麼,需要什麼,她都不願意說,只等著子女猜,猜錯了也不會生氣,還是笑笑說沒關係,但是她心中不是沒有失望與憤怒,這些情緒就去找家庭關係外的人訴苦。

一個無怨無悔為家庭付出一生的女人,家人是不會了解她的喜好與情緒的,因為她從不表達也不要求,兒子在奉養母親時,手頭與腦袋裡少有教戰守則,兒子尚且如此,媳婦更是摸不著邊啊!

亞明是個從小被媽媽細心照顧的兒子,並沒有被教導需要去理解媽媽的需求與喜好,韻珊並不是婆婆養大的,根本與婆婆不熟,再加上一個從不表達需求的老媽媽,老媽媽就像是不願意說出目的地的乘客,兒子與媳婦是不知道該將這乘客送到哪裡的司機,每送錯一個地方,乘客就對車外的路人抱怨,但是這司機卻不能趕乘客下車。

從媽媽的角度來看,老媽媽多年來都扮演服務家人的角色,也因為不可能有人會服務她,甚至生病時都必須自己服務自己,使得根本不知道如何去要求別人為她服務,也根本不敢去要求,怕說多了被子女嫌棄,沒了老伴的老太太,到時候是不是要流落街頭?兒子家裡的生活習慣都跟她不一樣,怕說多了會惹兒子媳婦討厭老人,她的腦子裡天天都迴繞著這些充滿恐懼的幻想。

不管是誰,心裡有情緒與欲求也是需要找人傾訴,老媽媽只好用白天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找人發洩情緒。

韻珊帶著亞明來找我,他們充滿罪疚感與憤怒,自責自己不肖,才讓媽媽必須去向外人告狀,又自忖並無母親對外所說的行為,在家中又無法公開與母親對質,把話說清楚,一家人連孩子都處於極大的壓力,他們現在都不敢出席親戚的婚喪聚會了!

了解整個來龍去脈之後,我告訴他們其實媽媽不是惡意要陷子女於不義,而是有憂鬱症,我推測母親的憂鬱不是現在才有,自年輕時就有輕微的憂鬱症狀,藉著偶爾的告狀紓解情緒。

種種事件是多重因素造成。背景因素是傳統女性的自我貶抑慣性,沒有自信又不敢正面表達自己的需求與對別人的要求,加上個性內向壓抑,或許還有童年的傷害,甚至婚姻中的創傷,累積出母親的慣性憂鬱傾向。在過去的年代,憂鬱的女人大多藉著不斷抱怨訴苦與求神問卜來紓解情緒,雖無法根本解決,卻不無疏通的功效,為數甚多的老媽媽都是在這樣的憂鬱情緒中度過一生。

加重憂鬱的因素則是喪偶之後遭逢關係的斷裂,即使夫妻關係不是令她非常滿意,數十年夫妻的相依也是安全感的主要來源;其次,先生的過世也意味著所有的愛怨再也沒機會說清楚,尚未算清楚的帳與負面情緒不斷在心中撞擊,加重憂鬱的程度;第三,對一個老人家而言,轉換生活環境是比年輕人辛苦的,這意味她失去過去專屬的空間,也必須要改變某些行之有年的慣性,加上與子女的生活習慣不同,如果原本的個性傾向客氣不敢麻煩別人,她將承受更大的焦慮感。

這麼大的焦慮與憂鬱充塞在媽媽的蒼老脆弱心房中,無法在家中說出來,只好去找親戚朋友有意無意的訴苦,才造成今日的困局。

我建議亞明多幫媽媽安排活動,參加宗教、旅遊、運動,多陪陪媽媽,不一定要說很多話,靜靜的相伴,一起散步、看電視、拜訪親戚都是很好的陪伴。慢慢地幫助媽媽走出來憂鬱,適應沒有先生的新生活。

飲食上,讓媽媽自己上熟悉的市場跟她熟識的人購買她喜歡的食物,讓她能夠自己下?做習慣的食物,這對老媽媽是非常重要的。

更重要的,在媽媽還沒敢於表達與要求之前,認真地以媽媽的立場思考她的需要,學習傾聽她的話中話,讓媽媽重拾生命中的安全感,覺得安全了,就會正常表達需求,憂鬱就在兒子媳婦的孝心中逐漸好轉。

(作者為身心靈整合治療團體領導人、自由作家,歡迎到四月女巫的赤道小築部落格)

觀看次數: